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 雷海彬
【摘要】從古詩文學習到童詩寫作,可以采用一種新的工具、新的方法、新的途徑——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筆者采取了思維導圖學古詩的做法,同時,根據創建童詩特色班的需要,著力發揮榜樣作用和思維導圖的工具引導學生進行童詩創作。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思維導圖;古詩教學;童詩創作
學生學習古詩文有難度。古詩文言簡意豐,時空跨越大,內容本身超越了兒童視野,而小學生知識積累不足,閱歷太淺,很難理解古代文人表達的意境和感情,古詩文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難點。但是,目前古詩文教學模式傳統化。教師條分縷析講得多,生硬灌輸,教得累而低效,學生死記硬背不甚理解,學習乏味、被動沒深度;課堂對話多,個體涵泳少。古詩文教學中,一節課一首詩,或單一地重視學生背誦、默寫應對考試,或花大力氣精講細嚼,停留在單篇教學的碎片化里,這樣零零碎碎的古詩文知識點講解,忽略了學生對古詩文的體驗、理解和鑒賞,不利于學生的整體感悟。
那么,有什么新工具新方法新途徑,可以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既激發學生學古詩文的興趣,又能幫助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構建古詩文的知識體系,養成主動探究、積累課內外經典古詩文終身學習的好習慣?那就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采用獨特的發散性結構,對培養兒童放射性思維有很大的幫助,從而激發兒童豐富的創造力和聯想力,不斷增強兒童思維的條理性。兒童通過思維導圖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主題,并圍繞主題發散性思維,較好地擴展了學生們的思維廣度與深度,達到很好的寫作效果。
一、思維導圖能調動學生積極性
思維導圖可以激發學詩文的興趣,詩文語言精辟簡練易于融入思維導圖,而思維導圖圖文并茂、色彩明快,便于學生完整把握詩文的知識,理解詩文的意思,體會意境。
在古詩《詩中的秋》教學中,學生初次使用思維導圖甚覺新鮮。充滿詩情畫意的圖已經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歡喜起來。在輕叩詩歌的大門教學中,學生采用思維導圖,能夠輕松地掌握好詩歌的常識,從而引導后期的寫作。
二、思維導圖能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
思維導圖的分解,有利于古詩詞圖形化、場景化,讓學生們更直觀地欣賞到詩詞之美,感受到詩詞之趣。如詩如畫,亦畫亦詩,利用思維導圖解讀中國古詩詞藝術,讓學生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如,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學習墨梅,感知了詩歌如畫的特點。
高年級學生采用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引導他們的思維。古詩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法,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更加透徹了。在他們的思維導圖中,筆者看見了許多美妙的畫面,在文字的襯托下,學生對古詩的喜愛和理解抒發得淋漓盡致,有個女孩在圖上畫了臘梅,完成了《墨梅》的書法體抄寫和《墨梅》小詩歌的表達。
三、思維導圖有助于掌握童詩方法
要想寫好童詩,必須要有一些方法。思維導圖可以幫助選材,幫助童詩內容。比如,筆者采用一個漢字就是一首詩的方法。漢字不僅意美、音美而且形更美。有一些詩人根據漢字的形狀和意思寫出了一首首優美的具有畫面感的小詩。這就是我們的“漢字詩”,把漢字的美以詩歌的形式描述出來,讓這些漢字通往詩歌無限的想像空間,融匯于美的情感,賦予筆下的漢字以鮮活的生命和無窮魅力。如,《日》:日/如果有顏色/這個字肯定是紅色的/紅氣球一樣的紅/紅蘋果一樣的紅/日,紅日的日/摸一摸/這個字很溫暖/冬天里,它融化了冰雪/春天里,它曬得泥土/發癢/田字格里/鉛筆搖動著/寫出了這個字/就像清晨的小樹/從田野上捧出了/太陽
寫在田字格的字,黑色鉛筆寫出來的字,居然有了色彩,它是紅紅的,溫暖的。冬天,一寫出來,它就融化了冰雪;春天,一寫出來,它就惹得泥土發癢;這個字寫著寫著成了一輪真實的太陽。詩歌以濃烈的色彩美,傳遞詩人心靈的溫度。這首漢字詩歌就是采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去構思,從而達到寫好童詩的效果。
四、思維導圖是童詩想象的基礎
在高年級,使用思維導圖能做到理性拓展,思維直觀活躍思維導圖獨特的發散性結構,有助于開展放射性思維,激發豐富的聯想力和創造力,能圍繞一個主題上,如下圖中,小詩人用love,hope,這兩個展開思維發散,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創構出新的童詩。如,袁嘉冠寫的《Mother》:M是一個游戲/我和媽媽在里面玩捉迷藏/她在外面,我在里面;她在里面,我在外面/O是一個字母/媽媽教我學拼讀/她說o,我也說o/T是一把雨傘/只要一下雨/總為我撐傘/H是一把椅子/媽媽坐在椅子上/我坐在媽媽的腿上/E是一個雞蛋/媽媽給我煮雞蛋/我吃著,甜蜜在心間/R是一株幼苗/我是幼苗,媽媽是陽光/陽光照耀著幼苗/Mother就是媽媽/一位充滿著愛和呵護我的媽媽。
五、思維導圖有助童詩寫作內容
小學生在童詩寫作時最難把握的就是寫什么,不知道哪些該詳寫,怎么來分詩節。筆者通過引導學生思維導圖的繪制,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來檢查自己思考的內容是否飽滿,是否能寫出感情真摯、富有童真的詩歌來,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就能大致得出自己的寫作內容與方法了。比如,《詩歌就像分節的竹子》中,初學寫詩歌時,可以先在開頭寫一個自然現象或生活現象,有個學生寫的《風兒伙伴》中寫道:你是天空的梳子,是大海的指揮家,也是大樹的皮筋。簡單的三個比喻卻描繪出了豐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同樣的,你可以把風吹拂著花寫成《花是風兒的舞鞋》,把水與冰的關系寫成《水是醒來的冰》,把藍天當一張無邊無際的宣紙,太陽也就成了《太陽印章》,接下來你就可以圍繞現象展開三個詩節的觀察與想像,從而寫出不同的畫面。例如,何樂彥寫的《跑步機》:小溪是跑步機/風在上面跑呀跑/小溪泛起層層漣漪/云朵是跑步機/太陽在上面跑呀跑/汗水成了人間的雨/白紙是跑步機/筆在上面跑呀跑/跑出一首首雋美的小詩。分詩節表達出小詩人對跑步機的不同理解,描繪出不同的畫面。這種簡單的思維導圖式的構思,極大地激發學生們的思維。
正是因為有了有效的方法指導,在十多年詩歌節比賽中,筆者輔導的學生成績斐然,如,肖陳遙等十多名學生獲省一等獎,黃晟家等五十多名獲得二等獎,隋佩喬等一百多名獲得三等獎。筆者也因此多次獲得優秀指導教師,而我校也多年榮獲優秀組織獎,成為詩歌示范學校。
[本文系中山市教育科研課題“思維導圖在小學古詩文教學應用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Z201801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