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譚美榮,凌大偉


【摘要】目的:探究對于進行手術治療的骨科患者使用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方法進行預防的臨床應用。方法:選擇86名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間來我院骨科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隨機將這批患者分成兩組,其中43名患者作為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方法進行治療,其余43名患者作為觀察組,在采用常規(guī)方法的基礎上使用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方法,探討采用兩種不同護理方法對骨科患者手術切口感染預防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同時切口感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兩組間結果均存在顯著差異。結論:手術室護理干預用于預防骨科術后切口感染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關鍵詞】骨科;手術室護理干預;預防;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5.104
骨科手術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外科手術,通過骨科手術能夠起到對患者損傷的骨骼進行修復和重建的目的,并通過手術最終達到患者患部功能恢復的效果[1]。一般的骨科手術過程中,醫(yī)務工作者通常進行三步操作,分別是手術部位組織的分離、骨膜的剝離、骨骼受損部位固定物(鋼釘、鋼板等)的植入。因此,在繁雜的手術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機體的排斥反應和切口部位的感染。一旦患者切口部位發(fā)生感染,就會引發(fā)比較嚴重的后果,引發(fā)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治療效果,甚至會導致患者的肢體殘疾,更嚴重的將會危及患者的生命[2]。因此,有效預防骨科手術后的切口感染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選擇86名在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間來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骨科患者,隨機分成兩組,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進行干預,探討兩組患者預防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在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間來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骨科患者86名,分成對照組(n=43)和觀察組(n=43)。
其中,對照組男性27人,女性16人,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45.56±2.24)歲;觀察組男性25人,女性18人,年齡22-69歲,平均年齡(46.76±2.43)歲。兩組患者均經(jīng)過臨床確診且簽署同意書,排除急診手術、多功能器官衰竭和不配合手術的患者,同時,兩組患者其他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常規(guī)方法的基礎上使用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方法:(1)術前護理:評估患者營養(yǎng)狀況和感染防御力,全面細致地術前檢查同時篩查并存的感染灶;判斷切口類別,尤其注意Ⅳ類切口的感染預防;手術前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性應用,在皮膚切開前半小時或麻醉誘導開始時靜脈給藥,可以選擇相對廣譜、有效、安全、價廉的抗生素,如頭孢菌素;毛發(fā)稀疏部位無須去毛處理。(2)術中護理:術中避免低體溫,降低攝入氧含量會造成傷口愈合延遲,因此要在保證舒適的前提下,進行30分鐘的預熱,確保所有患者任何時候的溫暖;術中要進行軟組織的保護,可以反復沖洗切口,縫合時盡量切除瘢痕,切口要無張力縫合,在皮下軟組織較少的部位要進行外翻縫合,手術過程中傷口要充分引流(<10-30ml/天 拔管);手術過程中,手術切口用多個小的、軟組織損傷少的切口代替大的、軟組織損傷嚴重的切口;注意內固定與感染的關系,手術過程中要掌握正確的內固定使用方法;最后減少縫合和手術時間,不宜過長。(3)術后護理:術后要進行軟組織的保護,不要將傷口浸泡在血液或滲出液中;術后叮囑患者注意營養(yǎng),改善術后營養(yǎng)和糾正貧血,營養(yǎng)不良與感染和傷口愈合不良有一定相關性;盡量縮短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減少院內感染的發(fā)生率。
1.3 效果評價
使用患者臨床指標和護理滿意度評價患者預防的臨床效果。其中臨床指標包括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切口感染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將滿意和一般作為評價標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對統(tǒng)計結果使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使用數(shù)(n)和發(fā)生率(%)表示,計量資料使用(x±s),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和x2檢驗,P<0.05表示差異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情況
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同時切口感染發(fā)生率(4.65%)明顯低于對照組(20.93%),且兩組間結果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果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情況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93.02%)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69.77%),且兩組間結果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果見表2。
3? 討論
大多數(shù)骨科手術實施后,切口可以達到甲級愈合。但是由于骨科手術患者存在其他疾病或其他危險因素,手術切口可能會發(fā)生滲液、滲血、感染、愈合不良等并發(fā)癥,影響切口愈合。切口感染是影響患者術后快速康復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強骨科手術切口護理是實施加速康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本研究,隨機選擇來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骨科患者,將這批患者分成兩組,分別采用常規(guī)的和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方法進行護理,探討采用兩種不同護理方法對骨科術后患者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結果表明,手術室護理干預能夠明顯縮短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降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同時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兩組間結果均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手術室護理干預用于預防骨科術后切口感染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曄,張洪濤.手術室護理干預措施對于骨科手術傷口感染的預防效果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20,49(7):898-900.
[2]楊迪云,吳亞敏.分層分組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人員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7):1197-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