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春
在教學的過程中,新知識是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教師在進行新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掌握正確的方法,這是因為新知識教學存在兩面性。新的教學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其投入到課堂中來,但同時,新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
一、在教學中,不同的知識點,可選擇不同的呈現方法
呈現是教師在教學中把學生引入新知識學習的大門,是使學生產生學習欲望的第一步。一個善于引導的教師,應重視呈現設計,即運用各種手段,確如其分地把新的語言知識呈現給學生,從而誘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其它教學環節做好鋪墊。因此,新知識的呈現非常重要,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在教學新單詞時可選擇開門見山的方法,利用圖片,實物呈現,讓學生立即感知單詞的意思。教學短語時,可選擇利用圖片或小視頻,效果會更好。
二、模擬真實情景呈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授知識點“Whose coat is this? It's Mary's coat.”時,筆者把平時在課室撿到的東西拿出來,放在課室圖書角,貼上“失物認領”標簽。拿出一把尺子說:“Whose ruler is this?”沒有反應,然后筆者又拿出一件外套,這時學生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許多學生認出了衣服是哪位學生的。失物主人站了起來,筆者引導她說:“It's my coat. ”然后引導全班同學跟著說:“It's Xiaoming's coat.”新授知識點就呈現了出來,學生們學習的熱情也被調動起來了。
利用任務教學法進行新知識的呈現,讓學生盡快了解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帶著學習目的進行有效的學習。如,筆者教授新句型:How often do you do housework ? I do housework three times a week. 設計了一個調查表,如下:
How often do you do housework?
I do housework three times a week.
要求學生代替老師了解同學們在家做家務情況。是每天做家務,一周一次還是一周兩次等。
利用活動教學法呈現,好動是兒童的天性。讓兒童在動中學,讓兒童體會愉快的學習。如,筆者教授現在進行時:What are you doing? I'm running. 老師一面小跑一面說:“I'm running.”要求學生一起活動起來,學生快樂地活動著,筆者就在和諧的師生活動中呈現了新知識。
三、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傳統教學依靠掛圖方式的教學方法逐漸被人們舍棄,多媒體其生動的畫面,真實的視覺感受和動聽的音樂越來越受廣大師生的喜愛。雖然情境創設,表演模擬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許多課本內容,情境創設的難度也很大,這種情況下利用媒體教學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筆者認為,愛上英語,才能學好英語,由于我們缺少外語的客觀環境,學生缺少對國外文化的理解,很難融會貫通,筆者就多利用多媒體,多展示一些異域風情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國外的文化,這對于增長學生見識,學習英語知識都有裨益。
選擇恰當的呈現方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筆者在30年的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視新知識的呈現,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