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底線思維是一種思維方法和工作方式,其特征是科學性、系統性和全局性。自媒體時代,在極易受到外界影響且沒有足夠定力的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底線思維,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思想政治教育挑戰的形勢使然,是順應大學生思想觀念變化趨勢的客觀要求;自媒體時代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底線思維需要堅持好教師底線、把握好學生底線和守護好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底線。
關鍵詞:自媒體;底線思維;思想政治教育
干部要勤于學、敏于思,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掌握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能力,正確判斷形勢,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1]底線思維能力就是把握事物變化幅度的能力,既立足當下從實際出發把握事物應有的狀態和性質,又未雨綢繆預測事物發展的最大限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運用底線思維就是要樹立憂患意識和防范化解風險。
一、自媒體時代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底線思維的必要性
(一)運用底線思維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必然要求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不夠重視、理論內容沒有做到“常講常新”引起學生共鳴。學生接觸各種思潮渠道擴寬,受西方思潮影響個別大學生對主流思想嗤之以鼻。高校、教師和自媒體平臺以底線思維為指導,創造良好的硬性條件。高校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教師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水平,自媒體平臺做好輿論宣傳和價值觀引導。堅持底線思維,在守底線的同時以達高線為目標,這與新媒體時代高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追求相契合的同時,也為增強其實效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和方法支撐。[2]“以底線達高線”,努力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高線。
(二)運用底線思維順應大學生思想觀念變化趨勢的客觀要求
自由寬松的文化環境、方便快捷的自媒體應用和各種社會生思潮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出現問題。一是個人價值取向問題,大學生過于關注自我需要,追求自我價值;二是道德價值取向大學生道德水準參差不齊,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確的道德價值觀;三是人生價值取向,大學生多以功利主義為“指導”,追求物質享受和愉悅。這些問題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拉起“警報”,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應時刻高舉底線思維的旗幟,對大學生進行底線思維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堅持正確的個人價值取向底線、道德價值取向底線和人生價值取向底線。
二、自媒體時代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底線思維的基本要求
(一)堅持好教師底線
1.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底線。“育人為本”。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把底線時刻放在頭頂保持清醒頭腦堅持正確價值觀,做學生的榜樣。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始終謹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思政課教師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理論方針的使者,是大學生成人成才的導師和引路人。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底線,思政課教師應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應積極用核心價值觀指導行為、融入生活和思政教學,做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推動者。
2.堅持正確的知識觀底線。樹立終身學習觀、堅定學習觀底線。學海無涯,不斷更新知識儲備才能在信息縱橫的自媒體時代始終扮演“領路人”的角色。教師時刻機警、堅守知識底線要努力培養自己的理論能力、創新能力和教學能力。首先,不斷學習馬列經典夯實基礎提高理論儲備能力。其次,培養創新能力緊跟時代步伐做到常講常新。最后,提高教學能力提高課堂親和力,教學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師生交流。教師要堅持正確的知識觀底線,既做知識的傳播者也做知識的學習者和創新者。
3.堅持科學的整體觀底線。底線思維是我們保持定力、彈好鋼琴、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的重要思維方式,[3]把底線思維與整體觀相融合,爭取達到整體的最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對象是全中國幾千萬、思想水平有所差異的大學生,因此必須樹立整體觀底線,不死扣某一個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理論掌握程度,不只追求整體達標忽視個人。整體觀底線是教師要立足整體,內容要符合絕大多數人的理論水平和接受程度,對內容所要達到的效果有所預測,出現問題有對策。
4.堅持科學的問題觀底線。引人以大道,啟人以大智慧,育人以大德,為學生一生發展奠定思想基礎和精神底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使命和職責。[4]堅持科學的問題觀底線,秉持適度原則。拋出問題和解釋問題都應遵循底線,既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達到提高學生思政課堂獲得感和育人的雙重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人,教師在思政過程中應始終發揮自己的“問題”引導力,引導學生的思考。對新媒體工具和手段的使用都是補充性的,不能逾越其自身的‘度與‘量,[5]教師應堅持科學的問題觀底線,提出問題、合理引導,同時與自媒體相互配合,努力找到二者的契合點從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
(二)把握好學生底線
1.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底線。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主體觀,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積極與老師配合才能事半功倍。牢記學習是自己的事。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有些內容確實枯燥且難以理解,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牢記作為一名學生應做的,不求最好但求無愧自己的心,這是學習的最低限度。自媒體的發展使接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加容易,接觸不良文化內容也更加容易。學生應明辨是非,將“底線”二字懸掛頭頂,自覺抵觸沖擊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糟粕”。
2.堅定自覺的主體觀底線。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成正相關。學生應有主人翁意識,明確自己的主體作用,樹立主體觀底線。第一,人性向學,積極培養自己的學習意識,勇于發問、勇于質疑。第二,人性向新,培養創新意識,主動做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力,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提出新點子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新發展和新提高。第三,人性向善,主動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樹立主體觀底線既要發揮主體性和能動性,也要把握好度,要聽從教師引導和指導,不能隨心所欲。
3.堅守愛國觀底線。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但情況越復雜就越要站住腳跟。做合格大學生要站住腳跟要堅守愛國觀底線和道德觀底線。國在家在,家在我在。受西方思想的影響,不少大學生萌生國外好的想法,對國家的熱愛一度削減。大學生應堅定愛國觀底線,矢志不渝堅定中國夢,堅定“四個自信”。在有損國家威望和聲譽的人面前能夠勇敢且堅定的捍衛國家主權和利益,做國家的擁護者和支持者。
4.恪守道德觀底線。道德底線是人最起碼應該遵循的道德規范。大學生思想道德滑坡的問題時有發生的今天,如大學生投毒、弒母等等,道德二字形同虛設。大學生應守住道德觀底線,用正確的道德觀念指導行為,提高思想水平和道德修養。嚴格要求自己,不僅做“人”更做“道德人”。“人無信不立”,恪守道德觀底線,要做到誠信為本,做一個正直的人,敢于質疑和發聲。“惟賢惟德,能服于人”,恪守道德觀底線,要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正義、善良和助人為樂的道德品質。“知行合一”,恪守道德觀底線,一定要做到學做統一,避免心口不一。
(三)守護好教育過程底線
1.把握內容底線。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必須有歷史基石、理論支撐和時代特色,把握內容底線必須堅持歷史底線、理論底線和發展底線。堅持歷史底線,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追求歷史和現實的最大契合點以增強內容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堅持理論底線,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習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力度。堅持發展底線,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實踐,“實踐出真知”,從新情況、新問題出發促進新發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色。內容是活動的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內容底線為準則,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有力開展和有效進行。
2.堅持灌輸底線。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時而新”。[6]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貫徹“因時而新”的宗旨,利用自媒體和新媒體進行教學,但仍需要把握好灌輸底線。這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質是社會意識形態教育,而工人本來就不可能自主擁有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7]這就要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灌輸理論的指導。自媒體時代堅持灌輸底線是應對意識形態斗爭日益激烈的問題的需要,是應對各國文化相互碰撞沖擊主流文化的挑戰的需要,是解決自媒體時代信息低俗破壞性強的問題的需要。自媒體時代,堅持灌輸底線,堅定灌輸理論的指導地位,以求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有效、有序進行。
3.具體時間底線。“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漫長而神圣的工作,任重道遠,但不能松懈。堅持時間底線,對漫長的過程有所預期,同時能夠應對可能出現問題。時間底線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硬性條件,主觀任性和急于求成是不會也不可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對象是有思想、有意識的人,人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要求堅持時間底線,未雨綢繆、做好應對,過快或過慢的接受都有良好的應對方案。建設好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的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三方通力合作跑好、跑贏思想政治教育這場“團體賽”。
三、結語
大學生是理想信念不夠堅定、道德立場不夠明確且易受影響的一代。底線思維貫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開始之前立足現實對進行有理有據的預判和推測,爭取最好的結果。將底線思維運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整個過程中,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著力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2013-06-28.
[2] 成永紅.淺談底線思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8.
[3] 馬宏偉.底線思維內含高線追求[N].人民日報,2016-06-14.
[4] 馮秀軍.用問題鏈打造含金量高獲得感強的思政課[J].中國高等教育,2017.
[5] 徐德斌,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創新與實踐研究.現代教育科學[J].2019-6.
[6]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7] 黃亞娟.網絡時代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灌輸的新思考[J].科教導刊(下旬)(社會科學版),2018(10).
作者簡介:王奔奔(1995- ),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