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自新冠狀疫情爆發以來,學校延遲開學,學生德育從線下轉到線上,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的載體和形式有了變化,而德育管理工作的內容沒有根本的變化。如何基于疫情開展德育管理工作成為了首要問題,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德育管理部門通過梳理原有的各項德育管理制度,以“組團式管理、網格化服務”作為抓手,開展了新的德育管理實踐探索。
2018 年9 月1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全國教育大會中提出“9個堅持”,其中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了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新冠病毒疫情下,中職學校德育的根本任務沒有改變,但德育的載體以及實踐活動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以往校內德育的日常操行管理、思想政治班課、德育實踐活動等形式,轉變為基于互聯網平臺及在線交流模式為主要內容的德育形式。因此,疫情下如何更好地實行“立德樹人”的德育教育成為當下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議題。
疫情期間,中職學校學生往往會收到一些疫情的信息,但他們對信息缺乏甄別和判斷能力,往往隨手轉發,使得一些不實信息在學生群體中大面積傳播。不實信息具有碎片化特征,往往是零碎的反映了事物的某些細節,具有迷惑性,在中職學生群體中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使得官方媒體及主流媒體的聲音被淹沒。另外,疫情大面積發生區域的學生,可能會受到調侃、冷落、排擠,以自媒體式的網絡傳播模式,又營造了不好的網絡氣氛。因此,如何教育學生理性地對待網絡信息,提高學生媒介的識別能力也是成為疫情下直至今后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議題。
疫情凸顯出我校部分學生的的家庭環境比較復雜:有部分學生是外出務工子女,其中不乏留守少年;有些學生的家境相對貧困;有些學生的家庭在疫情期間沒有準備好必要的防疫物資及生活必需品;有些學生缺乏必要的網課學習設備等。在疫情下,一些學生家庭遇到的實際困難成為了生命教育的現實問題,如何更好地推進以“友善互助”為抓手的生命教育,來多方面幫助受困學生家庭成為德育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2019 年12 月9 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中職學校德育工作要切實發揮思政課關鍵課程作用。疫情下,思政網課已成為中職德育的關鍵課程,肩負著疫情期間德育的重要使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展現“思政網課”,做好課程預案設計,有序開展有效教學工作,增強思政網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從線下到線上的嬗變,對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是一個住校生占80%以上的中職學校,原有的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有班主任班級管理制度、學生德育導師制度、黨員教師聯系寢室制度、學生自主管理制度等。
疫情期間,學校德育管理部門對原有德育相關管理制度進行整合擴容后,總體架構基本不變,建立以班級為網格,以所在班級的寢室成員及班級非住宿人員為并列的子網格的管理模型。通過將校內服務要素的整合,形成了由校級領導、德育分管干部組成的網格管理團隊和由黨員教師、德育導師、學生干部等組成的網格服務團隊。使管理更加細化,能夠直面到網格中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使服務更加精準,能夠處理網格內的普遍及個別問題。
2020 年2 月1 日,樂清市職黨總支響應市教育局號召,立刻組織黨員志愿者走上疫情防控第一線,參與到一線卡口管理及防疫宣傳工作。在防疫期間,支部黨員盡職履責,充分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形成了良好的風氣。網格服務團隊在與學生交流中可以將這類鮮活的案例作為德育宣傳的素材,讓學生能夠深有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公開透明回應群眾關切,增強輿情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針對疫情,樂清市職通過校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加強輿論引導,借助網格化服務管理團隊的協助,及時排查掌握學生思想和心理動態,發現即處理不良信息,增強師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疫情面前顧全大局,嚴格遵守黨和政府的防疫規定。
針對疫情,網格服務團隊不但對網格內的學生動態、學情做到了如指掌,而且梳理出了一些需要幫扶的事項,并以此推進以“友善互助”為抓手的生命教育:定期問候處在疫區的學生,了解其生活學習狀態;積極發動教師為貧困學生募捐,不僅解決了部分學生的生活困境,還解決了一些學生沒有網課設備的問題;積極幫助后進生,給予其精神鼓勵及課業輔導;鼓勵中職頂崗實習學生做好科學防疫,響應政府復工號令,及時復工復產等等。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思政網課教學上,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授課平臺,并熟練運用網課平臺的各項功能。教師在思政網課教學設計中,需要根據網格服務管理團隊提供的近期學生信息進行學情研判,并結合相關疫情的防疫知識及熱點時事,將德育的相關理念貫穿在教學預設中,在課堂上能用更多方式引發起學生的普遍思考,產生共鳴,使得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政網課的學習中。
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將“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運用到疫情下中職德育管理,對中職德育管理制度進行了梳理整合,實現了中職德育管理工作的嬗變,為進一步提升中職德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