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澤珍
成都市青白江區實驗小學
引言:小學拼音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后續的語文教學能否順利展開。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所處的年齡特點,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強,如果在拼音教學中采取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方法,是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特點,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將小學語文拼音教學落到實處,使學生真正掌握漢語拼音這項技能。
1.學生主體性缺乏。在傳統教學思想與方法的長期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不足,拼音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大部分教師認為拼音十分簡單,故而對于拼音教學并未予以重視。加之在傳統教學方式影響下,教師對學生是否明白課堂講授的知識不聞不問,僅是一味地灌輸,大部分小學生根本無法聽懂教師講授的內容,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逐漸厭惡拼音,教學質量必然受到影響。
2.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當學生擁有了學習興趣之后,學習效率也就更為顯著。但是,小學語文拼音教學期間,缺乏拼音學習興趣的學生很多。加之教師一味地灌輸原本就枯燥的拼音知識,大部分學生都無法產生興趣,教學內容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學質量也就受到嚴重影響。
3.教學方式落后。教學方法的創新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然而,多數語文教師受限于傳統教學方式,在教學拼音時未能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傳統教學方法難以滿足現代小學生發展需求。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被動聽講,課堂教學中基本不存在互動環節,學生探究與創造能力培養目的無法達成,這導致小學生語文知識學習效果、全面健康發展受到阻礙。
1.教學結合情境圖和語境歌。陶行知先生認為育人同等于種花木,首先需將花木特點掌握,結合具體情況施肥、澆水。教師也應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語文教材中針對漢語拼音的內容,編排了一系列情境圖和語境歌,這有利于學生聲母、韻母的學習。生動、直觀的情境圖和語境歌可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師在教學的組織中應當對此類因素靈活運用。
如教師在《a、o、e》的教學中,可引導學生自行欣賞圖畫,并將圖畫內容描述出來。當學生初步感受事物之后,再教學a、o、e 的音形和四聲,學生可在看、聽、說、讀中將學習任務完成。又如在《b、p、m、f》的教學中,教師可在學生觀看圖畫之后,結合圖畫內容為學生講故事:小濤和他媽媽一起前往山坡(po)看大佛(fo),小濤想摸(mo)大佛,媽媽告訴他“大喇叭里面正播(bo)放著‘大佛屬于文物,需要愛護'” 。通過這個簡短的故事,巧妙融入“bo po mo fo”的讀音,隨后教師可在語境歌中強化學生記憶:“媽媽帶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喇叭正在播廣播(b),愛護大佛不要摸(m)。”如此一來,即可在故事和語境之中導入字母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聯系生活實際,促進語言發展。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的意義時刻存在于生活之中。若僅是停留在書面上開展教育,那么教育就會喪失真正意義。他指出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之中掌握知識,以達成教育目的。而選擇生活作為教育內容,能進一步豐富教育內容。漢語拼音教學應當著重強調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在語言環境中開展漢語拼音教學,通過熟悉的語言環境幫學生理解拼音符號。因此要通過生活教學化拼音,用帶調音節組詞,使音節變得有意義。如yī——醫生、衣服;yí——阿姨;yǐ——以后、已經、椅子;yì——意見、容易。不難發現,音節若僅是以符號形式存在,對于學生而言并無意義,此時學生就會有較大的識記難度;而若是能在具體環境中代入音節,密切聯系生活,不但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同時還能在強化音節教學基礎上,促使學生語言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3.激發興趣,創設游戲情境。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游戲及課外活動的興趣十分濃厚,所以教師應當結合學生性格特點,創設游戲活動,將其學習興趣激發。可圍繞學生進行教學小游戲,將其形象思維喚醒。
如在《ie、üe、er》教學中,可進行游戲活動的預設。邀請學生扮演i、ü、e、r,以小故事的形式展開教學。扮演字母的學生根據教師指令,表演“小i 和小e 一同上學,一邊走一邊歌唱,興高采烈”。隨后教師適時詢問:“這兩個字母組成的拼音該如何讀呢?”學生很自然地說:“e 和i,可以組成ei。”教師此時可再次詢問學生:“ie應該怎么讀呢?”盡管學生不知道如何讀,但小游戲能夠展現字母的靈活性,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使學生在ie 這一新拼音上集中注意力,如此即可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課堂氛圍更活躍,教學質量自然更佳。
4.重視習慣培養,優化學習效果。小學是學生學習、說話、生活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期間,小學生活動范圍從家庭、校園逐漸擴大。教師應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交流、溝通,而學習拼音知識也包含在此類活動中。如“zh ch sh”和“z c s”的差別教學中,小學生由于剛學習拼音不久,對平舌、翹舌音難以清楚辨別,發音不夠準確。對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強調說話習慣,如引導學生開展“找茬”活動:某位同學說錯了,其他同學共同指出,并幫助其改正。如此一來,不但能使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會使其對集體、合作的力量有所體會,有利于他們今后的健康發展。
此外,社會公德習慣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拼音教學中也可融入該方面的內容。如在“n”和“u”的使用差別教學中,教師可采用編兒歌的方式教學,如“小貓小貓真淘氣,五個朋友玩游戲,見了n、l 睜大眼,見了i、q、x 閉上眼”,幫助學生有效區分“n”和“u”。
小學語文拼音教學有利于學生今后語文知識的學習,同時對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通過針對性措施,增強學生課堂主體性,在多媒體技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為小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