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數字化時代驅動的工業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速度沖擊著人們的生活。高校應面對數字化改革浪潮,盡快調整人才培養模式,改變教育模式,更新教育理念,來適應人才市場的變化與發展。本文以數字化時代下會計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為基礎,剖析了數字化時代下民辦本科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現狀,從重塑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分級分類培養模式、構建“理實并重、課崗融通、教法前沿”的特色整合課程、重構課程結構與整合教學內容,更新實踐教學體系五個方面明確數字化時代下民辦院校會計人才培養創新路徑。
[關鍵詞]數字化時代;人才培養模式;會計人才
[中圖分類號] F230-4
[文獻標識碼]A
根據麥肯錫《中國數字經濟研究報告》,中國已經是全球數字技術領域的領頭羊,并且未來發展潛力巨大,而這主要源于體量龐大的中國市場,可觀、年輕的網民數量為數字化商業模式的激增奠定基礎;數字化生態與數字化巨頭并生;政府不僅為數字化企業提供了足夠空間,也是數字化技術的投資者和消費者。數字化人才質量決定了企業數字化轉型質量。中國傳統企業不會等到完全具備合格數字化人才的時候,才會開啟數字化時代轉型及升級進程,數字化人才質量問題將是影響未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今天教育面對的是世界上最大獨生子女群和最大網民群體,他們的價值觀念、思維學習方式、交往形式與以往任何時期都不同,傳統教育理念、管理方式、人才培養機制等等,都需要迫切做出改革和調整。
1 數字化時代下會計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
當前人才市場特征,已從賣方市場變到買房市場,高等學校如果不緊跟時代所需要的數字化人才培養,將帶來的是學校品牌力下降,影響力下滑等問題。國家正在加快開展教育資源的優化布局、調整,跨院校的合并、專業的調整正在大幅改革中。從人才培養質量發起的、優勝劣汰的壓力正在傳導到每個院校、每個專業;如何能更好體現辦學特色,如何更好的解決學生就業,實現高質量就業是每個院校都在思考的事情。
2 數字化時代下民辦本科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現狀
2.1 會計人才培養個性化明顯但應用性不強
近年來,民辦高校會計人才培養在無論是在內涵建設,還是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重構、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都進行了很多改革。但毋庸置疑的是每個民辦高校會計專業都在努力打造自己專業特色,每所學校都在不斷加大建設的投入,建設虛擬仿真實訓室,開發會計課程資源等等。但實施的結果喜憂參半。有的學校課程資源建設處于初級、低端建設,甚至處于實用性不強、無推廣應用價值的境地。還有的是重復建設,建設得不夠精、細。
2.2 人才培養目標與數字化人才培養不匹配
會計專業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會計核算和監督能力,側重于技能應用。但是,隨著數字時代的發展和財務機器人的出現,憑證錄入、記賬、報表、數據統計分析等基礎性會計工作逐漸被人工智能取代,基礎性會計工作需要的人員大幅度銳減。這就使得企業初級財務人才需求緊縮,懂經營會管理財務人員的稀缺,造成會計人員知識、能力結構與企業需求的偏離。重新定位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如何適應數字時代人才需求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2.3 實踐教學體系陳舊,學生技能水平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教育的特色,會計專業雖然有著完備的實踐教學體系,但對于數字化時代來說已有明顯缺陷。目前會計專業實踐體系的重心偏于會計基礎核算,主要開設《出納崗位技能實訓》、《會計綜合實訓》等,很多學校仍然以手工賬務處理為主。雖然涉及會計信息處理、管理決策、財務分析評價等能力方面的培養,但對于云財務、云會計的訓練明顯不足。
3 數字化時代下民辦本科院校會計人才培養創新路徑
3.1 重塑數字化時代下民辦本科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目標
在民辦院校中定位在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是了解當下數字技術的發展與先進企業的財務智能應用,以培養數智財務人才為目標為目標。未來財務人才的鮮明特征是,了解當下智能技術的發展與先進企業的財務智能應用,能夠結合案例企業業務,通過簡單配置,應用典型財務機器人處理業務。
3.2 構建會計專業的分級分類培養模式
在數字化時代下,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應逐步開始實施會計崗位能力分級模型,搭建分層分階段分類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差異,因材施教,打造會計人才培養立交橋。首先,以教育部會計專業教學標準、國家職業標準、行業標準作為崗位群及工作過程的分解。其次,在對崗位群及工作過程的分析基礎上,劃分出關鍵任務和對重要任務的分析細化。最后,在行業的分類基礎上,按照崗位分級能力變化要求對學生層面的知識結構、技能基礎和態度素養進行會計教學內容的具體分類,按照會計專業的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方法、教學實施及平臺、教學觀察與評價。
3.3 搭建“理實并重、課崗融通、教法前沿”的特色整合課程
在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基礎上,構建基于工作過程化的課程體系,將整個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實踐課程、素質拓展課程以及大量的專題講座。教師在開展特色整合課程教學后,應隨時反思其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情況是否相符,教學目標、內容、策略等方面是否妥當,互聯網、計算機技術應用成效是否良好等。教師有必要評價與總結教學過程的成功與失敗之處,以便發揚優點、彌補缺點。
3.4 重構課程結構與整合教學內容,更新實踐教學體系
首先,教師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構和整合。在課程教學中,應有完備的知識體系、恰當的教學方法、觸動學生靈魂的舉措。在完備知識體系中,將不同課程內容進行重構和整合,提高效率是關鍵。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三門課程可以將融資管理、投資管理等教學內容放在財務管理課程中來講,全面預算由管理會計課程傳授,成本核算方法放在成本會計中。不但節約時間,也使課程體系更加緊密。另外,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會計綜合模擬實訓三門課程也要深度融合,既要有扎實理論基礎,還要有一定會計核算能力,為數字化管理決策訓練提供基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通過鉆研教學案例多實踐、多反思,在實踐中深化理論,從反思中總結實踐經驗,以加強自身學科實踐知識。
其次,應逐步將新技術引進校園。在實踐教學方面,針對會計專業各個課程特色,在校內建立眾創空間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探索代理記賬、業務外包合作模式,在完成專業技能實踐的同時,實現校企的合作共贏發展。
最后,為了更好的鍛煉會計專業學生的調研與溝通能力,增強團隊合作精神,實現學習與就業的無縫對接,還可以安排業財一體化、ERP沙盤實訓、跨專業綜合實訓等諸多教學手段,以此提高崗位實際工作能力。強化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能的培訓,如開展學習課程并組織相關競賽以賽促學、引用高端虛擬技術提高學生視覺思維能力、實踐智能應用提升管理決策能力。
3.5 革新教學方法,善于利用各個媒體平臺
現在正處于“云計算”時代, “云儲存”結合了強大的便攜功能,用戶可在任何時間、地點下載,這種方便快捷的功能滿足了多數大學生期望隨時隨地下載學習資源的需求。譬如,云盤即為一種專用的網絡儲存工具,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將學習資源共享與其上,學生便可隨時隨地下載,完成課前自主學習。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釘釘、騰訊課堂、QQ屏幕共享、超星學習通等在線平臺資源。
首先,注重人機交互性。課堂課前的人機交互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資源的處理,以及媒體平臺對學生學習的記錄與反饋。譬如,學生可以對微視頻的播放進行暫停、快進、倒退或完成視頻彈幕等;媒體平臺可以對學生的測試題自動評分與反饋,以便于學生及時了解自身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或者媒體平臺借助學習分析工具記錄學生學習的時長、參與討論的頻率等,進而分析出學生學習積極性,為過程性評價提高參考。
其次,重視師生、生生之間的交互性與即時性,通過在線交流與溝通激勵學生學習,師生可以借助QQ、微信等即時的交互性交流工具,完成文字、圖片、視頻的交互,及時討論問題;又可以借助留言板、論壇、E -mail及QQ離線留言、微信離線留言等非即時的交互性交流工具發表觀點,師生在規定時間內給予回復。
3.6 全程融合深度的思政教育
在課程培養設置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思維與行為不走偏,堅持政治意識,與國家政策導向的人才培養方向保持一致,不教錯誤的思想、不學違規的應用,不做違法的創新。
總之,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每個應用型民辦本科學校都在考慮的問題。如何對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進行有機銜接,也是未來專業改革方向、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構架體系的設置關鍵點。
[參考文獻]
[1]張愛輝.民辦高校大學生翻轉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農村經濟域科技,2018(09).
[2]張愛輝.傳統課題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分析[J].新西部,2019(07).
[3]郝林曉.翻轉課堂理念及其對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的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5(05).
[作者簡介]張愛輝(1975-)女,甘肅蘭州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及教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