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亮 徐立華
摘要:在能源互聯網時代,向綜合能源服務提供商轉型已經成為以電網企業為代表的傳統能源企業的必然選擇。歸納綜合能源服務基本內涵,比較和總結國內外當前綜合能源服務的實踐經驗,指出當前國內綜合能源服務在業務設計與商業化運營方面的現狀與不足。隨后,從戰略定位、業務定位與構建、市場定位與營銷、信息化支撐、策略保障5個方面提出了電網企業發展綜合能源服務的應對建議。
關鍵詞:電力企業;綜合能源服務轉型;思考
1、電力市場面臨的形勢變化
綜合能源服務是能源服務的新業態,它整合了不同的能源服務業務,并且還超越了能源服務范疇,可以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其它相關服務。綜合能源服務企業具有更多的業務類別、利潤來源,因此可以在某些服務內容上提供更加低利潤的價格以吸引客戶,結合市場機遇打造爆款產品及服務,導致這類服務的收入規模迅速擴大,于是產生規模效應,服務成本可以有效降低。因此綜合能源服務企業有利于為客戶提供更低成本、更優惠價格的能源服務,有利于能源服務市場快速發展,促進加快實現國家能源革命。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目標是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電力市場體系,還原電力商品屬性。電力企業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改變的是服務模式、服務外延,發生交集的是競爭性服務領域,并未改變對發電企業、電網企業的改革定位。對于電網企業而言,在新電改之前,幾乎完全負責輸配售環節,售電模式基本為發電企業售電給電網企業,再由電網企業售電給用戶。但通過電改,將輸配與銷售環節分開,輸配環節的電價由政府核定,這就是政府對電網企業自然網絡型的壟斷優勢予以規制。電網企業由單純的電力供應商向綜合能源服務公司轉型,與其自然屬性沒有相關性,而是參與國家放開的競爭業務領域部分,新電改增加了用戶對中間環節的可選擇性。按照“大資源”、“大能源”觀,電網企業經營多種能源、拓展新興業務,為客戶提供能源解決方案服務和高效便捷穩定清潔的能源供應,實現從提供產品到提供服務的轉變是必然選擇。
2、電網企業向綜合能源服務公司轉型的構想
2.1業務鏈條
鑒于各類綜合能源服務業務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內在聯系,從業務協同、降低業務開拓成本、提升業務效益等綜合考量,電網企業在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布局及實際運作中,應注重打造“1+N”條綜合能源服務業務鏈。“1”為貫通綜合能源服務上、中、下游的業務主鏈。拓展、夯實綜合能源輸配服務業務;并以此為基礎和依托,向上、下游拓展分布式能源開發與利用、電力購銷、節能、環保等,同時開展綜合能源系統建設與運營、綜合儲能等跨環節服務。“N”為綜合能源服務的業務次鏈。電網企業可依托綜合能源服務業務主鏈,探索、打造多條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次鏈,包括但不限于:電動汽車充電服務業務鏈、節能服務業務鏈、電力儲能服務業務鏈、區域綜合能源系統建設與運營業務鏈、綜合智慧能源服務業務鏈等。
2.2業務梯次
綜合考慮現有業務基礎、市場需要以及政策環境三方面因素,電網企業可分兩個梯次推進綜合能源服務業務。
第一梯次包括:綜合能源輸配、電力購銷、節能、環保用能、分布式能源開發與利用、綜合智慧能源和能源金融服務。該梯次業務均屬于市場需求大、政策環境好,并且電網企業在該類業務中具備較雄厚的實力。綜合能源輸配方面,在繼續推進電力輸配業務的同時,可探索、開拓天然氣輸配業務、熱力管網業務;電力購銷方面,電網企業在電力購銷業務上具備專業優勢,在著重打造售電服務的基礎上,可向冷、熱、氣等能源購銷業務拓展;節能方面,進一步拓展現有節能業務的深度和廣度;環保用能方面,保持電網企業在電能替代中的實踐經驗并持續發力;分布式能源開發與利用和綜合智慧能源方面,融合前沿技術,擴大、深耕現有業務;能源金融方面,緊跟國際發展趨勢,探索能源生產、加工轉換、輸配、儲存和利用諸環節的能源金融服務。
第二梯次為:綜合能源系統、綜合儲能。綜合能源系統建設與運營是綜合能源業務發展的重要新方向,電網企業可提前謀劃、前瞻布局,探索、開拓此類業務。綜合儲能方面,近年來我國儲能服務市場呈現加快發展的態勢,電網側、用戶側儲能市場前景廣闊。
3、推動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的政策建議
3.1 深入推進“互聯網+”在能源服務領域的應用
“互聯網+”時代,平臺服務與數據價值凸顯。電力企業應對電力市場改革及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尋求主動轉型成為綜合能源服務商的路徑。通過能源能效服務將能源產業所有參與者關聯起來,以服務為導向,實現更加全面的“互聯網+客戶服務”,爭取分階段推出更多“互聯網+”客戶服務應用,包括用能咨詢服務、用電行為數據服務、能效分析預測、節能服務以及智能家居等用能服務;信息推送精準服務、停電精準管理、用電生活圈、客戶相冊、積分商城、電動汽車智能服務、電子票據服務等優化體驗;以及電費“余額寶”、理財投資服務、能源保險服務、信貸服務等電力金融業務。同時,在數據資產價值挖掘方面,推出企業用電信用評估、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評估等業務。
3.2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我國能源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能源裝備制造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關鍵核心技術和先進大型裝備對外依賴程度較高。應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力爭在煤礦高效集約開采、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先進油氣儲運、高效清潔發電、新一代核電、海上風電、太陽能熱發電、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輸電、大容量儲能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通過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帶動技術進步。充分利用我國市場空間大、工程實踐機會多的優勢,以煤層氣開發利用、油氣資源高效開發、高效清潔發電、特高壓輸電、大規模間歇式發電并網、智能電網、核燃料后處理等技術領域為重點,加快重大工程技術示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3.3強化市場導向 滿足客戶不斷升級變化的需求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電力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將逐步形成以客戶為中心,以電力交易市場和能源衍生市場為載體,多方交易主體參與,提供多種能源服務的電力產業生態體系。電力企業適時推進管理創新、戰略創新,應將滿足客戶的優質服務作為市場開發的重中之重,根據用戶類型制定差異化的服務策略。將用戶分為大客戶和居民客戶兩類。針對大客戶,服務內容包括提供各種電價方案和電氣設備方案的優化組合,電力、燃氣、燃油最佳能源組合方案以及全方位的節能協助服務,幫助客戶改進設備,實現節能目標。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各種增值服務,提供各種組合套餐。
參考文獻:
[1]龍顏.對電力企業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的思考[J].知識經濟, 2020, 000(001):95-96.
[2]魏陽,嚴磊,梁健,等.電網企業綜合能源服務轉型策略研究[J]. 四川電力技術, 2019.
(作者單位:國網黃石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