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平 林永耀 賈乙 竇寅 李曉輝
[摘要] 為順應新形式下人類社會對藥學學科發展的要求,培養面向未來的高素質藥學專業人才,在充分評價藥學學科新時代發展特征的基礎上,陸軍軍醫大學對藥學本科教學生態環境進行了探索性重建。主要包括教學文件的重新修訂、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革新以及智慧教室的構建,共3個方面。力爭創造符合藥學學科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創新型學科生態環境,孕育出一批具有學科使命感、責任感的多元化學科人才。實施改革后師生的學科歸屬感強烈,學習氛圍濃厚,理論學習成績顯著升高,基礎科研成果有較大產出,此改革舉措為培養新時代綜合型藥學人才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 藥學專業;生態環境;本科教學;智慧教室
[中圖分類號] G642.0?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7210(2020)09(a)-0076-04
[Abstract] In order to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human socie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pharmacy professionals facing the future, the Army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has exploratory re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pharmacy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fully evalu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y in the new era. It mainly includes the revision of teaching documents,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ls and method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lassrooms, with three aspects. We should strive to create an innovative discipl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at meets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of pharmacy, and nurture a group of diversified discipline talents with a sense of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a strong sense of belonging, a strong learning atmosphere,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oretical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a large output of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This reform measure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ultivating comprehensive pharmaceutic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Pharmac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graduate teaching; Smart classroom
從古代的神農嘗百草到現代藥學,藥學的定義和內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藥學學科間以及藥學學科與其他專業、學科間的交叉滲透,產生了一些新的與藥學相關的邊緣學科,出現了很多智能藥物制劑[2]。如隨著化學、生理學、材料學等學科與藥學學科的不斷交叉融合,以納米藥物為代表的新型治療藥物——醫藥用生物芯片、緩控釋制劑、靶向給藥制劑、微生態制劑等,這些制劑在制備過程中除需要基本的藥學、醫學專業知識外,還需要物理、數學、計算機學、材料學等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使“熟練掌握藥學專業課程,圍繞本專業課程進行課終考核”的教學宗旨已不能滿足當今藥學發展的要求[3]。此外,藥物檢驗機構、醫療機構、藥學科研院所、藥品生產企業、藥材種植或銷售公司、新藥申報注冊機構等藥學用人單位,越來越迫切地希望藥學專業畢業生能夠快速融入工作崗位,甚至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獨當一面[4-5]。這些對藥學學科人才的培養和教學生態環境的建設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藥學具備的鮮明時代特征:①依舊承載著為人類健康服務的重要任務且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②前所未有的學科交叉融合對課程設置上提出新的要求;③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對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挑戰。陸軍軍醫大學(以下簡稱“我校”)進行藥學專業教學生態環境的改革,主要包括藥學培養方案的重新修訂,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革新(包括創建智慧教室)兩個方面,試圖建立一個適應現代藥學發展需求、符合中國藥學本科教育教學基本要求的新形勢下藥學專業本科教學生態環境[6]。
1 修訂培養方案,建立培養體系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啟發式導學,提高學生藥學綜合素質”的改革理念構建課程體系平臺[7],增強學生綜合運用藥學及其邊緣學科或相關學科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完成修訂4年制藥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建立培養體系。
1.1 培養方案的修訂
修訂后的藥學專業4年制本科生培養方案著力突出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自主學習能力、綜合運用藥學及其邊緣學科或相關學科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開拓創新精神、跨文化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與舊版培養方案比較,其課程體系中的政治理論與人文社科類課程、醫學公共基礎類課程的課時數相對大幅減少,同時大幅增加了藥學專業基礎課程、藥學專業課程、藥學邊緣課程及其相關課程的課時數,體現了以藥學專業類課程為重要講授內容,藥學專業相關及其邊緣學科課程為掌握內容,并通曉醫學類知識,了解社科類知識的教育理念。
在新版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我校將教學大綱、課程標準、課程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計劃逐一修訂,不僅調整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比例,還調整了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授課內容和授課課時比例,并以此建立了以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實踐能力為主的綜合考評體系,使學生重視對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
1.2 建立培養體系
圍繞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升其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實踐能力和增強其團隊協作能力這一核心,提出“早打基礎—注重實踐—開拓創新”的教改理念和思路。
首先,針對新生開設藥學類入門課程,即在本科第一學期開設藥學專業“新生研討課”(為選修課范疇),通過新生研討課的開設,做到藥學啟蒙的作用,使學生早接觸藥學領域,了解藥學前沿科學問題,提高學生對藥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為其以后更容易地學習、掌握、精進藥學專業知識打好開端和基礎。
其次,在大學二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藥學相關知識和藥學基礎專業知識,適合采取多種較為靈活的教學手段。第一,采取本科生-導師制[8],將導師個人專業及科學研究方向等信息公布,由學生按個人專業或學習興趣自主選擇導師指導自己的課外學習生活,盡早地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和投身科學實驗的研究工作。第二,開展藥學專業課程的第二課堂興趣小組活動,使大二學生有機會進入藥學學科的科研課題組參與基礎科研訓練和研究工作,為培養藥學卓越綜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撐。第三,開設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學有余力地選擇課程,豐富自己的課外學習生活,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最后,在大三、大四年級學生培養時期,實施醫院實習、戶外見習、企業實踐等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把“以教師主講為主體”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組織學生到重慶市藥材種植基地見習(見習期2周),組織學生到我校3所三甲級附屬醫院實習(實習期1個月),組織學生到校企合作的制藥企業或藥物研究院所等校外藥學單位實踐(實踐期6個月),使課堂不局限于教室,而是開拓到醫院、藥材種植基地、制藥企業等藥學相關的工作單位中,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積極有趣、生動形象。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學習如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并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得到歷練,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和在實踐中綜合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改革課程考核評估體系時,我校把藥學實驗、實踐環節納入藥學課程課終考核體系,考核方式采取隨機抽簽考核,具體是讓學生以抽簽的形式選擇實驗考核題目,學生在抽取題目后,獨立思考并設計實驗方案,按方案獨立完成實驗,教師審評整個實驗過程(包括實驗設計思路與方案、實驗操作規范性、實驗過程整潔性等)和實驗結果,并給出建議、意見和實驗考核分數。實驗考核分數與理論考核分數按比例組成該課程的課終考核成績,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實踐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分量在課程課終考核體系中所占的比重,使學生重視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
1.3 師資隊伍的優化
加強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交流,不定期請國外及國內高等學府的知名學者、專家及諾貝爾獎獲得者來我校作短期講學或學術講座,開拓師生視野。選送多名教師出國深造,積極引進高水平師資,提升教師在教學、科研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借鑒國外的教育理念,使課堂講授內容緊貼前沿知識,做到課程內容與時俱進。有計劃安排并鼓勵教師參加相關專業學術交流,了解并把握醫藥領域的最新技術與進展,學習借鑒國內外知名大學的教育模式,研究發展適合我校培養綜合應用型藥學人才的教學方法。每年定期組織新教員教學規范化培訓和校級教學能力比賽,建立教學能力評價體系,并將教師教學能力納入教師職稱考核體系中。最終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為新形勢下藥學專業本科教學生態環境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撐[9]。
2 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革新
2.1 因課施教
藥學學科是實踐應用型很強的學科,理論課是實驗課的基礎,我校模糊理論課與實驗課的界限[10],并在理論課講授過程中穿插介紹實踐事例,將藥學學科各專業課程門類進行合理排序,在實驗/實踐教學改革方面,不僅增加實驗教學的課時比例和學生實踐環節的比重,減少課程間的重復疊加內容,還新開設能夠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能力的自主設計實驗課程和綜合型實驗課程[11],構建“零距離”一體化的學、研、產的實踐教學體系。
我校試點針對分析化學和天然藥物化學兩門藥學專業課程進行“小班現場化”教學改革,采用小班學生(4~6名學生組成1個小班)與教師討論式教學,同時讓學生參與教師的實驗準備工作,在最后的課程講解中,由小班中推選或指定2名學生來進行授課,教師從旁指導和評審。通過開展“小班現場化”教學模式,模糊理論、實驗的界限,增強學生自主授課能力和學生間及學生與教師間的互動,使學生從理論的感性認識上加強對知識、原理的理解,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的把握,促進教學的效果[12],使其能夠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2.2 因材施教
本科生對藥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接受能力存在一定差別,我校發現有一部分本科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表現優異、接受知識能力強、經常與教師進行課外學習互動、能夠積極完成校內藥學學習網站上的課外作業。我校針對這些學有余力的學生,建立本科生—導師培養制,導師可以安排學生進入其科研課題組做科研實驗,或讓其獨立承擔某一實驗模塊,發表SCI論文,組織本科生參加我校組織的藥學實驗技能比賽和全國醫藥院校藥學/中藥學專業大學生實驗技能競賽等比賽,因材施教[13]。
2.3 智慧教室的構建
建設基于移動設備及通信技術的智慧教室[14],在智慧教室智能技術支持的環境下,教師能夠自主選擇小組協作、探究學習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教學方式,充分利用資源、工具構建師生互動環節,開展多元化評測[15],充分體現以“學生作為學習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使師生互動更加靈活多樣,實現課堂上即時互動,課堂外借助云端平臺進行課外交流等[16]。
學生在課前按教師要求制作PPT[17],并上傳至“云課堂”學習平臺,完成課前自主學習。教師借助智能多媒體設備講授課程內容,學生分組后登錄云平臺查看學習內容,教師有針對性地調整課堂教學,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移動終端提出問題,教師及時反饋[18]。教師適時組織學生借助液晶觸控屏展開小組間匯報交流,利用移動終端將各小組學習成果投射到液晶觸控屏上分享給其他人,或通過二維碼進行自評與互評,教師在課堂結束時分析課堂知識內容并進行點評總結[19]。
在課程結束后,教師通過交互平臺等工具推送課程習題,檢測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及時解答和鞏固學生知識學習[20]。
3 實施成效
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極大的提升,主要體現在智慧教室提供的良好知識交流平臺上。另外,有較多學生主動要求參與科研組,這也給老師帶來了極大動力。
學生的藥學專業課程成績有明顯提升[21],同時,越來越多的學生樂于參加各種技能競賽和科研課題的研發,多名本科生分別獲第三屆、第四屆“全國醫藥院校藥學/中藥學專業大學生實驗技能競賽”特等獎、一等獎,和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全國大學生藥苑論壇”等獎項。另外,多名本科生先后以第一作者或共第一作者身份在Molecular Sciences,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Neurosience,Molecules,Cell Death and Disease等國外期刊發表SCI論文共12篇。
通過本藥學專業本科教學生態環境的改革,我校藥學專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都得到了比較明顯的提升,符合新形勢下藥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此舉為順應我國藥學事業現代化發展和滿足社會對藥學人才的新要求提供可靠支撐。
[參考文獻]
[1]? 劉金川,楊波.義務教育事關國家興亡[J].公民導刊,2006,11:7-8.
[2]? 李曉霞.高等院校學科建設的教育生態學思考[J].三明學院學報,2010,27(3):282-286.
[3]? 王良君.關于加強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9):5-6.
[4]? 李永霞,張煥榮,郞文革,等.大學本科全過程貫徹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6,7:92-94.
[5]? 譚宏潔.淺析以社會需求為目標的三導向藥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4):400-401.
[6]? 別敦榮.一流大學本科教學的性質、特征及建設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16(8):7-12.
[7]? 陳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何以可能-基于51所大學本科課堂現狀的實證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0):75-82.
[8]? 黃維.本科立人-本科立校-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體系初探[J].中國高教研究,2016(8):1-6.
[9]? 別敦榮,齊恬雨.國外一流大學本科教學改革與建設動向[J].中國高教研究,2016(7):7-13.
[10]? 湯俊雅.我國一流大學本科教學改革與建設實踐動向[J].中國高教研究,2016(7):1-6.
[11]? 白憲臣.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河南大學本科實驗班為例[J].大學教育,2015(7):32-34.
[12]? 儲曉琴,桂雙英,尹登科,等.中藥藥劑學的教學改革探索[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2,12(5):398-400.
[13]? 賈乙,李曉輝.PBL教學法在藥劑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3):134-135.
[14]? 張亞珍,張寶匯,韓云霞.國內外智慧教室研究評論及展望[J].開放教育研究,2014,2(20):81-91.
[15]? 周芹.基于物聯網的智慧教室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0(13):269-271.
[16]? 張屹,郝琪,陳蓓蕾,等.智慧教室環境下大學生課堂學習投入度及影響因素研究[J].智能引領與智慧教育,2019(1):106-115.
[17]? 姚方莉.智慧教室:未來教育的新方向[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28(4):356-359.
[18]? 余泰,劉朝斌,沙琨.基于智慧教室的醫學課堂教學探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5,14(7):742-745.
[19]? 鐘慶.智慧教室構建探索[J].信息與電腦,2018(4):234-236.
[20]? 李由,段然.醫學院校智慧教室建設及思考[J].醫學食療與健康,2019(4):203-204.
[21]? 王晨平,李曉輝,陳新,等.應用型藥學人才培養體系在藥劑學實驗課中的初探[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8):131-133.
(收稿日期: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