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譚玲
在美術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按照教材中的主題進行繪畫,不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學生就不能從美術學習中學到什么,更不會去欣賞、感受、創造美。具有審美意識的學生可以發現生活中的美,可以感悟到生活中的美,可以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美切實地形成感受、鑒賞、創造美的能力。因此,小學美術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本文將從審美興趣、豐富情感、審美趣味三個方面入手,闡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策略。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是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想辦法將學生的審美興趣激發出來。那么,教師應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呢?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的事物入手。
例如,在教學“走進大自然”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明白,這一課的目標是讓學生將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畫出來。在開展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先帶學生來到校園中,讓學生先欣賞一小部分大自然的美景。在學生欣賞美景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適當的時機去詢問學生觀察到了什么。在學生觀察完后,教師再帶學生回到教室,并將一些優秀的描繪大自然的美術作品呈現在學生面前。待學生欣賞完,教師可以問學生:“在生活中有沒有什么大自然的景色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請一些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印象最深的大自然的景色畫在紙上。因為學生在掌控顏色方面并不是很熟練,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之前看到的景色、欣賞過的作品選取顏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審美,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審美興趣。
語言可以給人帶來強大的感染力,教師可以根據語言的這一特點,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讓學生獲得奇妙的體驗與感受。例如,在教學“七彩生活”的時候,教師首先要知道,教材中提供的作品都是有一定的韻味的,不僅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還蘊含著一定的深意。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先對教材中的作品進行詳細講解,然后將一些與“七彩生活”有關的圖畫呈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感受其中蘊含著的深意,感受其中的美。

又如,在教學“春天的色彩”的時候,因為每個學生眼中的春天都是不一樣的,都是具有很多色彩的,所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放飛自己的想象,讓學生給自己想象中的春天上顏色。通過教師的語言啟發,學生會畫出豐富多彩的春天。不過教師在增強語言感染力的同時,還需要注意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情感得到豐富,才能讓學生具有更好的審美。
游戲對于學生而言有著較大的吸引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將游戲引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對課堂教學產生一定的興趣,獲得一定的審美體驗。
例如,在教學“相同圖樣排排隊”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一些圖樣,上課時將這些圖樣分發給學生,讓學生玩“找朋友”的游戲。學生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找到與自己手中圖樣相同的“朋友”,然后快速地手拉手排隊站好。因為這樣的游戲較為有趣,教學方式也足夠新穎,所以學生在聽到教師的這個游戲后,會產生一定的參與興趣,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過程中。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緩解學生上課的疲勞,還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審美體驗。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可以逐漸形成審美觀念,也會逐漸形成不同的看法、見解,而這就意味著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了培養。
如此,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生活中的事物,借助其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師可以將上述提到的三種簡單、有效的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方法運用于實際教學中。此外,教師還要提升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認知,使其自主增強美術審美意識。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事物入手,學會發現身邊的美,從而有效地提高審美能力;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事物不同的美,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念、審美能力,為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