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偉 蘇秀剛 莫小香 曾志康



[摘要]在常態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采用SWOT-PEST矩陣分析法,對桂西資源富集區的農業現代化發展現狀進行系統梳理,并構建其農業現代化發展戰略分析矩陣,從“增長型(SO)、多元化(ST)、扭轉型(WO)、防御型(WT)”四個角度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桂西資源富集區;現代農業;疫情防控
[中圖分類號]F323.1
[文獻標識碼]A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需要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隔離防控,企業短期無法復工,給中國各行產業經濟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和沖擊。2020年4月份疫情得到控制,社會秩序逐漸恢復,一些被壓制的產能和消費得到刺激性地反彈和恢復,常態化疫情防控仍在持續,其產業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需要多措解決。桂西資源富集區是河池、百色、崇左三市所轄范圍,是國家西部大開發規劃明確支持建設的重點能源資源富集地區之一,其土地面積范圍較大,占廣西總面積37.8%。在當下,如何既做好疫情防控,又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穩定有序發展農業經濟,對桂西資源富集區乃至中國的抗疫防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尤為重要。本文通過運用SWOT-PEST矩陣分析法,在常態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下,對桂西資源富集區農業發展所面臨的政治(P)、經濟(E)、社會(S)、技術(T)四個層面進行SWOT分析系統整合,為挖掘桂西地區協同農業發展潛力、推動廣西石漠化地區農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2 SWOT-PEST分析
2.1政治層面分析
2.1.1政治優勢。一是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和落實“六保”任務,政府部門出臺系列政策和采取系列措施,積極科學引導涉農企業和農戶復工復產,農業經濟得到較好的穩序發展,在2020年1-6月,桂西地區農林牧漁業總增加值同比增長超過4%,其中百色同比增長4.7%,崇左市同比增長4.1%,河池同比增長4.0%。二是具有較豐富的政策支持體系,在涉農產業發展中得到生態循環、沿邊共享、精準扶貧、民族文化等相關政策的扶持。
2.1.2政治劣勢。當前,桂西資源富集區三市的農業發展政策以各自發展為主,尚未充分發揮政策合力。一方面缺乏桂西地區農業產業頂層設計及農業相關統籌設計,在土地、資金、利稅等多方面扶持存在不平衡與不充分。另一方面協調合作機制還未明晰相關責任,尤其是涉及到農業、林業、科技、生態環保、財政等部門之間沒有形成長期穩定協調機制,對實現農業產業發展“1+1+1>3”的合力政策還需有待加強完善。
2.1.3政治機遇。一是廣西為夯實鄉村振興基礎,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制定系列助農政策,大力發展廣西“10+3”現代特色農業,不斷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良種覆蓋率,實現科技助農。二是廣西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其“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為河池、百色、崇左特色農產品“走出去”帶來新機遇。三是根據202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精神,對農業產業體系、城鄉融合發展等做出了重要指示,為桂西地區發揮特色資源優勢、扶持滇桂黔石漠化區,發展現代農業注入新活力。
2.1.4政治威脅。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多,也使國內農業要素供給、農產品價格、農業產業鏈運行面臨更多不確定性,我國在國際進出口貿易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愈發強烈和頻繁,比如有些國家在大型國際合作項目中阻止中國參與,在進出口貿易中為中國設定特殊條款等。
2.2經濟層面分析
2.2.1經濟優勢。近年來,桂西資源富集區農業生產向規模化集群化方向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8年,桂西資源富集區糧食作物產量256.00萬t,占廣西糧食作物產量18.65%:麻類產量0.26萬t,占廣西麻類產量37.68%;茶葉產量0.28萬t,占廣西茶葉產量48.15%;園林水果產量236.77t,其產量占廣西園林水果產量13.22%。其中,崇左的麻類、甘蔗和百色的茶葉的產量均排在廣西前列。2018年河池、百色、崇左的主要農作物產量情況表如表1所示。
根據2009-2018年河池、百色、崇左的一產生產總值情況(圖1),桂西資源富集區農業經濟日益攀升,經濟發展勢頭良好。
2.2.2經濟劣勢。此次疫情帶來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農產品大量滯銷,究其原因:一是交通運輸受阻,產銷雙方信息出現暫時性脫節。二是多數農產品品牌效應不足,存在競爭力和動力不足的風險。三是生產資料物質漲價,生產成本提升,導致價格上升,購買量減少。
2.2.3經濟機遇。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 “線上經濟”成為保障我國社會運轉的重要支撐,將“數字經濟”引來發展的黃金期。根據農業農村部、中央網信辦聯合出臺《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的精神指示,對推進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做出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對推動信息化手段與農業農村全面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增加“引領驅動”。桂西地區可因地制宜地推進農業產業鏈的數字化改造,助推“數字農業”的成長、成熟和壯大,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2.2.4經濟威脅。隨著中國進入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常態化,桂西資源富集區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著打好三大攻堅戰難度大,市場體系亟待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務艱巨等居多問題,同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偏低,豐富的資源優勢未能轉化為經濟優勢,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經濟發展的差距大,對如何與其相競發展,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2.3社會層面分析
2.3.1社會優勢。一是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62.5%,高于廣西平均森林覆蓋率,自然保護區數量占全區近40%,生態優勢明顯。二是民族文化濃郁,擁有壯、漢、苗、彝、回、瑤、侗、水、仫佬、仡佬、毛南等10多個世居民族,民族文化資源豐富多彩。三是旅游資源好,其獨特的民族風情、邊關景貌、自然山水、長壽養生以及紅色旅游,構成了特色鮮明、全國少有的旅游資源。
2.3.2社會劣勢。當前,桂西資源集富區多數區域存在著農產品名品單一、產業集群規模化較弱,農業生產仍然以家庭生產為主,除部分特色水果種植效益較高外,其他種植產業規模不大、效益不高,受氣候、市場風險影響較大。
2.3.3社會機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桂政發[2019]7號)明確“加快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重點打造中越邊境民族風情特色休閑農業產業帶、巴馬長壽養生生態休閑農業產業帶等休閑農業產業帶”,為桂西資源集富區農旅一體化、康養農業帶來新機遇。
2.3.4社會威脅。由于疫情的影響,一方面農民外出務工受阻,失業風險增加,收入增長減速不可避免,部分群體減收風險值得警惕。另一方面,鄉村產業發展受到較大沖擊,脫貧攻堅項目實施和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被延后,以及在疫情面前暴露了應對公共安全事件的公共服務能力短板。
2.4技術層面分析
2.4.1技術優勢。近年來,桂西資源富集區積極引導優資科教資源與當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科技型企業等開展戰略合作,在芒果、桑蠶、甘蔗、山茶油等農業優勢產業上,建立了一套較成熟的集產學研配套、自主研發與成果轉化推廣于一體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桂西資源富集區優勢農業產業情況見表2。
2.4.2技術劣勢。在良種引進、施肥灌溉和機械收種等方面的新技術引進力度和運用范圍仍然不夠,標準化及其自動化、智能化程度偏低,農產品精深加工支撐不足,產業鏈發展缺乏戰略縱深及其配套落后等現實問題。
2.4.3技術機遇。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的文件精神,將“三區、三園和一體”創建工作作為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抓手通過的建設,強化農村創新創業,推進三產的深度融合,為發展桂西農業培育新動能提供新路子。
2.4.4技術威脅。企業發展趨于同質化,核心競爭力不足,一方面企業管理人員或科研人員的欠缺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按部就班的模仿;另一方面一些縣區科技服務體制和創新機制不完善,科技拉動力不夠強,加之對農業科技投入力度小,農業科技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3SWOT-PEST分析矩陣
根據桂西資源富集區農業發展情況對發展的SWOT-PEST分析結果,列出分析矩陣(表3),其發展優勢較顯著,擁有較多的發展契機,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亟需劣勢方面尋找突破口,結合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產業融合優勢和區域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地帶動農業一體化發展。
4發展戰略建議
4.1增長型戰略(SO)
充分發揮桂西資源富集區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繼續推動甘蔗、特色水果、桑蠶等具備條件的產業集群化發展,積極攻關良種繁育、標準化種植、加工物流等產業鏈關鍵技術研發,促進其全產業鏈、價值鏈轉型升級,深入“數字農業”的應用將市場與資本、土地與資源、小農與私營部門等進行深度融合,實現科技信息化與農業治理現代化的有機融合,從而構建競爭力強、特色鮮明的農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高端、特色農機裝備生產研發和推廣應用,緩解勞動力缺乏的問題,減輕勞動強度,為穩定糧食生產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立足本地資源優勢,推廣農村科技成果的應用,積極引進適合本地的先進技術,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農民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4.2多元化戰略(ST)
以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為核心,加快在桂西資源富集區具備條件的區域創建科研水平較高的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等創新載體,強化產學研用政深入合作,打造協同農業創新高地。支持廣西農業核心示范區和農業科技園區等載體,重合建設,加快農業現代示范園區轉型升級。加“星創天地”等雙創載體建設,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桂西地區發揮生態、民族民俗、邊境風光等優勢,深化旅游資源開放、信息共享、行業監管、公共服務、旅游安全、標準化服務等方面國際合作,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4.3扭轉型戰略(WO)
培養高素質農民,優化桂西農業技術、生產隊伍。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目標,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和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充分挖掘民族農耕文化、鄉土文化、民俗文化和歷史故事,把文化故事蘊育于產地、產業、產品中,以故事沉淀品牌精神,提升農業文化品牌價值。因地制宜地優化城鎮化布局與形態,提升并發揮廣西和縣域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推動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和大中小城市網絡化建設,培育發展一批特色小城鎮。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
4.4防御型戰略(WT)
強化桂西資源富集區農業頂層設計,建立河池、百色、崇左三市農業政策協同聯動機制,加大政策投資力度,從改良農產品種植模式入手,疏通農產品流通渠道,優化農產品市場體系,變威脅為發展動力,使劣勢向優勢方面轉變。利用桂西資源富集區生態環境的良好口碑,加強綠色農業、生態循環農業的建設,打好污染防治標志性重大戰役,實施環境保護重大工程,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精準研判可能出現的主要風險點,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拿出改革創新舉措。
[參考文獻]
[1]蘇楠,“海絲”背景下廣西古碼頭與區域形象建構[J].傳媒論壇,2019,2(10):10-12.
[2]郗世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意義及實現途徑[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22):5-6.
[3]李忠峰.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明確2018年工作目標和任務[J].西部財會,2018(01):2.
[4]黃穎.廣西休閑農業導覽圖出爐去鄉村游可查農業導覽圖[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17(22):50.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一)[J].城市規劃通訊,2020(11):4-6.
[6]數字化驅動農業農村“換道超車” 《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發布[J].中國合作經濟,2020(03):4.
[7]溫其輝.桂西資源富集區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研究-基于灰色關聯度的實證分析[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4,27(03):34-38.
[8]蘇慧慧.廣西少數民族語言生態及其對文化軟實力的意義[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7(12):34-36.
[9]宋建軍,歐陽慧.區域發展趨勢及對地質工作需求研究[J].經濟研究考,2013(72):36-47.
[10]黃海成.沿邊地區開發開放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13.
[收稿日期]2020-07-31
[作者簡介]陶偉(1976-),男,河南商城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管理與農業技術推廣。
[通訊作者]曾志康(1978-),男,廣東惠東人,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業信息技術、科技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