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新世紀之后,我國大力開展高等教育,高等院校紛紛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呈現出大眾化的趨勢,但是大學生就業能力不高、創業能力差成為了當前高等院校乃至全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大學生就就業能力的開發作為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當前社會關注的重點。本文基于此,分析了影響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相關因素,并對開發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相關方法做了探討介紹,以期為相關的行業從業人員(大學生就業)提供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能力;開發途徑;影響因素
當前社會,教育是衡量一個國家、民族經濟以及社會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加速發展、推動現代化的重要因素。通過高質量的教育,能夠向社會輸送源源不斷的高質量、專業性人才,有效促進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同時還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職能呈現出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如何培養高質量人才便成為了高等院校所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
一、大學生就業能力受到的影響因素
(一)培養目標和戰略
在每個專業領域,進行人才培養的目標各不相同,但即便存在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和教育的本質仍然是進行人才培養所遵循的關鍵因素。高校大學生培養目標對于高等教育課程設置、培養體系以及教學評價標準的制定均有著直觀的影響,同時也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最終質量。因此,高等院校想要培養出社會發展所亟須的人才,首先需要對自身人才培養的目標以及戰略進行分析和確定,明確教育及人才培養目標,進而從整體層面入手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以及開發手段和方式進行制定。
(二)專業課程設置
高等院校專業課程設置直接關系著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形式以及最終的人才培養質量,專業課程的設置決定了未來大學生的發展方向,同時也對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從現階段來說,我國很多高校在進行專業課程設置時的趨同性較強,也就是說,社會上公認的熱門專業在各個高校均有所體現,這就導致高校的專業設置和社會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脫節的情況,突出了一些職業的供需結構矛盾。同時,高校在進行專業的設置時需要充分考慮專業口徑寬窄的問題。倘若專業口徑過窄,那么會限制大學生的就業面,而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往往是復合性的,沒有接受跨專業人才培養,很容易出現就業矛盾;而倘若專業口徑過寬,又容易造成大學生不能選擇針對性的專業進行就業選擇。此外,課程體系是實現大學生人才培養目標所形成的相關課程的集合,也是進行大學生就業能力開發的基礎和載體。對于高等院校來說,課程體系的設置是經過有目的的選擇,并且按照一定的關系而呈現出一定的結構。換句話說,在一定程度上,課程體系所具有的結構體系直接影響著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深度和寬度。
(三)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途徑
在進行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時,高等院校通常會選擇課堂教學以及實踐教學兩種方法,在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又產生了一種更加深入的培養途徑,那就是通過和企業進行合作來進行人才培養。對于大學生來說,其就業能力的培養十分依賴實踐教學、課堂教學。通過以上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提前獲得并掌握未來入職后所需要掌握的相關知識、所需要的專業技能以及工作應當具備的態度,在此過程中,實踐教學尤為重要、通過實踐教學,能夠幫助大學生直視當前社會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多樣的就業問題,在畢業之后信心滿滿的進入社會、走上崗位,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充分的發揮出來,從而彰顯自身的社會價值,并獲得成就感。
(四)師資水平
高等院校的教師在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對大學生進行教學時,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以及講述工作經驗等課本上沒有的知識,能夠讓大學生在象牙塔中就了解到社會的殘酷競爭。大學生和已經邁入社會、開始工作的人不同,大學生的性質還沒有完全成熟,倘若缺乏正確的引導,在畢業走向社會、進入工作崗位之后很容易出現現實和理想落差較大,繼而自怨自艾的情況。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教學和培養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有效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同時也能夠對大學生的心智進行不斷的鍛煉,使之加速成熟。
二、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相關途徑
(一)推進培養目標和戰略創新
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目標以及戰略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慮現階段高校本身環境以及社會需求的變化,同時也要從高校的教育地位以及內部組織情況綜合進行考慮。從環境層面上來說,現階段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已經認識到了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性,并將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作為高等院校培養人才的主要目標之一。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市場環境開始變得愈發復雜,同時各行業的競爭已經從傳統的局限競爭轉變為當前的全球競爭,另外,高校擴招導致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增加,無形中增加了高校所承受的壓力。對于外部環境改變所帶來的壓力,高等院校需要制定科學有效的目標以及人才培養戰略,并對人才培養目標和戰略進行創新,同時這種創新需要體現在高校為發展提供目標導向以及相關資源的配置等方面,制定出明確的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目標。想要讓大學生畢業后順利就業,同時保證其就業質量,首先需要讓大學生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以及職業規劃能力,同時還要保障大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模式以及創新能力。此外,高等院校培養目標中還應當具備層次性和協調性。層次性是指根據專業的未來發展前景以及當前社會實際情況來對該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進行確定,講不通(同)專業的職業發展作為就業能力培養目標制定的出發點,制定出具有差異性的專業能力框架,并根據本專業的實際特點制定出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目標,綜合考慮中小型企業的就業吸納能力以及輸送畢業生至中小型企業的意識。協調性,則是指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得到組織內部的認可和協調一致,尤其是培養教師的認可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人才培養目標和戰略需要和外界環境有效適應。
(二)加強學生自身就業能力的意識
高校想要實現就業指導內容的拓展,需要在開設職業指導課程時首先對學生進行職業測試以及職業能力測試,明確掌握學生的自我能力,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實際水平、未來規劃以及存在的缺陷,并結合評估結構來對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而為之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開發大學生就業能力工作時還需要從大學生本身入手,因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對于學生只是引導者的作用,決定大學生未來走向的核心還是大學生本身。大學生應當認識到就業能力開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業能力作為大學生未來就業的重要因素,其養成主要依靠大學生的自覺、自主以及自我養成。同時,學生需要注重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因為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個人對自身職業發展的規劃和描述,是從入學開始就應當著手準備的一項工作。因此,大學生需要從入學之初就充分了解自身專業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國家的相關政策,并根據自身的實際能力以及用人單位的要求來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現階段,社會上人才數量極多,很多用人單位會提出除大學生專業知識技能要求外的其他要求,包括交際能力以及適應能力,所以大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不僅需要掌握專業知識技能,還需要在閑暇之余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升自身其他方面的能力,把自己培養成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
(三)建立良好的專業課程設置的適調機制
對于高等院校來說,需要積極分析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對未來社會專業人才的需求給出專業的預測,并結合用人單位的反饋來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調整以及改革,包括設立新專業、調整現有專業以及雙學位的設立等。在實施這些措施時,需要提前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如何將高校的人才培養周期和市場需求的滯后性相關問題處理好,在進行專業設置時設立相應的引領性原則。第一個原則,要求高校在對專業進行設置時對未來該專業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測,并根據社會對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對專業進行適度調整,增加相應的輔助專業。第二個原則,要求高校加強自身學科建設。學科建設作為高校專業建設的重要基礎,其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相匹配的,確保專業設置和當前復雜的社會經濟結構變化相一致。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需要充分注重自身學科建設,確保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同時也能夠幫助高校實現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引領。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和社會需求相契合,并且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高校需要切實做好學科的建設和學科的調整工作,促進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結語
綜合全文,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這一現象的產生并不完全歸咎于高等教育擴招,和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低下也有十分直接的關系,因此,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需要注重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并加強學生對職業生涯的規劃,切實實現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楊帆,權全,王沖,王競婕,吳玥,楊元園.新時代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因素與開發路徑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15):27-28.
[2] 馬晉圓,呂毅.基于SWOT分析法的英語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及其開發路徑探索研究[J].現代交際,2019(03):28-29.
[3] 朱貴水,李紅英,李莉,楊忠東.高職大學生就業能力開發路徑及培養措施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8,5(40):26-30.
[4] 韓松航.大學生就業能力及其開發路徑[J].科技資訊,2018,16(25):242,244.
[5] 陳曉龍.當代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育與開發路徑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8(22):119.
[6] 毛霞,王韻.基于高校視角的大學生就業能力及其開發路徑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1(04):17-19,22.
[7] 吳淑梅,陳雙雙.當代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育與開發路徑探索[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35(03):149-152.
作者簡介:丁美雙(1983- ),女,碩士,講師,中級雙師,研究方向:質量管理、就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