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科薇

【摘 要】目的:研究直腸癌術后頸內靜脈置管中給予預見性護理對于患者并發癥情況的影響。方法:為了更好地對數據進行研究與分析,本次將以我院收治的62例接受頸內靜脈置管的直腸癌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根據患者選擇的護理方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1例患者。對照組將給予基本的常規護理,觀察組則給予預見性護理,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觀察與對比。結果: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9.67%,對照組的總發生率為25.80%,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于直腸癌術后患者給予頸內靜脈置管時,通過預見性護理開展護理工作,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情況的發生,很大程度減輕患者術后發生的導管滲血,導管脫落以及感染,阻塞等情況,值得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并發癥;預見性護理;頸內靜脈置管;直腸癌
【中圖分類號】R5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33--02
在消化道疾病中,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且隨著人們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的改變,發病情況出現了逐年升高的趨勢[1]。醫療水平的提高也能夠有效對直腸癌患者進行治療,目前主要以外科手術的方式為主,輔以放療,化療的方法進行治療,由于需要對患者的血流動力學進行監測,需要對患者進行頸內靜脈置管,本次研究主要以直腸癌術后頸內靜脈置管中給予預見性護理對于患者并發癥情況的影響為主,本次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為了更好地對數據進行研究與分析,本次將以我院收治的62例接受頸內靜脈置管的直腸癌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根據患者選擇的護理方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1例患者。觀察組中的男女比例為21:10,年齡為41~72歲,平均年齡為(56.21±3.45)歲;對照組中的男女比例為20:11,年齡為42~73歲,平均年齡為(55.27±3.61)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之后均給予常規導管護理,為了防止感染情況發生,需要每周對患者進行兩次敷料更換工作,如果出現滲血或者有汗液的情況則需要及時進行更換,使得導管能夠保持通暢性。對照組將給予常規的基礎護理,包括觀察患者病情,及時更換敷料等。觀察組則給予預見性護理,主要護理內容如下:①術前護理:手術前由于患者對于頸內靜脈置管缺乏了解,術前大部分患者均會出現恐懼以及排斥等負面情緒,醫護人員則需要在護理過程中告知患者一些基本的手術知識,真正達到減少患者術前緊張感的效果,建立良好的信任,并且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手術之前需要對患者頸部進行皮膚準備工作,對于一些頸部有胡須的男性,則需要首先將胡須剔除,而對于頭發較長的女性,則需要手術之前將頭發扎起,避免感染情況的發生。②給予良好的置管后護理:在為患者進行置管之后,需要對患者的置管時間以及導管長度進行記錄,此外,還需要對導管滲血,脫落情況以及堵塞情況進行觀察。發生這些情況時,醫護人員需要及時進行處理,并且叮囑患者少進行頸部活動,并且對敷料進行更換,避免出血情況的發生。③拔管護理:當需要將置管拔出的時候首先由醫護人員對患者說明恢復的情況,并且講解拔管注意事項,當患者同意之后再進行拔管。拔管過程中動作輕柔,不能過快過猛,以免出現栓塞以及血栓脫落,對穿刺點需要進行局部按壓15分鐘左右,拔除之后對導管進行觀察,查看導管是否完整。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進行觀察,并且對數據進行記錄與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
為了確定兩組差異,本次研究將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來對兩組的數據情況進行分析,變量通過t來進行檢驗,數據通過X?校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計量數據采用t標準差表示,對兩組數據進行對比,最終得出P<0.05時則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9.67%,對照組的總發生率為25.80%,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隨著直腸癌發病率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開始出現直腸癌疾病,這不僅是由于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護理工作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預見性護理是一種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患者的個人情況以及信息盡心全面分析,對容易發生的并發癥進行預測以及處理的一種方式。對于直腸癌的術后頸內靜脈置管患者,需要對留置的導管進行護理,通過觀察患者的置管情況,能夠最大程度減輕并發癥的發生,降低患者的痛苦。并且相對于常規護理來說,這種護理方式能夠與患者與患者家屬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真正達到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情緒的效果,增強患者的自信心,能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最終達到的護理效果更好,能夠真正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健康[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給予患者預見性護理,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不僅滲血,感染以及導管脫落,堵塞的情況更少,而且護理安全性更高,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這一結果與李英娜在直腸癌術后頸內靜脈置管常見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一文中的數據一致[3]。
綜上所述,對于直腸癌術后患者給予頸內靜脈置管時,通過預見性護理開展護理工作,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情況的發生,很大程度減輕患者術后發生的導管滲血,導管脫落以及感染,阻塞等情況,值得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張泰敏,傅莉娜.直腸癌術后頸內靜脈置管常見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9,27(25):143-144.
劉春.直腸癌術后頸內靜脈置管常見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18(20):66-66.
李英娜.直腸癌術后頸內靜脈置管常見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8,24(016):2455-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