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作晃 吳崢 柯磊 李強標



摘要: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是一項錯綜復雜的系統(tǒng)治水工程,它對雨、污水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是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為了更好的推進該項民生事業(yè),有必要對其進行社會定性評價,使民眾更直觀地理解其重要性和現(xiàn)實意義。本文以杭州為例,初步探討了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社會定性評價研究的目的、理論、方法與結論;研究結果表明: 杭州市民對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工作是非常支持的,對其工作成效也是關心、認可、滿意的,同時也對其今后工作重點或方向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ewage zero direct discharge area is a complicated and systematic water control project. It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rain and sewage control,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also requires a lot of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inpu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cause of people's livelihood,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social qualitative evaluation, so that the people can understand its import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more intuitively. Taking Hangzhou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purpose, theory, method and conclusion of the social qualitative evaluation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zero direct sewage discharge area.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Hangzhou citizens are very suppor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zero direct sewage discharge area, and are concerned, recognized and satisfied with its work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uts forward good suggestions for its future work focus or direction.
關鍵詞:污水零直排區(qū);治水工程;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
Key words: sewage zero direct discharge area;water control project;new era;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中圖分類號:TU992;X703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30-0050-04
0 ?引言
根據省、市關于“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工作要求[1][2],杭州嚴格按照建設標準,積極開展此項工作,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18年開展了20個生活小區(qū)試點建設;2019年全市共完成835個“污水零直排”生活小區(qū)的建設工作,涉及建筑9000余幢,新增立管近16000根,改造管網26.3公里;同時,杭州多次對各區(qū)各層級單位開展專題培訓,培訓人員1000余人次,為全面開展“污水零直排區(qū)”創(chuàng)建培養(yǎng)了大量基層專業(yè)力量[3]。另一方面,“污水零直排”工程是一項錯綜復雜的系統(tǒng)治水工程[4],涉及到社會、經濟、資源、環(huán)境等各方面,既和工農業(yè)生產、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又必須運用經濟管理、社會管理、資金投入和科學技術等各種手段;它對于污染源頭控制、污染減量化等具有重大作用[5],是應對環(huán)境污染,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生態(tài)城市、建設生態(tài)居住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要求[6][7]。
1 ?評價的目的
“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工作如此重要,往往需引入社會評價環(huán)節(jié)來評價此項工作的成效[8]~[11],以判斷其理論、方法與措施是否得當或需進行哪些完善,最終落腳點是達到“以人民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的主要評價目的。
2 ?評價的方法
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社會評價研究在國內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12],缺乏相關案例,也缺乏相應的規(guī)范、標準和導則等。由于其建設所在地大多為城鎮(zhèn)建設區(qū)域,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質量的變化必然會影響其周邊社會生產、生活和公眾心理等,這就涉及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工作的社會定性評價。本次研究中社會定性評價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2.1 權重確定 在開展社會定性評價之前,往往需要選取多項評估指標或調研問題,并對其分配在社會評價模型當中所占權重。考慮到德爾菲法(DelphⅠMethod)結構流程的優(yōu)越性和結果較高的可信度,本次項目中擬采用來確定權重。該方法又稱專家規(guī)定程序調查法,主要是由調查者擬定調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方式分別向專家組成員進行征詢;而專家組成員又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見。經過幾次反復征詢和反饋,專家組成員意見逐步趨于集中,最后獲得具有很高準確率的集體判斷結果[13]。(圖1)
2.2 社會調研 公眾參與是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社會定性評價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項目工作方或評價研究工作組與公眾之間的一種雙向、有效交流,有助于提高評價結論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因此,以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調研公眾對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工作的感受與看法,可以掌握第一手的社會心理,了解公眾對此項工作的滿意度,以及公眾對該工作的意見或建議。最終必將達到有助于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工作持續(xù)改善與發(fā)展的目的[14]。
2.3 問卷設計 ?基于社會調研的實施方式,問卷中問題或指標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15][16]。本次研究中,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滿意度”,通過運用德爾菲法進行專家咨詢,設計相關問卷話題,解決民生實際困難、問計于民、受惠于民。具體問卷話題設計如表1。
3 ?評價內容與分析
本次社會調研,通過實地走訪、發(fā)放問卷,調研了市民對杭州污水零直排工作及其成效的了解、認知、關心、認可、滿意、支持等態(tài)度。在調研工作中共發(fā)出調查問卷表3170份,實際收回3122份,回收率高達98.5%。從調研結果來看:杭城市民對“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工作是支持的,對其工作成效也是關心的、滿意的。具體調研結果分析如下:
3.1 市民對杭州污水零直排工作及其成效的了解程度
市民對該項工作還是比較“熟悉”的,也很“知道”自己周邊是否在進行“污水零直排”工程。知曉度達到93.83%。
3.2 市民對杭州污水零直排工作及其成效的認知程度
市民認為污水零直排工作與自己關系是比較密切的。其中,認為該項工作與自己“非常有關”的市民占16.82%,認為“有關系”的市民占54.32%,“一般關系”污水零直排的市民占22.93%,即認同污水零直排工作的市民高達94.06%。
另外,市民還覺得污水零直排工作影響到了其“居住環(huán)境”、“散步環(huán)境”、“運動環(huán)境”、“房屋升值”、“其他”、“租金漲了”(影響程度遞減排列)。可見,市民認識到了污水零直排工作對其周邊環(huán)境改善等具有極大的正面影響。
3.3 市民對杭州污水零直排工作及其成效的關心程度
市民非常在意污水零直排工作涉及的“污水不入河”、“污水不外溢”、“雨污分流”、“工程質量”、“干擾生活”、“自動智慧化”、“其他”等特征(關心程度遞減排列)。其中,對“污水”出路尤為關心,占比達到71.31%;其次為“工程質量”,占比為15.06%。
3.4 市民對杭州污水零直排工作及其成效的認可程度
市民對杭州污水零直排工作成效認可度高。普遍覺得污水零直排工作改善了“水體”(占比36.32%)、“氣味”(占比25.79%)、“景觀”(占比17.21%)等。
經“污水零直排”改造的地塊總體狀況“變好了”。(圖7)
3.5 市民對杭州污水零直排工作及其成效的滿意程度
市民對杭州污水零直排工作是比較“滿意”的。其中,對該工作持“非常滿意”態(tài)度的市民占26.57%,持“滿意”態(tài)度的市民占48.05%;即持“滿意”態(tài)度的市民占比達到74.62%。分析其不太滿意的方面主要集中“雨污分流改造”、“雨污水管網、設施的改造與完善”、“飯店、食堂油污處理”以及“陽臺廢水改造”等。
3.6 市民對杭州污水零直排工作及其成效的支持程度
市民對杭州污水零直排工作是支持的。其中,對污水零直排工作持“非常支持”態(tài)度的市民占22.15%,持“支持”態(tài)度的市民占62.23%,即支持該工作的市民占比高達84.38%;持“不支持”態(tài)度以下的市民只占到3.20%。
市民對杭州污水零直排工作支持的意愿是強烈的。在進行“您愿為‘污水零直排工程支付多少”的調查中,有高達93.02%的被調查者愿意支付1個月至12個月不等的標準工資以支持“污水零直排”工作。(圖10)
3.7 市民對杭州污水零直排工作重點的認同度
市民認為杭州污水零直排工作最需要做的是“雨污分流改造”,其次是“污水管網完善”。其中,市民認為污水零直排工作重點由強到弱的排列順序為:“賓館飯店油污改造”(21.58%)、“陽臺廢水改造”(19.22%)、“單位食堂油污改造”(17.00%)、“生產廢水改造”(包括工廠、養(yǎng)殖、施工廢水等,14.35%)、“洗車店污水改造”(13.25%)、“美容美發(fā)店污水改造”(6.66%)、“學校實驗室廢水改造”(4.26%)、“其他改造”(3.68%)。
4 ?結論
①杭州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是一項民生工程,具有很好的社會、生態(tài)效益,兼具錯綜復雜等特點。它同時又是一項系統(tǒng)的治水工程,涉及到社會、經濟、資源、環(huán)境等各方面,對于污染源頭控制、污染減量化等具有重大作用,是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②鑒于“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工作如此重要,而又無法直接用經濟效益去衡量,往往難于讓民眾理解,因此,有必要引入社會評價環(huán)節(jié)來評價此項工作的成效,以判斷其理論、方法與措施是否得當或需進行哪些完善。
③針對杭州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的社會定性評價,引入了社會評價因子、德爾菲權重確定法以及實地社會調研問卷等,為社會調研結論提供了較為合理、科學的支撐,增強了可信度。
④從杭州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社會調研結論來看,杭城市民對“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工作是非常支持的,對其工作成效也是關心的、認可、滿意的,同時也對今后其工作重點或方向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⑤考慮到“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工作的社會評價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仍然存在不少有待探討和完善之處,今后應加強社會評價因子、模型、方法等方面的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省治水辦(河長辦).關于印發(fā)《浙江省“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行動方案》的通知[J].浙治水辦發(fā)201828號,2018.
[2]謝作晃,阮俊安.杭州市污水“零直排”建設及實例[J].市政技術,2017,35(5):118-121.
[3]中國環(huán)境報.浙江大力開展“污水零直排區(qū)”建設[ER/OL].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2018.
[4]朱海風.應重視中國治水歷史深層次經驗教訓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1):1-6.
[5]住建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發(fā)展改革委.關于印發(fā)城鎮(zhèn)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建城201952號,2019.
[6]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7]陳波,賀永華.打造美麗浙江升級版[J].浙江人大,2019(4):30-33.
[8]袁競峰,郭霽月,李京娥.重大工程社會影響評價的綜述:概念、內容與方法[J].現(xiàn)代管理科學,2018(12):115-117.
[9]Ilya Gulakov, Frank Vanclay, Aleksander Ignatev, Jos Arts.Challenges in meet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 undertaking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in Russi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20(7):50-56.
[10]李強,史玲玲,葉鵬飛,李卓蒙.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J].河北學刊,2015(1):106-112.
[11]Aledo-Tur A, Domínguez-Gómez J A.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SIA) from a multidimen-sional paradigmatic perspectiv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6.
[12]賴柳樹.截污納管和就地處理的污水零直排工程實踐分析[J].技術與市場,2018,25(5):160-161.
[13]劉婭,李卉,張容,葉運莉.運用德爾菲法探討流行病學教學質量社會評價指標體系[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9,37(9):37-38.
[14]任莉穎.社會質量測量與公眾社會評價[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18,32(6):11-22.
[15]Acock,Alan C. Discover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using Stata. Stata Press,College Station,Tex,2013.
[16]胡德云,詹樹新.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綜合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江蘇水利,2019(7):24-29.
基金項目:杭州市城市管理辦公室研究課題(GDSYJ 201911001)。
作者簡介:謝作晃(1983-),男,浙江杭州人,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為環(huán)境微生物、排水監(jiān)管和截污納管;李強標(通訊作者)(1978-),男,福建武平人,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微污染水處理、黑臭河水體治理、市政管線設計與研究、海綿城市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