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余慶縣關興中學
計算能力,是指進行數學計算的綜合能力。能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體現在計算快慢、正確性這兩個方面。簡單來說,計算快并且計算正確,那么就說明計算能力高;而計算慢并且計算錯誤,那么就說明計算能力偏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對基本的理論知識形成有效認識,還需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但是,從目前實際來講,初中生的計算能力水平并不是很好,特別是農村九年制學校,一個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存在計算水平兩極分化的現象。
結合我班班級實際來講,學生的計算能力出現了兩極分化,部分學生的計算能力水平較高,而部分學生的計算能力水平較低。這樣的情況出現,就會進一步加劇班級學生學習的分化,從而導致數學教學失衡,不能推動學生的全面進步。從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整體情況看,課程改革已經成為主流,在教學活動當中,需要將相關理念和要求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實現數學教學的創新重構。針對目前存在的學生計算能力兩極分化的問題,數學教師要形成有效的認識,并且深入反思背后的原因,為教學活動的創新優化打下基礎。
部分初中生計算能力偏低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數學底子弱,對于相關數學知識沒能形成有效掌握。由于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導致在進行計算的時候容易出現問題。從實際來講,初中數學中的部分計算內容對小學數學有一定延伸,比如基本的混合運算法則,初中階段的計算基本都是混合型的計算。而有的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混合運算基礎就沒有打牢,因此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出現計算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部分學生對初中數學理論知識的掌握也不牢固,如方程、不等式的計算方法沒有有效掌握,從而導致計算能力不高。
計算能力的形成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存在直接的關系。因為學習興趣的高低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只要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相反,如果學生的興趣缺失,那么學習參與就會比較消極被動,不能發揮出自身的學習作用。對于教師而言,學生興趣的缺失和教學活動的方式方法也存在關系,如果課堂教學單調無趣,那么自然就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就需要關注到教學的趣味化課堂構建。
學習效果的好壞與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有直接的關系。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從理論知識講解到具體的例題,部分學生就能跟隨整個過程詳細記錄筆記,并且產生自己的思考。而有的學生就是兩眼盯著黑板,手沒動,腦子也沒動,這樣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制約計算能力的發展。同時,在進行數學計算實踐的時候,部分學生也沒有檢查驗算的習慣,沒能將一些淺顯的錯誤糾正過來,導致計算錯誤率比較高。此外,課前不預習、課后練習不認真等這些不良習慣的存在,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培養,使其形成良好的習慣。
對于學生基礎薄弱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就需要對理論知識做好講解,讓學生對計算的基礎知識形成有效的掌握,打牢計算能力的基礎。具體來講,在課堂上,便需要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實現深化講解,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相關知識呈現出來。第一,可以采取對比教學法。初中數學中的一些知識和小學數學存在關聯。在課堂上,便可以聯系小學數學展開對比教學,讓學生準確把握其中內涵。比如,在教有理數的乘除法時,在小學數學中就有整數的乘除法。在課堂上,便可以引入小學的整數乘法,與有理數乘法進行對比,這樣就能讓學生認識到有理數乘法與整數乘法的不同之處。第二,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展開教學。思維導圖是一種圖示化的思維工具,在教學中,可以通過這種形式,對理論知識進行構建,讓學生形成體系化的認知,從而有效掌握相關的知識。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需要學生對數學學習保持良好的興趣,有效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就需要實現趣味化教學活動的構建。第一,情境教學。可以根據實際生活構建一個計算情境,引導學生融入情境中,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比如進行方程計算的時候,可以構建這樣一個情境:小明與小紅去給全班同學買飲料,礦泉水2 元一瓶,冰紅茶3 元一瓶,一共要買40 瓶水,如果他們一共帶了90 元,錢剛好花完,那么兩種水分別買了多少瓶?創設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代入具體的角色展開思考,便能得出,設冰紅茶x 瓶,則礦泉水為40-x 瓶,可以列出3x+2(40-x)=90,從而計算得出x=10,那么可得冰紅茶為10 瓶,礦泉水為30 瓶。第二,游戲化教學。除了構建情境之外,還可以在課堂上創設游戲,比如“角色表演”“計算達人”等,通過多樣化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展開數學計算,從而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
培養初中學生計算能力,這是數學教師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針對學生存在的各方面問題,在教學中要針對性優化教學,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切實將計算能力培養融入數學課堂中,推動學生計算能力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