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芹
摘 要:語文是落實母語教育的基本科目,不僅是為了應試,也是為了優化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保證學生可以實現終身發展。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保證學生可以全面經歷語文知識的生成過程,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語文探究,切實優化初中生的學習行為,使其不斷增強學習效能感。從設計遞進式的課時任務,讓學生產生成就感;組織趣味性的語文活動,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組織先學后教活動,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三個角度來分析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如何穩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參與度;提升策略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以教師、教室為中心,教師會在語文課上一五一十地解釋每一個語文知識的內涵與外延,切實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但是,從長遠角度來說,如果讓初中生養成了惰性思維習慣,必然會影響學生的主體學習行為,使其過于依賴教師講解,讓教師、學生都束手束腳,疲憊不堪。因此,隨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逐漸深入,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為學生的未來成長做好充足準備。
一、設計遞進式的課時任務,讓學生產生成就感
課時任務的設立是為了讓初中生及時明確課堂學習任務,使其為了突破任務、提升現有認知能力展開語文探究,爭分奪秒地汲取學科智慧。但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需要面對每一個初中生,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及時設計遞進式的課時任務,切實優化學生的主體學習行為,讓每個學生都可在任務驅動下實現自主發展,使其積累成功的語文學習經驗。
就如在《紀念白求恩》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圍繞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行為設計了相應的課時目標,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基礎層次的課時目標為:通讀課文,正確識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知識,能夠用簡潔的語言復述課文內容,了解課文是從哪些角度來紀念白求恩的;中等層次的課時目標為:從課文中圈畫出敘述、議論的相關內容,說一說夾敘夾議寫作手法的好處,分析二者的辯證統一關系;高等層次的課時目標為:細讀課文的第二段,重點分析對比手法的應用效果,能夠自主鑒賞課文內涵,同時要總結出白求恩精神是什么樣的。如此,本班學生便可根據個人認知特點來確定相應的課堂學習計劃,根據學習感受調整主任務與次任務,保證自己始終處于緊迫感之中,以便在語文課上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二、組織趣味性的語文活動,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前提條件是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切實優化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而這就需要落實寓教于樂理念。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并不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感與態度,因為更加重要的任務是盡快讓學生背誦語文知識,調整學生的應試狀態,但是如果缺少了非智力因素的支持,初中生是根本無法實現有效學習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組織豐富的趣味活動,主動創新教學形式,讓學生真正實現學習進步,不斷改善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優化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由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
在初中語文教育階段,要想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要了解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情感認知發育特點是什么等問題。因此,筆者會經常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想法,由此設計相應的課堂教學計劃。就如在《貓》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設計了一個動作表演游戲,即初中生要根據自己對貓的觀察結果進行動作表演,再現貓的多種形態。如此,初中生就可以及時喚起生活回憶,還能在豐富的動作表演下捧腹大笑,真正優化了學生的學習情感,使其自主閱讀課文,分析作者與貓的相處過程以及作者的真情實感。
三、組織先學后教活動,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
先學后教教學活動是為了促使學生自主發展展開的,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行為與未來發展都有積極影響。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組織先學后教教學活動,及時改變師生關系,優化教學互動,促使學生直接展開語文探究,再以科學合理的教師干預幫助學生優化思維結構,讓學生真正以主體身份參與語文學習活動。
就如在《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要求本班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總結聞一多先生是如何說、如何做的,客觀分析聞一多先生的優良品質。然后,初中生便要在4人小組內共享自學經驗,通過平等交往分析課文的結構特點與語言特色,歸納課文主旨,由此優化了本班學生的閱讀認知。接著,各小組便要認真展示閱讀思路、閱讀結論,豐富組際溝通。筆者會在此過程中幫助各小組調整、完善閱讀結論,引導各個小組通過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來分析聞一多先生的優良品質,由此改善了初中生的思維結構。
總而言之,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構建新型師生互動關系的基本要求,是可讓學生真正實現學習進步,由此優化學生學習狀態的重要方法,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組織以學生為中心的語文教學活動,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氛圍,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薛紅紅.師生關系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參與的影響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7.
[2]武貴珠.增強學生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