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超
重慶市墊江縣第一職業中學校
談到工匠精神,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瑞士鐘表行業、德國的汽車制造業,卻忽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也有瑰寶,比如:被譽為“百工圣祖”的魯班、撰寫了被譽為“中國17 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天工開物》的宋應星都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其實“工匠精神”最早就是由我國現代雜家聶圣哲提出,他是匠士學位創始人,并努力讓一線技術工人享有應有的榮譽、尊重。簡單來說,“工匠精神”就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涵蓋了從業者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品質、職業能力、人文素養等諸多方面。其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
目前全國各個院校都在配合國家經濟轉型對成才的需要,進行工匠精神融入職業教育全過程的探索和研究。部分院校也取得了些成績,但同時也有一種聲音,培養工匠精神的學生十分困難。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需要通過外在的表現來進行評價,因此在考慮如何培養工匠精神時,首先要考慮汽修專業的特點,接著形成一種能考查工匠精神的學生評價方式,然后考慮如何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最后思考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具體方法。
筆者結合我校經驗以及自己的思考,針對汽修中職生工匠精神培養提出探索建議。
校領導將工匠精神的培養作為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學生競爭力的重點工作來抓,從上到下統一認識,抽調骨干成立專門辦公小組,明確“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汽修專業學生的思路、方法,并部署開展工作。明確目標,培養中職汽修專業學生的“工匠精神”,提煉“工匠精神”的內涵、核心,營造良好氛圍,讓學生將“工匠精神”內化、轉變為自己的職業素養。制定時間表,到汽車維修企業一線調研,與校企合作的企業溝通了解訴求,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專業成長規律,制定并反復推敲論證融入“工匠精神”的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細化任務落實到人,有序開展工作,邊試點邊總結,取得成效,全面鋪開。驗收檢驗,在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過程中安裝時間表驗收檢驗“工匠精神”融入效果,并根據效果做出相應統籌、調整。溝通各個科室、部門定期舉行汽車文化節,營造濃郁的工匠精神氣氛。
校方與企業達成共識:畢業生具備了“工匠精神”,即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特質,不但有利于學生脫穎而出獲得更好發展,也有利于企業節約成本,創造效益,獲得更多利潤。企業汽修認識到加深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派遣技術骨干擔任學校汽修專業建設委員會委員,指導專業建設發展。企業配合,學校調研行業發展方向,了解企業所需人才特點,研究學生畢業后所從事崗位的技能要求、具體從事任務等第一手資料,并綜合學校、企業、學生情況形成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校期間企業參與學生培養,并定期接受學生到汽修企業認知感受真實的崗位,實習以“9S”管理模式要求學生,施行養成教育。學生實習階段,選派技術能手以老帶新,讓學生盡快適應崗位工作,并按正式員工考核辦法進行考核。對實習期滿,考核達標的學生按入學時簽訂的協議錄取。同時學校也承擔汽修企業人員培訓的責任,不定期派專業人員到校開展講座,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
全校教職員工統一認識,全員參與共同育人,形成合力,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1.參與人員角度:公共課老師,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熏陶、職業道德、職業規劃、吃苦耐勞等內容教育,潛移默化感受工匠精神;專業課老師及企業的技術能手,以汽修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團隊合作等內容教育為主,滲透汽修專業職業道德,言傳身教手把手踐行工匠精神;班主任建立和諧的班集體,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教學中以啟發學生思考為主,多使用頭腦風暴等方式開拓學生思路,小組討論替代單純的你講我聽,讓學生會分享善表達。將汽修專業學生崗位工作內容進行項目化教學,分組競爭完成任務,既有競爭又有團隊合作,在良好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2.汽車專業角度:汽車維修是質量,是關系生命安全、財產安全的大事,不容忽視。要將汽車維修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與課程對接,尤其是實踐環節對接,讓學生從開始就養成規范的操作。突出現代學徒制的優勢,言傳身教,讓學生感受到教育者的敬業、精益、專注、創新,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將工匠精神內化。突出校企合作的優勢,進入真實汽修崗位,體驗感受,去參與維修崗位的作業,踐行工匠精神。
在對專業有一定了解后,學生可參考霍蘭德職業興趣測量表和學生本人的具體情況選擇專業方向。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可參加汽車專業的興趣課堂,在老師輔導下進行各種嘗試,觀摩高年級學長的競賽,還可在電腦模擬進行認知,驗證想法。二年級的時候學生可以除課程實習外,課外可在社團進行汽修崗位相關內容的實踐,并可以將自己的成功放到汽車文化節,參加學生作品展。同時可報名參加校內各類汽修相關競賽,成績優秀的可代表學校參加其他等級競賽。三年級學生除專業技能外還要培養專業素養,社團里學會帶領低年級的學生進行各類實操。
總之,中職汽修學校是培養汽修人才的主要場所,為了適應現代汽車服務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學校需要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工匠精神的汽修人才,以更好的促進汽車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