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禮嘉中學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高中數學課程應該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因此,在數學課堂上,作為教師應該打破“教師一統天下”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僅僅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他們更擔當者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重要使命。新的數學教學課程改革無論是從教育教學理念還是內容實施上都有很大的變化,這對中學數學教師如何組織教學、實施教學提出了巨大挑戰。
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新增了一些新的內容,面對這些新增內容,許多教師都感到了困惑。一方面,對這些新增內容,教師不能輕車熟路的對其駕馭;另一方面,教師對新增內容吃不透,不能完全把握新課改的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改革精神。所以,要在新課改下實現高中數學教學的模式創新就必須對新課標標準適當把握。例如,教師在講授導數內容的時候,不應該僅僅要求學生掌握求導公式,做簡單的求導練習,而應該是首先通過具體的運用或者實際背景的把握,引導學生學習,讓他們明確知道變化率就是導數。這樣的實際感受能夠讓學生不僅學習到理論知識,而且還明確原理,體會到導數的真正內涵。
數學是與實際生活最為密切聯系的學科,因為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最終運用于實踐。新課程改革突出了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傾向,使數學知識更加貼近現實、貼近實際。因此,在數學課程的教學中,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真正的進入到“時時留意數學,處處用到數學”的意境。第二,采用實例引導學生進入到數學知識中,讓學生學會解決實際問題,學會應用數學的實際價值,努力的使學生將數學的有用性與實際相結合。比如在講授高中一年級第一冊“反函數”時,學生出現了分不清楚哪些有反函數,哪些沒有反函數,為什么有些函數有反函數,為什么有些函數沒有反函數的困惑。這時候,作為數學教師就應該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知道映射就是函數,反函數其實質也是一種函數,無論怎樣定義,其必須在函數的定義范圍內。從而更進一步的推導出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只有一一映射的時候才會有反函數。所以,就很容易講解習題中的y:(x 不等于0)的反函數,如果將x=0 去掉后,這時候x 和y 就不是一一映射,因而也就沒有反函數。通過這樣的推導講解能夠讓學生形成嚴密的思維邏輯模式,而這是新課改夠高中數學模式創新的基礎。
數學知識不像是文科知識,它比較深奧,因而在引入新內容時應該提出一些具有誘惑性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直接的提出與課本相關聯的問題誘發學生思考。新課標下,教師要更多的捕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將抽象的數學具體化,讓學生能夠從已有生活經驗處罰,設置與生活相關的各種數學。
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講解數學知識達到提高學生數學能力,有效利用時間的目的,要想優化課堂就必須本著有效利用時間的原則。優化課堂教學不僅要依賴教師的講授能力,還要依賴對課堂層次的精心設計。教師在對課程設計時要注意到課程的層次性,讓學生能夠在認知規律范圍內獨立思考問題。當課程信息內容較大時,應該重點講授,找出關鍵,明確思路。
要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要有良好的教學方法做支撐,做到深入淺出,以便讓學生吸收。具體到課堂教學,就應該考慮使用選用哪一種教學方法。而教學方法自然也應該適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種嚴密統一的教學效果。數學是一門嚴密的科學,如果稍不注意就會造成錯誤,因而在講授一個知識點后應配以相應的練習,這樣可以從正反兩面,結合學生的解題實際作出講解。
高中數學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一些比較具體的數學基礎知識,因而理解是最為重要的。在教授課程之后,應該通過隨堂測驗或者單元小結的形式對每一部分內容進行檢測,通過學生的成績反饋教學質量。作為教師也應該每周寫工作總結,結合學生的成績,對自己教授方法以及教授內容進行反思,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
概而言之,在新課標改革之后,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是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不僅需要廣大數學教師的積極參與,也需要老師明白任何迷信一種固定教學模式的思想都將會影響到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