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楠
編者按:夢想課程是與基礎教育國家課程互補的結構化課程體系。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目標,以幫助學生成為“求真、有愛的追夢人”為價值追求,以學生適應社會所需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課程建構的主要方向,以合作、體驗、探究為基本的學習方式,倡導多元、寬容、創新的價值觀,積極培育自信、從容、有尊嚴的個體,兼具人文素養、創新素養、溝通素養、審辨思維素養、合作素養于一體,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成為“5C”素養培養的依托,為素質教育開拓了新路徑。
基于此,本刊特推出“夢想課程”系列專題文章,刊發優秀的研究課例和論文成果,傳遞夢想課程體驗式教學的快樂,促進學生“5C”素養的提升,滿足學生成長的動態需求,幫助學生完成自我成長;與學生一起暢談夢想,感受夢想課程的力量,為學生的未來指引方向。同時,構建區域發展模型、學校發展模型、夢想中心教師發展模型,形成專業化發展研究報告,助力夢想課程發展。希望夢想課程能繼續推進,讓更多的學校、教師和學生受益。本刊后續將繼續刊登此專題文章,請廣大讀者持續關注。
摘要: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與測評逐漸引起大家的關注,成為很多國家或區域制定教育政策、實施教育改革的基礎。夢想課程的教學模式具有開放性、多元化的特點,兼具人文素養、創新素養、溝通素養、審辨思維素養、合作素養于一體,在教學實踐中能更好地成為“5C”素養培養的依托與落地者。
關鍵詞:“5C”素養;夢想課程;培養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國際競爭日趨激烈,高素質、多元化人才隊伍的需求更普遍。公民的核心素養決定了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與國際地位,因此核心素養的培養勢在必行。
一、“5C”素養發展的背景
“5C”素養模型最初為“4C”素養模型,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提出,即審辨思維、創新素養、溝通素養、合作素養,在此基礎上新增了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構成了“5C”素養模型,簡稱“5C”素養。
二、夢想課程特色體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出現,學生在引導式教學中實現自我學習。
在教學設計中,提倡小組合作,多元化的學習過程。
在教學評價中,強調教、學、評的一致性。
在教學空間里,提倡學生、教師、課程協同的理念。
三、“5C”素養課堂實踐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核心素養為教育教學提供了重點更突出、焦點更集中的教育目標,依托夢想課程以培養全人為目標的培養方式,適應社會需求,采用合作、體驗、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基礎,成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的補助,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
1.求真
(1)溝通素養。
例如,夢想課程矩陣下“多元實用才能Ⅰ”中的“你說我聽”活動。兩人一組介紹自己、家庭情況、興趣等,一人說完后互換介紹,然后全體圍坐,依序介紹自己的伙伴。有的小組完成度比較高,有的小組變溝通為閑聊或沉默。在圍坐介紹時,有的學生認真表達,并且記錄同伴特點,有的學生只言片語、模糊不清。活動結束后,大家輪流表達自己的感受,通過自主參與、對比思考、小組討論等方式得出結論:要具有良好的傾聽技能,讓對方感受到尊重和關注;要感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緒,從對方立場上思考和處理問題,進而達到良性溝通。
(2)審辨思維。
“思維魔盒—結構思考力”課程內容支持并回應課程目標,學生通過辯論、表演、繪畫等形式,通過練習逐步向有序思考過渡。
(3)創新素養。
“夢想舞臺”通過創造性戲劇感知、討論、發展身體的想象力,進而培養創新思維。
2.有愛
“家鄉與社區”主要鼓勵學生從所處地區的文化、歷史、風俗等維度進行自主探究、互助學習,通過實地考察等方式,增進建設家鄉的情感,培養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
3.追夢
“去遠方”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定旅行計劃。合作學習是夢想課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生采用對話、商討、辯論等形式對問題進行論證,以達到學習的最佳途徑,培養合作素養。
四、結束語
在中小學教育領域,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人文發展,核心目標定位于全面發展學生,因此核心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夢想課程體系基于過去多年的自主研發實踐,匯總各地近30門優質夢想課程,專注提升青少年夢想力素養教育理論與解決方案研發,每門課程所涵蓋的內容相互交織、融合,教師依托夢想課程較為有效地促進了學生“5C”素養的提升,為中國的素質教育開拓了新的路徑。
參考文獻:
[1]褚宏啟.核心素養的概念與本質[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4(1).
[2]石鷗.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價值[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4(1).
[3]楊九詮.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三十人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