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維濟
保山中等專業學校(保山技師學院)
2020 年6 月21 日星期天下午17 時左右,宿舍A 的同學甲到宿舍B 的同學乙要洗發露,由于溝通交流不暢,甲同學就開始和乙同學互罵,緊接著甲同學就開始動手動腳,乙同學也開始回擊,二人開始扭打在一起,這時,宿舍A 的另外一個同學丙就提起塑料凳子開始打同學乙,甲同學也拿起塑料凳子打向同學乙,另外,打架快結束時,宿舍A 又過來一個同學丁用腳踢了同學乙一腳。導致被打者同學乙頭部及身體多處受傷。在打架過程中,宿舍B 的同學在極力勸架,同時打電話報告班主任和報警,學校保衛人員和班主任第一時間到現場處理,同時公安干警也第一時間出警處理。被打傷的同學乙立刻被送往醫院急診,后經16 天的住院治療,同學乙得以康復出院。并在出院后一個星期與甲等人自愿申請到校園警務室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1.打人者同學甲、丙、丁向同學乙道歉,同學乙達成諒解;
2.打人者同學甲、丙、丁自愿向同學乙賠付醫藥費用及后續治療費用。
透過此案例,可以看出中職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作為中職學校班主任如何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是非常必要和關鍵的。我從引導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引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引導學生集體意識養成、引導學生豐富業余生活、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安全、規則、責任意識五個方面來談一談自己作為中職學校班主任如何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思考。
尊重他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心理活動,二是語言方式,三是行為表現。在心理活動上,應具備包容心理,能容忍、容人,遇事冷靜、不斤斤計較;在語言方式上,學會應用文明禮貌用語,堅決不說粗俗、傷害別人的語言;在行為表現上,面目表情、肢體動作都應該講禮儀。尊重他人是能與人友善、團結互助的前提,也是中職學生在班級、學校、社會里,必須學會的為人準則。
此案例的起因僅僅是因為一些生活小事,但也暴露出要洗發露的同學平時在生活中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不能及時準備好自己的生活用品,同時還體現出貪小便宜的心理和行為。故引導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學生能獨立自主地面對生活,需要從兩方面來加強自己。一方面,必須樹立獨立自主的為人理念,遇到事情,首先想自己,自己能完成的自己完成,生活用品缺的,自己購買。另一方面,合理規劃好自己的生活費,樹立合理的用錢觀,合理消費。
古羅馬著名政治家、哲人西塞羅指出:心理的疾病比起生理的疾病為數更多,危害更烈。我國著名心理學家肖漢仕在《心理不生病的智慧》一書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利教、助學、益社會的奠基工程”、“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掌握心理保健知識”、“自覺學習心理保健知識,做自己心理健康的保健醫師”。
作為班主任,首先自己應主動學習和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并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建立健康的積極心理,保持陽光、進取、寬容、和諧的心態。其次,班主任在對少數存在問題學生,多關心、多與他們溝通交流,幫助其減壓降噪,緩解緊張焦慮、遇事沖動的情況發生。
班級是構建班集體的前提,班集體的形成則需要班級內的所有成員都能熱愛和關心這個集體。樹立集體榮辱感,將班興我興、班榮我榮、班辱我恥的集體意識牢記于心。引導班級學生不僅關心自己、更要關心集體,呵護集體的榮譽,做到國家、社會、學校嚴禁學生做的堅決不做,影響班級榮譽諸如不良的行為堅決不做,而對自己的成長、對學習、對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堅決大力去做。只有這樣,良好的班級氛圍和班風才會逐步形成。
當前,中職學生的業余生活形式單一、趣味低下問題比較突出,普遍沉溺于玩手機游戲或花大部分時間閑扯、游玩,業余時間利用率極低。故引導學生提高業余生活的質量和趣味是極為重要的。愛因斯坦曾說:“人的差異在于業余時間,業余時間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滅一個人。”故在業余時間的安排上,應合理規劃,應保證一部分時間用于看書學習、練習技能,一部分時間用于體育鍛煉,一部分時間用于思考和與人交流,應將大部分時間用于有意義的事情,娛樂消遣的時間應該只能占少部分時間。
培養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包括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財產負責。樹立規則意識,“無規矩不成方圓”,規則意識的三個層次:規則的知識、要有遵守規則的愿望和習慣、最后遵守規則是成為人的內在需要。人人都應是規則的踐行者和維護者。責任意識,就是在清楚自身的角色、定位、分工后自覺履行和完成相對應的任務,對自己、家人和社會負責。
中職學生須全面的重視和關心自我成長,主動投入優化自我,提高自我能力的道路上,積極學習、掌握為人做事的必備知識原則,提升個人修養,不負青春好時光,勇擔重擔奮前行,成長為對家庭對社會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