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在金融領域的不斷滲透,傳統的消費信貸產品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催生了互聯網消費金融這一新模式。相較于傳統消費金融模式存在著服務門檻較高、業務效率較低及客戶體驗較差等弊端,互聯網消費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消費信貸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升了產品的便捷性和客戶體驗,在降低交易費用的同時擴展了交易邊界,改變了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軌跡。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消費信貸;風險控制
0引言
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總體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隨著依靠出口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速度減緩,消費金融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地,伴隨著互聯網技術普及,消費金融借助互聯網平臺發展,其規模不斷擴大,逐漸由傳統消費金融轉變為互聯網背景下的新興消費金融模式。
1網絡消費信貸的機制和特征
網絡消費信貸是互聯網金融下的一種籌資渠道,是一種通過互聯網連接信貸公司與銀行之間的信貸過程的消費貸模式,通過互聯網上傳消費者的信息,銀行系統會以極快的速度進行分析得出信用得分來判斷消費者是否具有借貸的資質,是一種便捷快速的借貸模式。它依靠互聯網平臺、比傳統貸款方式更便利、可以在生活的更多方面使用,因而更受青睞。國內網絡消費信貸出現較晚,它的基本經營模式是通過對用戶的信用等級進行評價,來為此用戶提供符合其資質的消費貸款金額,供消費者在指定場景進行消費,并立即或按期償付還款。調查發現一些額度較少的消費貸App更受大眾偏愛,適用范圍也更廣泛。
2互聯網消費金融現狀
我國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現狀主要體現在:第一,與傳統消費金融相比有著巨大的差異性。互聯網消費金融在客戶體量、產品創新、業務辦理、風險控制上都具有一定的優勢。互聯網消費金融依托于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使得其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產品靈活創新程度大、業務辦理方便快捷、審批放款速遞快、客戶體驗佳,可以說用戶可以足不出戶便可以得到融資貸款。第二,在市場規模方面,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銀行消費貸款業務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互聯網消費金融以其所具有的平臺優勢,吸引了大量的用戶,這里包括了銀行用戶。2013年到2019年這幾年間,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總交易量從60億發展到了接近34000億(數據來源:wind咨詢)。由此可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使得傳統銀行逐漸失去了他們的金融優勢。第三,在行業監管方面整體趨向于嚴格。2017年建立的“1+3”互聯網消費金融監管系統,標志著我國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監管從“底線監管”逐漸向“影響指標監管”過渡,所體現的是更為嚴苛的行業監管。
3存在問題
3.1? 部分機構“重流量、輕風控”,信用風險蔓延
互聯網消費金融理想的目標客群是即期付款能力有限但具有較強的還款意愿、提前但理性地消費、富有成長性的年輕互聯網用戶。但激烈的行業競爭促使一些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在客戶還款意愿評估及反欺詐模型設計上較為粗放、客戶身份識別及信用共享機制還不夠完善的情況下,盲目擴大業務規模試圖以較好的經營業績表現迅速獲取融資來沖抵壞賬,進而陷入以流量擴張來彌補風險上升的惡性循環之中。一旦出現規模擴張乏力、不良率高企或融資受阻等不利情況,平臺就會陷入經營困難的局面。
3.2? 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監管缺失
針對互聯網消費金融,已經建立互聯網金融協會,雖具有自律性但是卻未有行政權,也就是說它并未有監管監督的權利。互聯網消費金融既然是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規范性理應由銀保監會來監管。但是,由于互聯網消費金融所具有的混在性使其無法完全歸集于任何一傳統金融行業。所以,單純依靠銀保監會來監管效果始終不理想。當前,針對于P2P網貸平臺已經建立了“1+3”監管系統,這為P2P網貸的監管提供了更為明確的依據。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1+3”監管體系對于細節方面還是起不到約束作用。另外,以電商平臺為依托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始終徘徊在金融監管法律的邊緣。就以電商平臺的金融分期為例,就無法界定到底是否為“以貸還貸”,從銀行的角度出發電商平臺信用卡還款方式就是一種“以貸還貸”的違規操作,但是從電商平臺出發這只是應收賬款。實際上電商平臺的“以貸還貸”并未明確禁止,一直處于灰色地帶。
3.3? 信息不對稱問題
傳統銀行的消費信貸評級授信主要依據借款人家庭收入、資產、負債及信用狀況等因素,但多年來仍無法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大數據技術的運用,有益補充了客戶信息面,但暫未達到預期效果:一是仍然存在如公積金、社保等關鍵職能部門的數據孤島;二是無法忽視使用第三方渠道獲取數據的合法合規性問題;三是對各類復雜場景海量數據價值的挖掘與運用,數字風控仍處于探索階段。
4推動互聯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4.1? 加強風險控制,打造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消費金融要發揮場景優勢,有效識別消費場景的特點,打造定制化、差異化的風險控制體系。與特定消費場景相關的消費金融業務,其風控重點在于對場景信息的分析和監控。非限定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業務,其風控重點在于對貸款人的歷史信用資質評估,包括歷史還款記錄、動態化的額度調整、授信審批流程等。此外,研發特色化的風險控制模型、提升模型的迭代速度是提升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硬實力”的工具,如基于神經網絡的社會網絡分析、基于決策樹的身份驗證或履約能力評估、基于征信系統的信用歷史評估等,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成為可能。
4.2? 完善我國個人信用管理體系
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的信用標準審核應結合個人信用管理數據綜合考量,不僅要考量消費者在虛擬貨幣中的信用指標還要實名制考量消費者的真實收入以及實際的道德指標。道德評判指標可以綜合交通遵守情況、是否有觸犯法律的前科、使用公共資源是否有惡意逃票情況等信用指標具體考量。這些數據的收集審核,可利用大數據以及5G技術,實現“互聯網+信用”的個人信用管理體系。
4.3? 完善監督管理制度
完善的征信系統是保證互聯網消費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是保證互聯網消費金融長久發展的必要條件。當前,我國對于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的監管正處于責任不明確,監管制度不完善,相關法律不健全的狀態。要想促進互聯網消費金融健康發展,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必須走在前面。首先,要完善現有法律法規,規范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明確原則,亮出底線。做到在執行監管時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其次,明確信息披露標準、頻率與期限,相關部門還要定期進行檢查和核對,重點關注高風險業務,提升對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為了進一步避免損害客戶利益,對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所披露的格式、內容等進行標準要求,監管部門應該執法,必須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4.4? 加強國民信用意識
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互聯網信用金融工具的逐步滲透以及消費信用體系的不斷完善,無論是對于透支消費的年輕人還是延時消費的中老年人,“互聯網+ 信用”時代的到來都將是大勢所趨,個人信用將是我們的第二個身份證明。面對消費信用,我們即不可懷揣著投機取巧的心態也不可帶著不安全不信任的偏見態度。不斷增強國民對信用的積極認知,為消費信用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帶動生產消費提高經濟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
4.5? 應落實合作管理
消費信貸通常是三方甚至多方的合作,合作風險不容忽視。一是嚴格甄選合作項目,“新金融”將顛覆客戶金融消費模式和銀行服務模式,農信機構除要嚴格審查合作商戶的資信外,還應結合產行業發展預測項目前景,確定合作模式,完善合作協議,弱化行業準入風險。二是加強商戶管理,加強合作項目交易過程的實時監控和期間數據梳理分析,認真開展商戶日常檢查,掌握其資信變化,發現欺詐、違約等情況,要及時采取停止合作等措施。此外,要重塑與中介機構的合作關系,農信機構切忌只管審批,而將調查等工作交由中介包攬,以防一些中介以此為“攬財”手段,串通客戶虛假交易。
4.6? 拓寬融資渠道
對于任何金融模式,流動性是關鍵,互聯網消費金融也不例外,所以適當地增加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動性,適當放寬融資渠道,為互聯網消費金融健康發展提供動力。在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的新產品審核方面,可以適當簡化和放寬從而減少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降低現金壓力。但是,在增強流動性的同時還要注重風險控制,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來擴大融資,提升流動性。另外,還要注重金融科技的發展,利用金融科技為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助力。例如,通過引入第三方機構增信,來增加資產證券化的把握,獲得券商或者信托認可。
4.7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遏制我國消費信用發展的根本原因是我國傳統的消費觀念,追溯我國傳統消費觀念形成的原因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欠缺,這也受限于我國國情以及經濟發展水平。近年來,我國不斷減稅降費綜合調節國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制度也在進一步完善。
5結束語
互聯網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對我國的消費金融市場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不僅加速了我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轉變,同時迫使相關的消費金融機構在服務上做出變革,在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基礎上對消費金融市場進行研究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湯杰,林志明.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創新模式研究[J].北方經貿,2019(12):125-127.
[2]?? 趙羽萱.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狀況分析與展望[J].知識經濟,2019(36):41-43.
[3]?? 馬路賢.互聯網金融前景展望[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21):68-69.
[4]?? 曹靜.消費升級背景下消費金融市場發展方向研究[J].上海金融,2019(09):84-87.
[5]?? 王敏,陳靜敏.互聯網金融在我國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J].商場現代化,2019(18):173-174.
[6]?? 彭玉英.網絡消費信貸平臺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9(18):295.
[7]宋巍.互聯網金融對居民消費影響研究[J].營銷界,2019(33):132+138.[8]楊杰,何金寶,張立中.互聯網環境下消費金融發展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9(13):135-136.
作者簡介:
陳濤,男,漢族,就讀于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