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階段是個人學習成長的關鍵時期,高中生面臨著壓力與挑戰,在心理層面上會存在不穩定的現象,對于高中生的學習以及健康成長都會產生嚴重影響,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那么學生的心理極其容易受到學業成績的影響,學業成績的上下浮動會使學生心理產生波動,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了使高中生能夠保持健康的身心,使學生始終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文章將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質與學業成績的相關內容作為研究的重點,探討在學業成績的影響之下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變化,探索不斷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有效路徑,使高中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質;學業成績
一、 引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學校和教師越來越意識到學生心理素質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尤其在高中階段需要極其注重高中生心理健康,因為高中生正在面臨著人生重要的轉折點——高考,在準備高考的過程中會由于學業成績而產生一定的心理波動,如若學業成績不理想可能會對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因此學校、教師、家長對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質極其重視,采取有效措施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其中學業成績影響心理健康素質的重要因素,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業成績會對心理健康素質產生的深刻影響,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提升學生學業成績的同時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以正確的心態面對挫折與挑戰。
二、 問題提出
(一)研究必要性
心理健康素質是我國學術界以及教育界研究的熱點內容,也是學校、家長和整個社會比較關注的問題。心理健康素質教育關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對于學生個體而言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必須重點研究此內容。文章重點研究對象是高中生,高中生正處于價值觀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心理素質需要不斷提升,他們面臨著人生第一個重要轉折點即高考,成績是十分關鍵的,在高考中取得優勝需要學業成績優異,而學生往往就是在成績的重壓下心理健康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從而對學業成績受到更深的影響。因此研究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質與學業成績這一內容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學術界對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質與學業成績之間的關系研究得不夠深入。高中生的學業成績一直是學生、家長衡量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有關于學生學業成績的相關內容成為研究的熱點內容,以往研究者從教師角度研究學業成績,很少有學者將心理健康素質與學業成績相聯系進行研究,兩者具有一定的內在關聯性,這是一個新的研究視角,能夠更加全面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文章主要是為了研究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質與學業成績之間的關系,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學業成績穩定的重要條件,同時不穩定的學業成績會對學生心理素質產生一定的影響,兩者是相互作用的關系。心理素質作為整體結構,各個要素對于學業成績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心理素質強能夠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學業成績,而心理素質弱則不能夠面對一時成績的不理想,健康的心理是能夠正確面對學業成績的起與落,分析成績所帶來的得與失,然后汲取經驗教訓,使學業成績不斷提升。
近些年來,心理素質逐漸被重視起來,是由于我國對于高中生素質教育越來越關注,不僅關注學生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同時對于學生心理素質給予高度關注,心理素質關乎個體能否具有積極向上的心態來面對學習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學業成績的重要條件。心理素質是以個體生理條件為基礎,將獲得的外在東西逐漸內化為自身的穩定的能夠不斷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心理品質,包括韌性、自制力、創造性、抗壓性、人際適應能力、情緒調節等內容。如何使這些心理品質能夠充分內化為個體之中,使其正確面對學業成績從而反作用于成績,是需要教師深入思考的環節。
三、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高二、高三年級兩個班級學生開展調查研究,兩個年級文科、理科班各一個,一共有225人,有效調查人數218人。
(二)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開展調查研究,問卷分為50個小項,每十項為一個等級,然后按照《中學生心理健康量化表》進行判斷,無是5分,輕度4分,中度3分,偏重2分,嚴重1分,然后將每小項得分進行總和,按照分數進行心理健康程度判斷,來進一步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質與學業成績的相關性。
以上數據全部使用Excel表格進行分析整理,使心理素質的相關數據能夠科學合理地反映高中生的心理素質的健康程度。
四、 心理健康素質與學業成績之間的關系研究
研究心理健康素質與學業成績兩者的關系十分有必要,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個體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高中生學業成績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明確心理健康素質的基本架構進而對它與學業成績的關系進行深入研究。就學術界相關資料顯示,關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質與學業成績的關系問題已經有所研究,其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單因子與雙因子研究,只是單純地使用一個變量或者是兩個變量來探究對于學業成績的影響程度,而心理素質是一個整體結構,包含有多個心理特質,學業成績的高低并不是簡單地由其中一個或兩個因素導致的,而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研究內容上分析,以往的研究內容主要是集中于個體智力與非智力與學業成績之間的關系,智力對于學業成績具有一定的影響,是屬于先天因素,更重要的是非智力方面,但是更多研究注重的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人格方面,只是簡單地提及心理素質,沒有全方位地研究心理素質中的各個因素與學業成績之間的關系,而高中生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不僅包括心理承受能力、意志力、堅韌性還包括其他要素,因此只有對高中生心理素質進行全面剖析,研究它與學業成績之間的關系,對于了解心理健康素質對于學業成績的影響程度,以及提高當代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認知能力對于學業成績的影響
心理素質中的認知能力學業成績會產生直接影響,其中包括智力因素以及自我創造能力,智力因素屬于先天能力,它為學生學業成績奠定基礎,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提升,對于高中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能力,智力對于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在逐漸降低,而創造能力成為影響學生認知能力的重要因素。隨著高考改革、教材更新,對于學生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查學生的能力并不是要求學生進行傳統的死記硬背,而是以一種更靈活的方式進行考查,因此對于學生創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具備創造能力對于學業成績有極大的推動作用,高中各科考試內容相比之前更加的靈活多變,因此必須學會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拓展思路,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才能夠在考試時以不變應萬變,從容地面對考試內容,取得不錯的成績。
(二)個性心理素質
學業成績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非智力因素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其中個性因素對于學生學業成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的堅韌性、自尊心、對知識渴望、自制力、追求等因素都會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對知識的渴望、對未來的追求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是學業成績的重要基礎條件,而堅韌性是學業成績穩步提升的重要因素,部分學生由于缺乏堅韌的心理素質,在學習中遇到一些困難就會打退堂鼓,不能夠堅持下來,對學習抱著將就的心理,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其中自制力對于高中生學習而言是特別重要的,一般不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對于自己學習能夠進行自我監督和有效調節,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作為高中生有比較強的自尊心,自尊心能夠使高中生保持一定的緊迫感,在學業成績不是特別穩定的階段自己能夠意識到現階段自己的狀態不佳,應該及時地調整狀態,認識到問題所在,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
(三)心理適應素質
是否能夠很好地適應周圍事物、環境考驗個體的適應能力,對于高中生而言,周圍環境是比較簡單,但是同樣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只有與周圍事物處于一種和諧狀態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學業成績不斷提升。高中生正處于生理、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心理上容易敏感,在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摩擦,部分同學性格內向,不善于與人交流,不能夠很好地融入同學圈中,他們心理上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時在與老師相處時不善言語,沒有與老師建立良好的互信師生關系,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不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導致問題積累得越來越多,考試時成績不理想。因此心理素質中的適應能力對于高中生學業成績具有重要影響,高中生能否很好地融入整個學習環境決定他的心理狀態,而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能夠幫助他們積極調整心理,形成正確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對于學業成績會有積極推動作用。
高中生具備心理健康素質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學校應該安排專業的心理老師以及設置專門的心理輔導室和課程,心理老師向學生介紹在緊張的高中學習環境下會出現的心理波動,教給學生正確處理問題的有效方法,使學生清楚一些心理狀態是正常的現象,只要正視它即可。心理輔導室的存在能夠幫助心理上得不到疏解的學生及時排解心中的苦悶,積極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同時老師應該積極組織多樣化的活動號召學生們參加,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環境下放松身心,因為高度緊繃的精神狀態容易使學生不能夠完全投入學習中,因此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質利于學業成績提升。
五、 結束語
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高中階段,高中生正處于人生重要階段,取得理想的學業成績是他們的目標,而學業成績與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質是緊密相關的,重點研究心理健康素質與學業成績的關系,高中生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包括極強的適應能力、認知能力、堅韌性、自制力等,能夠使高中生在緊張的學習環境下更加積極地投入學習中,取得較為理想的學業成績,因此必須加強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使高中生更加有效率地學習。
參考文獻:
[1]代鎮鵬.心理健康教育對高中生學業成績的提升[J].新一代,2018(7):59.
[2]王曉志.高中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途徑研究[J].醫學信息,2015(12):35-36.
作者簡介:劉增蘭,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昆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