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凌燕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20)08-034-01
摘 要 混合所有制較好地整合了資本、管理、效率等要素并實現合理配置,給企業帶來了良好的前景,明顯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因此,發展健康的混合所有制,不僅是制度需要更是市場需求。
關鍵詞 混合所有制 公司治理
一、當前混合所有制企業公司治理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股權制衡問題
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國有股東和非國有股東這兩種異質性的經濟行為主體,二者之間形成的制衡關系影響公司治理機制的有效性。伴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非國有股東在企業決策中的參與程度逐漸強化,權責利關系也會重新調整。原國有股東會擔心其控制權被削弱甚至喪失,尋租空間縮小,結果為對待改革積極性不高。同時非國有股東也擔心自己在公司重大事項決策中的話語權受到限制,對公司治理和運營的知情權、監督權等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為了降低風險,盡快收回投資成本,非國有股東可能會采取損害國有資本利益的行為。因此,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進程中,如果不能權衡好國有股東和非國有股東的控制權,就會降低企業治理的效率,股權混合的改革初衷難以實現,無法將“蛋糕”共同做大。
(二)黨管人才的原則未能與市場化選聘有機結合
選人用人權是各出資主體最為關注的控制權之一。對于混合所有制企業而言,董事和監事一般由各出資方選派,經理層大多由董事會通過市場化方式選聘。出于逐利性目的,部分非公資本在選擇股東代表和經營管理者時往往更加重視“能、勤、績”,即候選人的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術背景,而對政治思想表現的要求趨于弱化。對于國有資本相對控股和參股企業而言,由于國有股東代表在董事會中沒有人數上的絕對優勢,無法對選任結果產生實質性影響。部分國有資本參股企業的黨組織甚至在選人用人過程中缺少結構性制度安排,在用人決策前沒有參與討論,或是參與過程形式化、簡單化,難以在人才選任機制中真正發揮作用。
(三)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
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過程中涉及相關各方合法權益保障,資產的估值必須公平、公正,才能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又防止非公有資本權益受損。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公司內部治理缺陷以及外部監督不夠等導致的國有資產流失。由于可能存在公司部分人員與專業機構進行不正當的合作、勾結,國有資產的產權轉移之前,沒有進行有效、合理的評估,進而影響下一步資本運營方案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導致國有資產的變相貶值,造成國有資產損失。二是資產評估的定價機制不完善。由于評估過程中主觀估計的成分占比較大,沒有普遍認可的參考價格,交易很難判斷合理與否,容易產生利益輸送的問題,導致國有資產很容易被高值低估或應估未估。被低估的國有資產低于其本身的市場價值,入股后導致國有股占比被壓縮,造成流失。同樣,如果對非國有資產低值高估,參股國有企業后,同樣壓縮了國有股的占比,引發流失。三是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幕后交易。國企、央企的委托代理層級多,鏈條長,管理難度大,很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如果缺乏在產權、市場、公司治理等各方面的法律制度保障,大量的場外交易會損害國有資產安全[1]。
二、進一步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完善公司治理機制
混合所有制不僅是股權結構的變化,還包括建立有效和規范的公司治理機制。通過建立透明的公司治理機制,擴大外部董事和獨立董事來優化董事會結構,在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上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高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就是要同時發揮好董事會的決策功能、經理層的管理功能、監事會的監督功能。加強對外部董事的市場化配置,限制其在與公司存在同業競爭的其他公司任職,以便使其能夠更公正地履行職責。強化監事會職能作用,明確國有資產監管的責任,建立相應的評價考核體系。完善經理層的任免、考評的市場化進程,運作流程規范化、透明化,避免內部人為控制。
(二)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與董事會、經理層選人用人有機結合
應厘清企業黨組織、董事會、經理層的管理權限,實現黨管干部原則與出資人依法選派產權代表、董事會依法選聘經理層以及經理層依法行使用人權相結合。對于國有資本控股企業,企業黨組織要在“確定標準、規范程序、參與決策、推薦人選”方面發揮把關定向的作用:對于擬聘任的中、高級經營管理者,可先由企業黨組織會同行政部門進行考察,再由董事會和經理層聘任或者任命;或者先由企業黨組織負責對市場化選聘人員進行考察,再由董事會和經理層擇優選聘。對于國有資本參股企業,國有資本代表應爭取列席監督整個選人用人過程,為人員選拔提供思想政治保障[2]。
(三)完善制度建設和國有資產評估定價機制,加強監督檢查
在有序地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評估定價機制,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和政策進行規范運作、加強監管。在操作規范、審批合規、定價機制健全、第三方機構發揮應有的獨立性以及監管到位等,既能夠保護國有資產不流失,又能保護非國有資本的權益,獲得雙贏的效果。在第三方評估機構能夠合理確定國有資產的公允價值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以依法、合規、公開、公平為原則進行市場競價。完善國有產權交易規則和監管制度,建立財務監督、審計監督、監事會監督、紀檢巡視監督等各類監督的協同機制。對可能危及國有資產安全的重大事項,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增強對企業重大問題和風險的敏感性。
三、結語
由于混合所有制企業在組織形式、股權結構、經營機制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公司治理結構的具體途徑和方式需要因企制宜。需要進一步探索創新混合所有制企業進行有效的公司治理的途徑,重點在“融入”上下功夫,在“內嵌”上做文章,把握好黨的領導和公司治理的關系,加強制度建設和監督檢查,防范國有資產流失。
參考文獻:
[1]鄭蕾.我國混合所有制改革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析[J]. 2020(05):45-46.
[2]黃潁麗.論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公司治理的完善[J].經濟研究導刊,2019(3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