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閱讀作為語文課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逐漸被教育領域所重視。但是受傳統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相關教育者發現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在閱讀上的需求,長此以往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學的興趣。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想有效地發揮出其最大的教學價值,就必須在閱讀課堂上做出改變,以此來迎合新時期下學生的全面化需求。文章首先闡述了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和初中語文開展閱讀教學的意義,然后又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討論,并提出個人的見解。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 引言
語文是一門綜合實踐性極強的學科,作為我國的國語,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它存在的形式。而初中開展語文教學的實質性目的并不是只局限于培養學生的知識積累,還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寫作能力以及語言運用能力等,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化發展。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導致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無法發揮出最大的效率,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而創設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
二、 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目前為止,我國大部分初中語教師在閱讀課堂上教學方式十分單一,他們由于教學的水平有限,所以每節課都有一套固定的教學模式,就是按照教材的內容向學生搬本就讀,而學生就像知識的接收器一般十分被動,時而久之很多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一直都是被動的狀態,語文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這對于學生的發展十分不利。
(一)教師缺少完善的閱讀教學準備工作
我國很多語文教師在閱讀課上存在最大的一個問題之一就是在教學的準備階段并沒有認真地對待。上面說過他們都是用固定的一套教學模式,基本上備課就是根據教材上的內容去進行備課,很少有課外拓展內容和教學活動、互動的出現,況且也不會帶著學生深入地研究文本教材,可以說課堂十分的死板。這樣就很容易出現閱讀課堂失調的問題,教師所依賴的是教材,而學生依賴的是教師,這轉換到最后教師和學生還是以教材為中心。初中語文開展閱讀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和知識積累,這顯然與閱讀課的實質性相脫離。
(二)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有所忽視
在實際初中閱讀教學當中,很多教師只對自己的教學進程關注,并且認為只要大部分學生能夠跟上進度就可以,其他小部分學生讓他們課下自己在補習,這樣的教學現狀教師就像是在唱獨角戲。另外,很多語文教師只注重如何將這些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卻忽略了傳授的方法和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很多學生聽不懂教師講的什么,這就會造成部分學生實際學習與教師進程相脫離,而且兩極差異化越來越大。除此之外,教師在課上基本上不開展其他的教學活動,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越來越少,這樣語文教師就無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學生也因為沒有獨立的空間而導致無法全面化發展。
(三)閱讀教學知識存在于表面
很多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只存于表面,對于課堂教學模式并沒有創新精神,導致傳統教學一直沒改變過,他們的閱讀教學重點局限在文章的結構、作者的思想以及修辭手法方面,這樣的話,學生時間久了很難再提起閱讀的興趣,便會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的明顯降低。另外,雖然一部分語文教師意識到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之處,積極地進行閱讀課創新,但是他們的創新方式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無法進行閱讀延伸,這樣雖然可以提起一部分學生的興趣,但是時間久了就會暴露出弊端,以至于形同虛設。
三、 初中語文開展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在初中開展閱讀教學時新課程的需要
在新課程閱讀教學的不斷深入下,閱讀教學的重點逐漸轉變到培養學生的理解、鑒賞以及評價等能力方向上,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全面閱讀能力提升。而且在新課標下對初中學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比如說在傳統的初中學生閱讀要求就是讓他們熟讀、理解文章,并掌握其中的修辭手法和結構。但是新課標的要求則是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文章內容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文學涵養與語言各項功能,以此來為日后的自主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在初中開展閱讀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
大部分文章的內容對于初中生而言是可以看懂的,但是要想真正地了解文章中內容所包含的內涵,還是需要學生具備閱讀理解能力和文章審美能力的,這也是為他們日后的閱讀做鋪墊。初中語文中所含有的文章很多,且內容豐富多樣,其中的任務和古詩從表面上來看是很難發現其中的文學涵養的,只有深入地去解析才能理解。而在初中開展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這一能力,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文學審美相關能力,從而可以通過自己的閱讀來理解文章的含義,并促進其綜合發展。
(三)在初中開展閱讀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除了閱讀之外,習作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當中的重點內容之一,而且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從閱讀方面上來講,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能夠積累豐富的知識點并提高語言組織的能力,從而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在習作當中可以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形式和段句的分析能力,這樣也能給學生的閱讀提供保障,所以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同時也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四)在初中開展閱讀教學是為了擴充學生的知識點積累
初中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很多學生因為小學時期的學習不牢固,所以知識積累比較薄弱,到了初中以后他們經常會感覺到學習的吃力,尤其是在閱讀上,一般的文章或許沒有太大問題,但是一旦遇到一些比較有深度的文章學生就沒辦法讀懂,而且詞句也不通順。對于這一問題凸顯出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師通過對初中學生的閱讀教學,可以讓他們積累大量的知識儲備,并且在日常閱讀當中學生也會去分析文章,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就問語文教師,這樣長時間的閱讀積累就能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的各種能力和積累豐富的知識量。
四、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小組合作教學法
合作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發展的動力所在,而初中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正處于青春期的他們很難將注意力集中,所以在閱讀課上教師讓他們自己閱讀文章就會出現一大部分學生開小差,導致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有所下降。對于這一問題,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閱讀教學模式,先給學生合理地分組,小組數和小組成員數量要根據班級的人數來合理地規劃,并且保證各小組之間的平衡。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之間互相閱讀,并設定問題讓學生解決。例如:在學習到《古代神話三則》這一文章內容時,由于是文言文,對于剛上初中的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學習困難,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朗讀一遍,熟悉一下文章,然后再進入正文的學習。初中語文教師給各小組布置任務,比如:三則神話主要講了什么,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將文章中的字詞句翻譯等等。這時學生各小組之間便進入了一種合作閱讀、合作探究以及合作談論的狀態。在這一過程當中不僅能促進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閱讀效率,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化發展。
(二)分層教學法
初中生在小學時由于學習成績的不同導致進入初中以后他們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就會出現班級差異化的現象,在閱讀教學中的表現為部分學生跟不上班級整體的進度導致差異化越來越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課教學中可以開展分層教學法。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進行閱讀教學,第一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成績比較優異,其理解能力也較強。對于他們的教學可以在原有的閱讀基礎上進行深入,比如讓他們去閱讀學校訂的課外讀物,或者是由教師找一些更有深度的文本讓他們拓展性閱讀,這樣更有利于他們的發展。第二個層次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一般,對于他們的教學可以是以教材為基礎繼續深入閱讀,這樣便可以鞏固他們的知識基礎,從而為日后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他們的基礎知識就比較薄弱,教師在教學時要從最基本的教材入手,多關注他們的閱讀技巧掌握,并有耐心地為其講解,讓學生早日追趕上班級進度并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三)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飛速發展,計算機作為新時期下的技術產物,被越來越多的領域所運用,而各初中學校也發現了多媒體教學輔助系統所帶來的便利,便以多媒體為基礎創設了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實際閱讀教學當中,如果是傳統教學模式灌輸式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趣味性的發展十分不利,而多媒體則可以將知識點以圖片、音頻以及影視等多元化的方式展現給學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閱讀沈石溪“獵狐”這一文章時,主要講的是一只母狐貍和一位少年之間的故事,文中內涵卻突出了什么是母愛和人類的真善美。在課堂開始時,語文教師給學生播放一段有關狐貍的視頻,這樣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再播放著背景音樂讓學生閱讀文章,制造閱讀的氣氛,并且在他們閱讀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設定幾個問題,比如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作者想要表達什么、文中有哪些優秀的詞句等等,這樣學生便可以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以計算機作為載體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以及閱讀能力。
五、 總結
綜上所述,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并通過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實際閱讀學習狀況來創設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這樣便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效提升,與此同時也可以促進他們的全面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蔣建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如何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以譯林版九上Unit 3 Reading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2020(27):42-45.
[2]王超.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策略[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重慶會場)論文集,2020:84-87.
作者簡介:馬如玉,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康樂縣附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