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霍邱縣長集中學 安徽 霍邱 237400
《學記》認為在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過程中必須使學生以學習為樂趣,這是學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不興其意,不能樂學”。(《論語·雍也》)可見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助于激發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生在正確的動機推動下就會主動積極地學習,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和堅毅精神。“數學素質是學生從數學活動中獲得的”,數學教學要“把學習數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此可見,注重生本教育的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這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陶行知指出;“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即是學校,生活即是教育。”“教學做合—”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學方法論。教學做合一是教育走向生本的體現,其宗旨是提倡教育要依據學情,使學習的方法從生活中提煉,而傳統的教學是依“教”為中心,而不是依據學情。所以我們要改善教學效果必須注重生本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我們的教學應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情景使學生樂此不疲地致力于學習內容。
新課程標準最顯著的變化是課程目標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新課標不僅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提出了要求,同時,對學生學習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也提出了要求,這對與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以數學學科為例,新課標將課程目標體系分為發展性領域和知識技能領域。發展性領域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知識技能領域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方面。同時指出,“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確實知識與技能的扎實掌握,并不是孤立的。我們都知道在知識技能中,蘊涵著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學習的目的,不僅在于掌握知識技能和結果,更重要的是經歷形成這些知識技能的過程,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方法,學會運用這些思想和方法去學習其他的知識,并能從中感悟數學的作用和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一個知識點是老師灌給他,還是通過他自己的發現,在老師的幫助下學來的,對于他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從這點來看,生本教育更提倡在符合學生學習心理的條件下如何使得教學效果更好。比如我們在講授函數圖像的內容時,運用多媒體將繪點與連線依次用動態的方式在計算機上展示出來,讓學生直觀地觀測到函數圖像的形成及其性質。同時,也可以將不同函數圖像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用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這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本學期我們學校為配合新課改,為每個班級配備了交互式智能電子白板,給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條件,雖然在使用的過程中還需要每個授課教師探索,但效果比普通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要好的多。如在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時,課本開頭是這樣表述的“在交通繁忙的路段,交通管理部門出于車輛安全和暢通的考慮,對汽車的行駛速度有一定的限制……”,在課本中給出了兩座城市交通夜景圖。我從網上下載了一些道路交通方面的圖片,課堂上用白板展示,輕松引入課題,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函數概念的教學引入時我采用了同樣的手段,明顯感覺到教學效果很好。
現行教材比起老教材來,明顯地增加了趣味性。比如在教材里出現了數學家的簡介。在課前用幾分鐘的時間給學生講一講數學家的成長故事,一方面是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獲得一種人文科學的修養。因為在一般人看來,數學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因而很多人視其為畏途,從莫種程度上說,這是由于我們的數學教科書教授的往往是一些僵化的一成不變的數學內容,如果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內容而讓數學活起來,這樣便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與認識的深化。這就體現了生本教育。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數學研究,生本教育要求我們必須關注學生自身的發展。數學教學研究不管是理性研究還是應用性研究都是用來指導數學教學實踐,并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為其歸宿。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生本教育,而不能僅僅憑著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感覺。關注所能教育不僅是近期的、短期的行為,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教學離不開教,也離不開學。教學研究不只是老師在研究,而是師生共同研究,老師與學生共同進步。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生本教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教授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和設計。教授在教學設計中要為學生提供和創設情景,給學生適當的指導和幫助。葉圣陶先生提出,他并不稱贊某個教師講課時有怎樣的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教師”。一堂課究竟怎么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思路。每位教師是不是關注生本、在教學實踐中是不是注重提高教學效果,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所謂教學相長,讓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