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瑛
《大自然的聲音》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單元語文要素是“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本文語言靈動豐富,描寫細膩傳神。作者不僅用耳朵去聽“聲音”,更用眼睛去看“聲音”,用心去感受“聲音”。對于文中那些優美生動的語句,學生要朗讀體悟,更要積累背誦。這同時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一、擦亮詞語,感受表達之美妙
師:誰來讀這一組詞語?請四個同學“開小火車”讀一讀。(出示詞語: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嘰嘰喳喳、唧哩哩唧哩哩。生讀)
師:這些都是擬聲詞。誰來讀一讀下一組詞組?(出示詞組:輕輕柔柔的呢喃細語、雄偉的樂曲、輕快的山中小曲、熱鬧的音樂會、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生讀)
師:“呢喃”是什么意思?(出示字典中的詞義)請和你的同桌做一做“呢喃細語”的動作。
(生做動作)
師:同學們看“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這個詞組。你們參加過大合唱嗎?大合唱的人——(生:很多)聲音——(生:很大)從輕輕柔柔的呢喃細語到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聲音有什么變化?
生:聲音越來越響亮了。
師:是的,讓我們一起讀一讀,把聲音的不同之處讀出來。(男女生合作讀)
師:誰來讀一讀下面這個句子?(課件呈現: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嘩嘩,洶涌澎湃。生讀句子)
師:請你看看這幾個詞“淙淙、潺潺、洶涌澎湃”。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都是三點水旁。
師:它們都和水有關。那它們會是怎么樣的水呢?請你讀一讀整個句子,猜一猜。
生:“淙淙”表示水的聲音輕輕的、小小的。潺潺的水比淙淙的水要流得快一點兒,也要多一點兒。
師:是的,“淙淙”指的是干凈的水輕柔地流著,“潺潺”指的是水緩緩地流著。那“洶涌澎湃”指的又是怎樣的水呢?
生:很快、很多、很急。
師:同學們,想去聽一聽這樣美妙的水聲嗎?(播放動圖加音頻)看,這就是淙淙的水聲,這就是潺潺的水聲,這就是洶涌澎湃的水聲。有了這樣的感受,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幾句話。
(評析:描寫聲音的詞句是本課最有特色、最需要感受和積累的部分。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擬聲詞的生動形象,在比讀中感受偏正詞組描寫不同聲音的準確妥帖,在音頻輔助下感受擬人手法描寫聲音變化的美好奇妙。)
二、聯系生活,體會用語之精準
師:之前大家已經發現第3自然段是圍繞“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來寫的。到底哪些詞語最能說明水是音樂家?請你把它們圈出來,圈3~5個詞語,待會兒和同學交流。(生研讀圈詞)
生:我圈的是“打擊樂器”“敲敲打打”“唱著歌”。因為音樂家總要會一種樂器,只有敲敲打打才會發出聲音,而且音樂家肯定會唱歌。
生:我圈的是“山中小曲”和“大合唱”。音樂家不會連一首歌都不會唱吧!
師:是呀,而且唱的歌風格還不一樣,既會唱輕快的山中小曲,又會唱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
生:我圈的是“音樂會”。一個音樂家應該舉辦音樂會吧!
師:是呀,不舉辦音樂會的人怎么稱得上音樂家。陳老師也找了一個詞,和那位同學找的一樣,也是“打擊樂器”。你們知道什么是打擊樂器嗎?(出示圖片)玩過嗎?這是架子鼓,來,我們一起來做做打架子鼓的動作。(生做動作)
師:同學們,一個音樂家應該會玩很多樂器,除了打擊樂器,還有像琵琶一樣的弦樂器,也有像薩克斯一樣的管樂器。那為什么作者說雨滴喜歡玩“打擊樂器”呢?
生:雨點落在地面上或者窗戶上發出的聲音就像是打擊樂器發出的,而不像吹出來的。
生:雨滴落在地上,滴滴答答的,像玩打擊樂器。
師:讓我們去看一看。(出示動圖)你看,小雨滴多么像在玩打擊樂器!
(評析:課文中“打擊樂器”這個詞是很容易被忽視的。從字面上理解這個詞很容易,但要從中領會作者用詞的精準卻是不簡單的。好在學生對樂器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環節從生活入手,讓他們回憶這種樂器的樣子、敲打的動作以及發出的聲音,再和小雨滴的動圖做比照,學生就能領悟寫法的妥帖。)
三、復沓誦讀,體味內涵之豐富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去讀一讀這美妙的聲音吧!老師想和你們對讀,我讀藍色部分,你們讀紅色部分,準備開始。
師:下雨的時候,他喜歡玩——(生:打擊樂器)小雨滴——(生:敲敲打打)一場熱鬧的音樂會便開始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師:(出示動圖)小雨滴來到綠柳樹上,綠柳樹發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聲音)小雨滴來到松樹林中,松樹林發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聲音)小雨滴來到桑樹葉上,桑樹葉發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聲音)
師:所以作者說——
生:所有的樹林,樹林里的每片樹葉,都發出不同的聲音。
師:(出示動圖)小雨滴來到瓦片上,瓦片發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聲音)小雨滴來到屋檐上,屋檐發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聲音)小雨滴來到玻璃窗上,玻璃窗發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聲音)
師:所以作者說——
生: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頂和窗戶,都發出不同的聲音。
師:這聲音多美妙呀!想聽一聽這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聲音嗎?聽——(播放音頻)
師:多么清脆,多么悅耳,小雨滴越下越大——(播放音頻)就像是一場熱鬧的——(生:音樂會)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一起來讀一讀這段文字。
(評析:課文寫雨滴的聲音,用了一句概括性的話:“所有的樹林,樹林里的每片樹葉;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頂和窗戶,都發出不同的聲音。”這樣的寫法很簡練,但對于學生而言比較抽象,不夠具體。把描寫的對象還原成“綠柳樹”“松樹林”“玻璃窗”等,再運用多媒體播放雨的聲音,美妙的感覺就變成了真實的體驗。在這樣的體驗中朗讀課文才能入情入境。)
課上,學生對于大自然美妙的聲音有著真實的體驗和感悟,并且通過朗讀和背誦,積累了文中優美雋永的語言。可見,雖然散文行文自由,但教師只要抓住情感的內核,敏銳地發現結構的邏輯,就能聚焦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把作者真摯飽滿的情感通過優美詩意的文字傳遞給學生,并讓學生在情感的沖擊中生成語感,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良渚第二小學 ? 3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