林海萍
摘要: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契機。廣西企業應充分發揮廣西區位優勢,緊抓自貿試驗區機遇,依托法治建設為保障,克服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想方設法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企業;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法治建設;對策建議
2019年8月2日,《國務院關于印發6 個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印發實施,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設立。1?2019年 8月30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揭牌運行。2?2020年2月 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3?《國務院關于印發6 個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指出,“經過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形成更多有國際競爭力的制度創新成果,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建成貿易投資便利、金融服務完善、監管安全高效、輻射帶動作用突出、引領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高標準高質量自由貿易園區”?4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為我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契機。如何充分發揮廣西區位優勢,緊抓自貿試驗區機遇,以法治建設為保障,提升企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是當前廣西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對有關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并形成本文。
一、企業在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法治建設中面臨的困難及問題
經調研,主要發現如下困難及問題:
(一)自由貿易區法律制度不完善,企業開展相應法律風險防范缺乏參考依據
自由貿易區凸顯貨物進出自由、資金流動自由、人員進出自由等諸多“自由”,但自由也要有規則范圍,否則容易發生觸法違法事件。無具體法律規范可依,既讓企業開展相應業務時縮手縮腳,更是給企業提前做好跨境業務法律風險防范形成較大困難。
(二)跨境金融管理制度還不能滿足擴大開發的需求
境內外雙園區內資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兌換缺乏制度支撐,跨境證券投資、跨境保險資產管理等業務沒有得到授權。按金融管理部門要求,提供跨境結算服務需要第三方支付牌照,有賴于自貿區有特殊政策的支持。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綠色金融業務缺乏等。
(三)企業在邊境口岸業務發展遭遇瓶頸期
一是邊境口岸建設主體多,競爭激烈,缺乏主體統一謀劃廣西邊境口岸協同發展。二是各口岸通關流程、稅費標準不統一,口岸間分工不合理,信息化建設程度不一。三是口岸產業經濟發展滯后,廣西邊境口岸經濟總體上尚處于通道經濟的發展階段,產業鏈短,輻射帶動面窄。目前我區從事中國(廣西)-中南半島跨境公路物流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存在推動沿線物流資源整合、完善基礎配套、搭建綜合信息平臺等方面實力偏弱等情況,同時缺乏跨境物流相關制度支撐。四是我區邊境口岸存在信息化水平低、數據采集和配套管理系統不健全、數據分析和挖掘利用缺乏、產業鏈條難以延伸等諸多問題。
(四)司法服務保障體系不健全,司法服務存在滯后性
司法機關由于其自身屬性,往往在糾紛發生后才介入,對企業參與自由貿易區有關活動提供法律風險防范建議的提前介入式的服務欠缺。訴訟和仲裁、調解將是自由貿易區的重要糾紛解決機制,當前我區的糾紛解決機制與自貿區特殊的法律環境存在不匹配的問題,導致企業在涉外貿易活動中選擇廣西當地糾紛解決機構(如約定由當地法院管轄或當地仲裁委仲裁)的欲望不強烈。比如,企業在境外業務中考慮到涉及國外法、某仲裁機構專業性較強等諸多因素往往會考慮省外大型的仲裁機構,如此有可能在糾紛一旦發生時導致企業承擔較大的訴訟成本。
(五)法律信息官方供給機制欠缺,交流渠道有限
法院審理涉外案件涉及到國外法律查明,企業開展跨境業務需要提前做好法律風險防范工作,同樣極其需要得到經翻譯的、經認證的相應國外法律條文,以便作為法律風險防范工作的依據及參考。而目前,企業開展境外投資業務時對國外法律條文的獲取,更多依賴于本地律師的提供,而律師提供的經翻譯的文本是否準確無從認證,給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帶來極大的隱患。此外,境外投資糾紛典型案例公開欠缺,無法為企業提供境外貿易、投資提供參考。專業化領域法律信息獲悉難,如兩國跨境產業園區涉及的合作方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難以全面、針對性地獲取,或獲取后難以辨別準確性和真實性。又如,國外合作方提供的官方文書(如國外的投資注冊證明、投資政策決定書等等)的真偽驗證缺乏便利途徑,沒有驗證服務平臺。
(六)域外人才、專業機構服務提供機制不健全
國際化人才集聚與否受供求關系的影響,使得引進的人才、專業機構得到有效的利用是吸引人才的根本。隨著跨境業務的擴大,對法律人才、專業機構法律服務的需求必然增大。當前企業在需要使用到境外法律服專業機構時,主要依賴于境內律所的推薦、國內口碑或境內律所提供的打包境外服務進行選擇使用,由于對境外專業服務機構的資信情況難以查明,有可能增加跨境業務風險。
二、對策及建議
(一)通過地方立法建立廣西區自由貿易區法律制度,突出科學立法為自由貿易區運行設定規則指引
廣西區作為民族區域自治區,建議充分利用民族區域自治權,通過地方立法的方式制定地方性法規,建立起我區自貿區法律制度體系,明確自貿區特殊政策、特殊事項授權。在進行地方立法時,建議一是本著“法無禁止即可行”的立法精神,最大限度的通過立法激發自貿區活力、提供優良的營商法治環境;二是對標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學習國際上先進的自由貿易區域在貿易、投資、金融、稅收、人員等方面的制度體系,明確科學的規則體系;三是加強與國際規則、國際慣例的精準對接,以更加開放、包容的視角看待我國現有市場規則與國際慣例、國際通行規則的差別之處,使立法更接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實際需求;四是鼓勵司法機關建立涉自由貿易區案件的法律適用規則。
(二)突出建立資金便利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
一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一步簡化優質企業/ 名單制企業跨境人民幣業務辦理流程,推動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開展自由貿易賬戶本外幣一體化功能試點,探索境內外雙園區內資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兌換。二是支持雙園區內企業參照國際通行規則依法合規開展跨境金融活動,支持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為貿易區內企業提供跨境發債、跨境投資并購和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等跨境金融服務。三是支持自貿區內企業從境外募集的資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從境外募集的資金及其提供跨境服務取得的收入,可自主用于新片區內及境外的經營投資活動。四是支持符合條件的機構開展跨境證券投資、跨境保險資產管理等業務。五是按照國家統籌規劃、服務實體、風險可控、分步推進的原則,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六是先行先試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積極落實放寬金融機構外資持股比例、拓寬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經營范圍等措施,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依法設立各類金融機構,保障中外資金融機構依法平等經營。七是經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授權,運用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和監管能力,建立統一高效的金融管理體制機制,切實防范金融風險。八是協調金融管理部門準予自由貿易區內跨境結算企業專屬支付許可牌照。九是探索支持開展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和再融資業務,鼓勵貿易區服務機構設立全球或區域資金管理中心。十是推動加快發展飛機、船舶等融資租賃業務,鼓勵發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綠色金融業務。
(三)突出完善邊境口岸方面制度建設,推進邊境口岸協同發展
邊境口岸在自貿試驗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建議從兩個方面完善邊境口岸方面制度建設:一是建議通過制度建設,支持國有企業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對廣西邊境公路口岸統一進行投資建設和運營,通過口岸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的制度來謀劃廣西邊境口岸發展,規范口岸標準,促進產業聚集,推進自貿試驗區發展,努力創建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先行先試示范區。二是出臺跨境物流相關制度,支持國有企業作為牽頭單位,統一整合跨境公路物流資源,統籌沿線物流組織,科學布局建設貨物集散分撥中心和配套服務設施,積極搭建跨境運輸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國有大型企業資本實力強、民營企業經營機制靈活的多方優勢。三是出臺支持廣西邊境口岸大數據中心建設相關制度,助推我區口岸信息化和沿邊數字經濟加快發展。加強頂層設計規劃,大力支持國有資本企業參與邊境口岸大數據建設。加快培育口岸園區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打破我區邊境口岸信息壁壘,建設廣西邊境口岸大數據中心,加快打造面向東盟的口岸數字經濟新高地。
(四)設立涉外法律信息服務平臺,提供涉外投資全流程“一站式”綜合法律服務
建議設立涉外法律信息服務平臺(網站),由司法機關、行政機關結合各自職能,在該信息網站上提供國外相應法律條文查詢服務、提供法律信息詢問答復服務、提供企業境外貿易投資業務專項問診服務、及時公布境外投資糾紛典型案例、提供外國投資環境及法律政策分析報告、協助對接海外投資項目和外國機構、提供境外投資主管部門核準/ 備案/ 報告手續咨詢和代辦等等。依托該平臺,完善司法機關為企業境外投資業務提供法律信息服務的對接、溝通機制、提供境外官方文書查證服務等等。
(五)建立涉自由貿易區民事、刑事案件指定管轄機制
涉自由貿易區案件由于具有高度國際化的特征,一方或雙方訴訟主體為域外主體的情形將非常普遍,建立我區涉自由貿易區民事、刑事案件制定管轄機制,明確指定固定的法院、檢察院負責涉自由貿易區案件的管轄,將極其有利于案件的公正、高效、專業化解決。同時,固定法院管轄涉自由貿易區商事案件,有利于吸引域外商事主體選擇我國自由貿易區法院管轄,并有利于涉自由貿易區案件審判中作出具有國際水準、讓外國商事主體信服的裁判。如果條件滿足,還可以更大膽地考慮設立自由貿易區專門法院審判組織、專門仲裁機構。
(六)優化外國法查明路徑
建議在我區探索建立外國法查明中心。自由貿易區對外開放和參與國際市場的程度極高,自由貿易區涉外案件中對外國法的查明和適用需求將更加旺盛。對此,在自由貿易區商事金融案件審判中,如果需要查明和適用外國法,要進一步優化外國法查明路徑,通過“一帶一路”等框架下的國際協議作創造更多的查明渠道。
(七)推動我區司法機關與東盟各國建立更高水平的司法協助、溝通機制
在自由貿易區涉外案件審判中,域外取證和域外證據認定將日益頻繁。為更好地營造自由貿易區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建議與更多的國家建立更高水平的司法協助關系,簡化外交取證、域外證據證明手續,探索域外直接取證制度。建立司法機關與企業涉外案件通報機制,對涉及自貿區企業業務所在國的重大商事案件或刑事案件進行通報,提示我區企業做好法律風險防控工作。
(八)完善人才聚集機制,建立人才、專業機構服務供給平臺
進一步提升國外商務人員入境手續的便利程度,放寬自由貿易區相關人才申請我國永久居留許可的條件,擴大國外專業服務資質的認可范圍,允許自由貿易區內企業為更多的崗位聘請外籍人才。建立國外專業服務資質對象清單,為企業購買專業化服務提供參考。建立自貿區人才、專業機構服務供給網站,為企業用人需求提供選聘平臺。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同意新設6 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批復》,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9-08-26]
[2]《廣西自貿試驗區今日正式揭牌》,《證券時報網》,[引用日期2019-08-30]
[3《]廣西自貿區建設實施方案發布將打造中國- 東盟開放合作高地》,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02-13]
[4《]國務院關于印發6 個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