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上塘黃嶼小學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全面實施,我國小學教育階段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小學美術在對學生藝術素養、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綜合素養的培養上具有獨特優勢。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必須要不斷探索提升美術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途徑,將美術教學價值充分發揮出來。這就要求小學美術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創新美術課堂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美術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美術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加強對小學美術教學活動高效開展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即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將繪畫方法和技巧傳授給學生,同時還需要注重對學生創造力、表現力、感受和鑒賞美的能力等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也使廣大小學美術教師紛紛開始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仍有部分小學美術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功利現象,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部分教師在“唯分論”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過于注重對學生美術理論知識和繪畫技巧的培訓,而忽視了對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和其他綜合能力的培養。第二,部分學校、教師和學生認為美術只是一門“副課”,對于學生文化學習成績的提升起不到實質性的幫助,因此沒有必要將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美術學習上,從而導致美術在小學教育領域中處于相對尷尬的地位。這些問題的存在,勢必會影響到小學美術教學的高效開展。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必須要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平臺,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傳統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小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必須要對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模式和方法進行創新和優化,使其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需要。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初級階段,他們普遍具有貪玩好動、自我約束差、好奇心強、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等性格特征,這就要求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這些特征,這樣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游戲教學法無疑是最適合小學生的一種教學模式,將美術教學和游戲相結合,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著較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例如,在對《各式各樣的水果》這一課時的內容進行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水果蹲”的游戲。首先,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都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并在畫紙上畫出這種水果,然后將畫紙制作成頭箍戴在自己的頭上。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圍成一個圈,并喊出某種水果的名稱,而頭頂上為該水果的同學則需要蹲下,沒有蹲下的同學則需要接受相應的懲罰。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美術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美術課程相對于其他文化課程而言,實踐性和綜合性更強。因此,小學美術教師不能用傳統“我講你聽”的授課方式,而是應當要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以此來形成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小學美術教師以新課程教學理念為導向,為學生營造輕松、民主的課堂學習環境,并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構建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比如,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組織學生針對某個具體的問題開展交流和討論,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肯定和贊揚,以此來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例如,在對《風箏的魅力》這一課時的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與學生共同交流和分享自己放風箏的經歷。由于小學生天性愛玩,且大多數學生都在現實生活中放過風箏,在這一話題討論的過程中,他們會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從而形成熱鬧的課堂氛圍。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去制作民間玩具風箏,讓學生在制作風箏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更多風箏圖案的寓意,以此來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
綜上所述,加強對提升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有效性的研究,不僅是順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小學美術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美術學習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必須要清楚地意識到提升美術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重要性,并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征和發展需求,采取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以此來優化美術課堂,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教學活動中,從而強化美術教學質量和效果,提升學生美術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