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綏
【摘要】小學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水平的基礎階段,而德育工作直接關系到能否培養合格的人才。“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開展學校德教育工作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保障。文章從正視德育工作地位、更新德育工作觀念、改進德育工作內容、健全德育網絡機制四方面,對抓好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進行了簡要闡述。希望本文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學校德育;小學;道德品質;立德樹人
培養學生五育全面發展是我國教育的育人目標,而其中被排在首位的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學校德育的管理直接影響了德育工作的質量。有效發揮學校德育的潛力,我們必須通過有效的管理形式,形成整合力,不斷強化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對德育的重視,真正做到“立德樹人”。
一、正視德育工作地位,確立全員德育意識
我國教育方針明確指出“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學校的目的就是培養祖國建設的接班人。因此,學校教育工作應側重于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與落實。學校的管理者應正視德育工作的地位,切實通過多種措施來不斷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加強學校領導層對德育工作的重視,校長要以身作則。校長要將學校教育工作放到首要位置,將其工作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領導小組進行合理的安排,力圖將學校德育工作落到實處。第二,鼓勵全員參與到學校工作中,以保障德育工作的精準落實。學校德育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單單是校長或是學校領導層的事情,而是學校內所有教職工每一個人的事。基于此,推動學校德育教育工作高效、高速度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因此,學校要加強對高素質、高道德水平的人才培養。只有具備高素質、高道德水平的教師才能夠培養出符合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第三,以校長為領導力量,要將學校的教育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以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效率。教育是不被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學校德育工作更是如此,校長要合理安排教師的德育工作,把握好德育的時機。
二、更新德育工作觀念,促進學校德育落實
在以往的學校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的落實主要依靠政教干部、班主任等人的孤軍戰斗,導致學校德育工作難以真正地落到實處。對此,學校的校長應發揮帶頭作用,引導教職工樹立全員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以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落實。首先,小學校長應抓好示范,鼓勵黨員干部發揮其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如,我校要求領導干部要為學校師生做好榜樣:對教師提出的要求,領導干部要先做到。要求教師不能做的事情,領導干部也要嚴格遵守規定。只有這樣,其他教師才會聽從領導層的指揮,他們的工作效率才會提升,才能夠促進學校各項德育工作的開展。其次,學校應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如,我校鼓勵教師爭當班主任,也會定期組織學校的教師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提高班主任群體的專業素養,強化班主任的德育意識。此外,學校也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借助制度調動等政策來提升學校教職工的進行德育工作積極性。如,我校摒棄了以往平均主義的分配方式,逐步完善了學校的規章制度,以進一步規范學校教職工的德育行為。
三、改進德育工作內容,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假大空、形式主義,致使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極差,為了務實學校德育工作的根基,學校的領導層可以從引導機制、約束機制、激勵機制三方面,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進行改革,以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在引導機制方面,學校應引導學生做合格的小學生,在新生入學時就要組織他們學習學校的規章制度,培養小學生的規則意識。引導學生學習雷鋒精神,我校在每年的三月份都會組織學生學習雷鋒精神,引導學生刻苦學習,以塑造健全的人格。在約束機制方面,我校對學校的規則制度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包含小學生安全教育、課堂常規等方面,還要求學生在校必須穿校服、佩戴校徽,鼓勵學生之間相互監督,以約束和規范學生的行為,塑造學生的優良品質。此外,學校還鼓勵家長加強學生的家庭教育,幫助學生家長群體推進家風建設,使學生在學校、在家里都能夠保持良好的行為規范,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實。在激勵機制方面,學校可以針對教職工、學生的表現,對他們的品德進行評定,推選出優秀、先進個人等,給予一定獎勵,并記錄到檔案中,以激發全學校教師、學生的進取心,進而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四、健全德育網絡機制,構建文化陶冶模式
為落實學校德育工作,學校的領導層應著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之間的德育教育網絡,使學校德育工作的“大廈”更為牢固。為此,學校應先建立健全學校德育教育機構,聯合家長、社會人員共同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健康的環境。如設立德育工作委員會,在校長的領導下,進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的格局,宏觀把控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情況。學校也可以設立家長委員會,引導家長配合學校的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家長在學生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動員更廣泛的家庭力量來協助校方解決“家校”之間的矛盾、摩擦。學校還可以結合當地的文化、學校的歷史,開辟德育基地,構建文化陶冶模式。當地的傳統文化與建校歷史,都是學校寶貴的德育教育資源,這些都能夠吸引教職工與學生的目光,使他們在無形中受到學校德育的熏陶,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
五、結語
總而言之,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落實,需要學校領導層的不斷努力,其中最為關鍵的是重視德育在小學教育階段的地位。校長和黨總支書記鼓勵學校各領導層做好榜樣示范,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與落實。
參考文獻:
[1]閆青會,李小杰.全媒體環境下學校德育工作提質增效的路徑探賾[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8):33-34.
[2]余勇.創新德育內容,引領學校高品質發展[N].語言文字報,2020-09-04(5).
[3]張玉紅.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研究[J].學周刊,2020(30):165-166.
[4]李軍年.新時代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策略[J].甘肅教育,20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