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牟家
【摘? ?要】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最優化,達到最有效的教學,是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追求的目標,也是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一切因素優化教學策略或方法,改變課堂教學的面貌,提高學生成績、保證教學質量的,努力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7-0113-02
【Abstract】To achieve the optimizatio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and achieve the most effective teaching is the goal pursued by ever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 and it is also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erefore,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ombine all factors to optimize teaching strategies or methods, change the fa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improve student performance, ensure teaching quality, and strive to achie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words】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ffectiveness; Teaching Strategy
作為一名新時代數學教師,如何采用有效的、符合學情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實現有效教學呢?筆者總結了以下關鍵幾點,與大家共勉。
一、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從根本上來說,學生的數學成績上不去,和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脫不了干系,但更重要的還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一個學生在學習中沒有自主、自覺的學習意識,沒有養成認認真真學習的習慣,整個學習過程少了教師的督促、家長的陪伴,那么學習成績肯定是上不去或者不穩定的。學生只有自己有恒定的認真和堅持的品質才能穩步提高數學成績,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二、創設輕松的導入情境
每個小學數學教師都一直在用課堂導入,有的是有意識的,有的是慣性。如,上課前,教師會不自覺地問學生,“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大家回顧一下”或者“這節課我們要學習……”這都是導入,也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這種導入太過簡單,沒有計劃和設計,針對性不強,作用不明顯,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也相當有限。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有跳脫自己思維、走進學生思維的意識,在對于導入環節要認真創設,力求能圍繞教學,吸引學生。比如,在“加減法運算定律”教學前,我就結合學生的認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的導入情境。如,“同學們,誰是騎車來上學的?你們最遠能騎多少公里?”這時候,我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演示一個人騎自行車的場景,“同學們,與同桌交流一下,李叔叔從家到公園騎了56千米,從公園再到單位騎了50千米,他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呢?”學生給出的答案有56+50=106千米的,也有50+56=106千米的。我再問學生,“你們是不是發現了什么規律?”從而得出學生抓住的知識點,“兩個加法交換位置和不變”。這樣,再接著進行相關知識的講授或者實踐操作、探索,都是順其自然的事,在保證學生的狀態在線的同時,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課后要進行積極的反思
有認識才會有進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一節課真正結束的時間不是走出課堂,而是真正把課堂上的教學內容百分百傳授給學生,把課堂上的知識百分百學懂、學透。所以我覺得,這不但需要課下的復習,更需要積極的反思。
首先,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回顧,想想學生回應比較遲緩的環節,學生狀態不好的時間點,是不是方法不得當,或者內容太深,學生沒有聽懂。尤其要通過課堂練習獲得的學生學習成果的檢測,更是教師反思的依據。比如,“三角形”的教學后,通過學生的課堂練習,教師要發現學生對“鈍角”“等腰”這些關鍵詞理解得不透徹,那教師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方法是不是存在一些影響學生理解的缺陷,對其進行改變,以便在下節課教學時做出更好的改變。
四、建立家校共育共教的橋梁
自古以來教育從來都不是學校一方面的事情。學生一天雖然更多的時間在學校,但也有相當長的時間在家里與父母一起度過,再加上周六、周日,學生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不比教師少。所以,在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全面發展的情況下,我覺得無論是小學數學還是語文,都應該把教育教學與家長聯系起來,建立暢通的家校共育模式,讓學生在學校的教育和學習不斷檔,有連續性。小學生天性愛玩,注意力不集中是常有的事。所以教師不能保證每堂課學生都能一字不差地聽懂,對每個知識點都能掌握。所以,教師可以把相關的教學內容用課件的形式或者微課的形式,發到家長群里,讓家長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再學習。比如,《位置與方向》第一課時“認知東、西、南、北”,有些學生給他一個指定的方位,讓他根據這個方位說出其他三個方位,總是說不對。教師可以把這個題的要求與復習或者學習的要求發到群里,讓家長與學生一起反復實踐操作,使學生能根據一個方位,準確說出其他三個方位。這樣的學習有家長的參與,學生不但覺得有支持,有伙伴,而且會更有興趣,使學習更有效率。
五、結語
總之,有質量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任何一方唱獨角戲,都會影響課堂教學進度和質量。所以,作為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師,要理解新課標,在教學時注意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認識,并運用精彩的導入、注意課后反思,一定能改變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低下的現狀,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歐健群.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的優化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7).
[2]張麗雅.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有效巡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08).
[3]修潔.微課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6).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