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
浙江省永嘉縣碧蓮中學
何為學困生,哪些是學困生自主學習的消極表現?
我們這里所講的“學困生”,是指一個學生的智力水平正常又沒有感官障礙,但其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學習困難的學生。導致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很多,但學困生不能自主學習是主要原因。美國研究自主學習的專家齊莫曼認為,自主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成績好的學生也是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那些在智力、社會環境和接受教育的質量等方面明顯占優勢的學生,其學習失敗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主性。
學困生參與自主學習活動的消極表現主要有以下五種類型。
(1)任務應付型。表現對問題探索沒有主動性,學習沒有積極性;學習是在外力的約束下“要我學”,而非內在的“我要學”。如學習活動只有在教師或家長安排、督促下,才能勉強完成。
(2)茫然無措型。面對學習材料、信息及問題,學困生表現為不知所措,無從入手。
(3)袖手旁觀型。學習中學困生的表現邊緣化,如:在動手實踐中默默無動——不動手;在獨立探索中默默無思——不動腦;在合作交流中默默無聞、默默無聲——不傾聽、不發言。
(4)淺嘗輒止型。表現在探索問題解決的進程中,學困生偶有點滴收獲就停止探索,停止思考。
(5)機械模仿型。學困生沒有意識到學習的有效方式是“自主探索,自主發現”,沒有意識到學習過程是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在學習進程中,學困生表現為不愿經歷探索問題解決的過程,不想自主發現、自主探究,被動等待教師或同學給出答案。對于學困生來說,關注的更多的是知識的“結果”,而非知識獲取的“過程”;他們更愿意做的是記憶與模仿,他們習慣于機械訓練。
1.家庭和社會成因。“00”后的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身上背負過多的期望。而且家長對他們往往是過多溺愛,缺乏面對困難、迎接挑戰的勇氣和決心。這樣的學生一旦在學習上落后就會出現消極厭學情緒,更有甚者會逃課、逃學,放縱自己。社會的不良狀況使得他們沾染不良習氣。加之充分的物質基礎,使得學生出現一些不良現象。
2.學科原因。化學常常被認為是具有文科特質的理科,因為化學學習離不開高清晰度的記憶和理解。知識僅僅做到懂了但沒有記住,或者記住了但是不理解,最關鍵的是能聽懂但是不能獨立思考,無法解決學科問題,無法很好地學習化學,無法取得良好成績。此外,高中化學知識本身是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體系,知識之間聯系很強,環環相扣,中間任何一環沒有接好就會影響后續學習。
3.教育方法原因。教學模式本身的弊端和一些守舊的教學觀念,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無法達成統一,二者之間矛盾尖銳,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長此以往,部分學生在學習方面出現了困難,變為了學困生。
對學困生進行分類,挖掘成因,就是為尋求科學有效的教育對策提供依據。盡管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時對孩子起著不同的作用,而學校教育則又起著主導、協調的作用。在教育對策這一研究中,我們注意把著力點放在學校教育和教師工作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嘗試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認識。
⑴學校領導與教師必須加強教育理論和現代教學思想的學習,牢固樹立素質教育思想,確立正確的學生面、教學觀、質量觀,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真正樹立“為了一切孩子”、“一個也不能少”的觀念。
⑵建立學困生轉化工作的評價與激勵機制,樹立“轉化一個學困生與培養一個優等生同等光榮”的觀念。“教育的奧秘就在于如何愛學生”,對學困生尊重他們的人格,保護他們的自尊,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喚醒他們沉睡的學習欲望,醫治他們的心靈創傷,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和閃光點并加以發揚,真正和他們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⑶針對學困生學習行為習慣、學習方法和知識水平等狀況,有的放矢,循序漸進,耐心給予輔導和幫助,使他們不斷產生成功和進步的體驗,最后達到“脫貧”或“致富”水平。
⑷在各年級各學科教學中,做到防患于未然,經常深入細致地分析學生學習狀況,準確掌握學生學習的細微變化,做到及時、有效預防學習分化。
⑸協調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尤其重視家長工作,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良好的教育方法,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互通信息,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保持和增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