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永釬 李躍軍 李靖 李金清 李學擁


[摘要] 目的 探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LBL)+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BL)+微課多元化教學模式在整形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效果。 方法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實習的73名臨床本科學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6名)和實驗組(37名),其中對照組學員接受LBL+PBL教學模式,實驗組學員接受LBL+PBL+微課多元化教學模式。實習結束后,通過筆試、臨床操作和調查問卷方式評估教學效果。 結果 實驗組筆試成績、操作成績和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學員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知識理解能力方面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LBL+PBL+微課多元化教學模式在整形外科臨床教學實踐中效果顯著,值得借鑒推廣。
[關鍵詞]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微課;整形外科;臨床教學
[中圖分類號] R62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7210(2020)09(a)-005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ulti-modality teaching method of combination of 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and micro-course in plastic surgery clinical teaching. Methods A total of 73 undergraduates who were intern at the Department of Burn and Plastic Surgery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ir Forc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ne 2018 to May 2019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 = 36)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 = 37)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Undergraduat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ubjected to the multi-modality teaching method of combination of LBL, PBL and micro-cours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the combination of LBL and PBL.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the effects were evaluated by the written tests, clinical operation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The written test scores, operation scores, and total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and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abilit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Multi-modality teaching method of combination of LBL, PBL and micro-cours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practice of plastic surgery, which is worthy more promotion.
[Key wor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Micro-course; Plastic surgery; Clinical teaching
整形外科是在外科學專科基礎上分化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其治療范圍廣泛,從頭頂到足底;涉及學科基礎知識繁多,幾乎與所有外科專科交叉;治療上注重原則性與創新性的統一、功能與美學的統一,故整形醫生需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較強的創新性和靈活性、良好的美學素養,甚至一定的心理學知識[1]。但整形外科在本科生教學中卻存在課時有限、內容繁雜、教材內容滯后、教學模式相對枯燥等缺陷。因此,尋找適合整形外科實習的教學模式,以使實習生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相關專業知識及臨床技能就顯得極為重要[2]。
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是教師為主體,較為系統和全面的知識講授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其經歷了不斷實踐和發展,在傳統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學生為主體,以問題引導為基礎的教學方法[3],其已廣泛應用于多學科臨床教學中[4-5]。微課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整合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資源,針對教學中某個特定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學活動,具有內容精簡、主題突出、形式新穎、短小靈活等突出特點[6],已應用于部分臨床課程教學[7-8],但在整形外科臨床教學中尚未見報道。在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燒傷整形外科本科學員臨床實習帶教中,本研究結合3種教學模式,發揮不同教學模式優勢,規避其不足,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我院燒傷整形外科實習的73名臨床本科學員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學員36名,接受LBL+PBL教學模式,其中男34名,女2名,年齡21~23歲,平均(21.86±0.67)歲,平均理論成績(80.41±5.25)分。實驗組學員37名,接受LBL+PBL+微課多元化教學模式,其中男35名,女2名,年齡21~23歲,平均(21.94±0.71)歲,平均理論成績(79.92±4.78)分。兩組學員性別、年齡和理論成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空軍軍醫大學安排在我院實習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員;②已完成理論課學習和臨床見習,但無整形外科臨床工作經驗;③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排除標準:①不配合研究者;②整形外科相關課程考試不合格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帶教老師均為高年資主治醫師(取得主治醫師資格5年以上),且至少有3年臨床帶教經驗。學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后進行臨床實習,兩組帶教老師、教學內容、教學時間均相同。
1.2.1 對照組? 接受LBL+PBL教學模式,主要步驟包括:(1)LBL教學:入科第1天,科室教學秘書進行傳統LBL模式理論授課,內容主要涵蓋教學大綱及實習要求,時長為3個學時;(2)PBL教學:①帶教老師提前一周將準備好的典型病例發放給實習學員,并依據教學大綱及實習要求提出相關問題;②學員針對問題自行查閱教材、文獻資料,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總結;③實習學員床旁詢問病史,并進行系統及專科查體,在帶教老師引導下,分組討論、分析問題,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并得出初步診斷、治療方案及下一步治療計劃;④帶教老師點評討論情況,糾正錯誤,補充不足,總結相關知識。
1.2.2 實驗組? 接受LBL+PBL+微課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其中LBL+PBL教學模式步驟同對照組。微課教學步驟: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以文字、圖片、動畫或視頻等形式制作微課,時長10 min左右,要求簡短精煉,富有趣味性。帶教老師將制作好的微課提前1周上傳至微信平臺,方便實習學員下載學習和討論。
1.3 效果評價
1.3.1 臨床考核? 主要包括筆試和臨床操作兩種,兩者占比分別為70%和30%。其中筆試包括理論知識(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病例分析兩部分,所有題目均于題庫內隨機抽取;臨床操作主要是考核學員對清創換藥、傷口縫合、包塊切除等整形外科常見操作的掌握情況。
1.3.2 問卷調查? 主要包括對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知識理解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綜合表達能力等方面影響進行問卷調查,分為無、一般、明顯3個等級。學員以無記名方式填寫,共發出問卷73份,回收73份,回收率為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表示,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考核成績比較
實驗組筆試成績、操作成績和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教學模式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實驗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知識理解能力方面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但兩組在臨床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綜合表達能力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3 討論
3.1 整形外科特點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整形外科是一個涉及范圍廣、專業性極強、治療手段多樣的新興學科,其具有以下突出特征:①治療范圍廣泛。整形外科主要由修復重建外科和美容外科兩大部分組成,診治范圍從頭到腳,包括皮膚和軟組織腫瘤、體表瘢痕、色素痣、感染、先天或后天導致的畸形和缺損,以及美容手術等多方面。②涉及學科基礎知識繁多。整形外科涉及全身解剖區域,與神經外科、口腔頜面外科、耳鼻喉科、胸外科、普外科、血管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婦產科、眼科等多學科廣泛交叉,且需具備良好基礎理論,包括病理生理、組織胚胎、遺傳、生化等知識。③強調原則性與創新性的統一。只有相對固定的手術原則,無固定手術方式。根據畸形、缺損部位、大小、形態以及嚴重程度,修復手段不盡相同,同時還應考慮患者職業與需求,故需要有良好的創造性和靈活性。④精巧、細致的手術操作。術前手術設計固然重要,術中精巧、細致的操作也是整形醫生必備條件。整形外科講求微創,甚至無創操作,除了保證功能外,還要十分注重術后外形,盡量不要造成新的創傷、遺留新的瘢痕。⑤與心理學密切關系。患者在遭受軀體創傷的同時,多伴有心理創傷;先天畸形及缺損也會在患者發育成長過程中帶來心理方面的壓力;另外,部分求美者也往往在心理上有一定問題。因此,多數整形手術涉及到改善或者調節患者的心理狀態[9]。
基于上述特點,整形外科臨床教學便給帶教老師及學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整形外科臨床教學中卻存在課時有限、內容繁雜、教材內容滯后、教學模式相對枯燥等缺陷。因此,尋找適合整形外科實習的教學模式,以使實習生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相關專業知識及臨床技能就顯得極為重要。
3.2 LBL+PBL+微課多元化教學模式在整形外科臨床帶教中優勢突出
LBL教學法是當前廣泛應用的傳統教學方式,尤其適用于臨床理論知識的教學,其具有易于開展、利于學生建立完整和系統的理論知識體系等優勢;但在臨床實踐中,由于學生“填鴨式”被動接受知識、師生互動交流少等問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性不佳,且利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臨床問題能力較差[10]。而PBL教學以問題為引導,通過帶教老師啟發與指導、學生自學與交互討論而進行的新型教學方式,其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助于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11-12]。但PBL教學對帶教老師和學員均提出了較高要求,問題的設計決定了其知識的不全面、不系統,加之需要大量的時間參與,導致該模式在繁瑣的臨床實習過程中效果不確定性增大[13-14]。微課為上述問題解決帶來曙光,其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整合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資源,針對教學中某個特定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學活動[15],其優勢有:①主題突出、短小精悍,其針對某個知識點展開且時間簡短(多在10 min內),利于學生碎片化時間學習;②資源整合、富有趣味,其利用多種資源將抽象知識直觀詮釋,利于學生掌握;③開放共享、方便快捷,其利用網絡、微信等平臺利于學生隨時隨地下載、學習,且方便學生間、師生間及時溝通、交流[15]。基于上述優勢,微課教學模式很好地彌補了PBL教學知識的不全面、單次教學需要大量時間等短板。
在整形外科臨床實習帶教中,PBL為主的臨床教學模式已有部分文獻報道,該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仍有不足之處[19-21]。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創新性地結合3種教學模式,發揮不同教學模式優勢,規避其不足,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具體開展過程如下:學員入科第1天,首先由科室教學秘書進行傳統LBL模式理論授課,內容主要涵蓋教學大綱及實習要求,時長為3個學時,旨在幫助學員回顧前期理論教學中的知識,幫助其全面、系統地建立整形外科理論體系。隨后,兩組學員分別開展PBL教學和PBL+微課教學,并利用臨床考核和調查問卷形式比較兩者效果。結果顯示,實驗組筆試成績、操作成績和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 < 0.05),且問卷調查顯示實驗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知識理解能力方面亦高于對照組(P < 0.05)。
3.3 小結
綜上所述,LBL+PBL+微課多元化教學模式在整形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探索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利用LBL教學模式優勢首先對基礎知識進行回顧,通過PBL教學提高學員臨床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發揮微課短小精悍、直觀有趣、方便快捷等優勢彌補PBL知識體系不全面、不系統的不足。結果提示LBL+PBL+微課多元化教學模式提高了學員考核成績、激發了學員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增強了學員知識理解能力,證實了此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值得在臨床教學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青峰.整形外科發展敘述[J].中國醫療美容,2012(2):33-34.
[2]? 吳志遠,史玉倉,張慧君,等.典型病例資料庫的建立結合PBL教學模式在整形外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5):3-5.
[3]? Bodagh N,Bloomfield J,Birch P,et al. Problem-based learning:a review [J]. Br J Hosp Med(Lond),2017,78(11):C167-C170.
[4]? Shrivastava SR,Shrivastava PS,Ramasamy J. Problem-based learning:constructivism in medical education [J]. Educ Health (Abingdon),2013,26(3):197-198.
[5]? 楊維光.PBL教學法在臨床教學查房中的應用[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6(A01):154-155.
[6]? Shail MS. Using Micro-learning on Mobile Applications to Increase Knowledge Retention and Work Performance:A Review of Literature [J]. Cureus,2019,11(8):e5307.
[7]? 費琦,王炳強,李健,等.微課在醫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進展[J].河北醫學,2017,23(6):1033-1035.
[8]? 鄭斌.臨床教學查房中微課的應用[J].中國醫刊,2016, 51(3):110-112.
[9]? 劉暢,葉漾柳.燒傷整形患者中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的應用[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2018(12):191-192.
[10]? 郭麗麗,劉林嶓.LBL與PBL、CBL聯合在臨床醫學七年制《整形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3):82-84.
[11]? 周波,袁海虹.PBL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進展及啟示[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34):120-123.
[12]? 龔艷萍,鄒秀和,劉楓,等.PBL結合LBL教學模式在甲狀腺外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9,16(20):181-184.
[13]? 馬明翠,韓秉錫.評價PBL與LBL結合在血管外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作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 3(1):177-178.
[14]? 江華,詹新立,肖增明.PBL與LBL整合教學法在脊柱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效果評價[J].微創醫學,2017,12(5):670-671.
[15]? 徐婷,喻荷蓮,蔣天倫,等.微課對醫學檢驗本科臨床輸血學教學的啟示[J].中國醫藥導報,2019,16(19):74-76.
[16]? 雷杰,張娜,王小平,等.“微課”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探討[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9):1748-1752.
[17]? 羅寧,郭艷,陳麗玲,等.微課在臨床技能教學中的制作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9,35(5):774-776.
[18]? 孫藝,吳巖,尚玉龍.翻轉課堂聯合微課在醫學本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9,16(4):75-78.
[19]? 林曉曦,金云波,馬剛,等.利用PBL法在整形外科教學中引發的對學科的思考[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2015, 11(2):120.
[20]? 聶開瑜,楊成蘭,李書俊,等.PBL教學模式在燒傷整形外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18):56-57.
[21]? 李俊,高艷麗,李倩,等.自媒體結合PBL教學法在整形外科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9,30(7):444-446.
[22]? 蔡靜怡,謝朝陽,余路新,等.PBL聯合CBS教學法在臨床血液學檢驗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8, 15(34):77-80.
[23]? 楊瑋,陳曉鷗,湯明明,等.PBL聯合微信推送授課內容對內分泌常見多發疾病教學模式的影響初探[J].中國醫學創新,2019,16(3):141-145.
(收稿日期: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