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頻
摘 要: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非常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基礎知識,然后以大數據為背景,以數字化為思維,探討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建設意義與路徑,其目的是更好地滿足大眾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的認知需求,同時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G2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0-00-02
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簡介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非常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我國的“全民健身”“健康中國”“文化強國”等戰略持續推進,在此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歷史價值、教育價值、健身價值、經濟價值的外延不斷拓展,它在當代的有效傳承與發展愈發重要。[1]
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建設意義
數字圖書館是一種應用數字化的物理信息對象的方法。數字圖書館有七個鮮明的特點:一是信息載體的數字化;二是存儲海量的信息;三是可以在線訪問和查詢信息;四是信息通過線上發布和傳輸;五是信息的開放與共享;六是信息具有相關的版權保護;七是系統集成。傳統圖書館具有信息采集、存儲、傳播和版權控制等功能,而數字圖書館同樣具有以上功能,只不過數字圖書館這些功能的實現方法和手段發生了變化:從“紙介質”變為“網絡介質”;從“單一的紙質文字”變為“數字化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等。結合本文研究內容,建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的意義如下。[2]
(一)降低成本,將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挖掘和整理工作上來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多集中在少數民族集聚區,而大多數少數民族集聚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在傳統圖書館建設方面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就無形中增加了當地政府的經濟負擔。數字圖書館是將大量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信息存儲在多個磁盤存儲器當中,通過計算機網絡連接成的一個聯機系統,其建設成本相對于傳統民族傳統體育圖書館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很少。建設成本的大大降低,使得地方政府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挖掘和整理工作上增加了更多的有效供給,進而推動了當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3]
(二)信息類型豐富,滿足用戶多樣化的查閱需求
傳統圖書館中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主要以書籍、報紙、雜志等紙介質為主,雖然圖文并茂,但形式單一的文字和圖片易引起用戶的審美疲勞,難以調動用戶深入了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積極性。數字圖書館中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收錄了數字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信息,除了紙介質的數據、報紙和雜志外,還收錄了一切可以數字化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信息,如音頻、視頻、動畫等。類型的豐富的信息能很好地滿足用戶的多樣化查閱需求。[4]
(三)推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
各地受自身經濟條件、專業人員能力、組織能力等的不同,在民族傳統體育整理和挖掘工作中存在成效參差不齊的問題,一些省市對民族傳統體育沒有一個系統的挖掘和整理計劃,還有一些省市挖掘和整理民族傳統的方法和手段過于單一,還有一些省市在挖掘和整理民族傳統時忽視了對民族傳統體育賴以生存的土壤(這里指傳承人、民間習俗、宗教等)的保護。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大大降低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的成效。就目前來看,民族傳統體育傳統的傳承與發展方法和手段(口頭傳授、表演、民俗活動等)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在當代數字技術蓬勃發展的趨勢下,利用數字技術手段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進行傳承與發展,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5]
三、大數據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建設路徑
當下我國“文化中國”戰略持續推進,政府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愈發重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作為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大數據技術優勢,加強其數字圖書館建設,是推動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在目前大數據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應當適應科技發展的趨勢,緊緊抓住大數據技術給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建設帶來的機遇,提升數字圖書館綜合服務質量,提高用戶對圖書館的認同感和依附性。結合大數據技術自身特性以及用戶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的需求,本文認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負責人(以下簡稱負責人)應當做好以下幾項工作。[6]
(一)充分利用用戶興趣信息數據
用戶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會有瀏覽、查詢、閱讀、下載等活動,這些活動產生的用戶自信、訪問日志、流通數據等形成了用戶興趣數據。負責人借助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對用戶個人身份信息、網頁瀏覽記錄、查詢關鍵詞、下載行為等進行分析,探查到用戶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中數據之間的關系,了解到用戶對哪些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感興趣、哪類人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感興趣。負責人對用戶興趣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大致掌握用戶對民族傳統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的信息需求,制訂圖書館數據調整方案,縮小用戶需求和圖書館數據服務之間的差距。負責人應當在圖書館的明顯位置設置“在線咨詢”或“用戶留言”,積極融合用戶對圖書館數據提出的各項建議。還可以定期開展有獎問卷小調查、用戶行為信息跟蹤分析等,進一步了解用戶對圖書館數據的實際需求。[7]
(二)盡可能多地聚合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資源
“文化強國”戰略推動下,用戶對民族體育文化遺產的認知需求提高,他們希望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中獲取了盡可能多的數字資源。為了滿足用戶這種需求,各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負責人要形成開放與共享的思維,與其他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的數字資源進行整合,將其引入本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資源組織結構中,拓展本館數字資源的廣度和深度。通過開放和共享,各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聚合了各類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資源,建立了一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資源齊全、功能完善的平臺,滿足了用戶查詢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資源的多樣化需求。各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之間合作時,要積極引入關系型數據庫、非關系型數據庫、云計算等技術,提高圖書館的資源整合能力,保障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三)實現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資源傳遞的“個性化”
大數據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要積極貫徹主動、及時、精準的服務理念,將“個性化”的數字資源傳遞給用戶,提升用戶對圖書館的認可感和依附性。相比其他類型的文化遺產,大眾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認知度較低,很多人是在網站上無意瀏覽到相關信息才“進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內。對于這些用戶,負責人要積極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他們的行為(注冊、查詢、借閱等)進行及時捕捉和分析,將這些行為信息轉變為有價值的信息,優化圖書館的整體服務。負責人要根據不同用戶的應用需求,設定主動、及時、精準的個性化服務,為用戶提供其關注、感興趣的數字資源。在個性化服務中,負責人要充分發揮大數據挖掘技術的優勢,將用戶個人信息(性別、年齡、習慣)及其信息變化情況進行存儲、加工、分析和挖掘,為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提供依據。在主動預測服務中,對于大多數用戶急需的但館內未有的資源,負責人應當盡早建立專門的數據庫(如用戶信息庫、用戶需求庫),補充館內數字資源的短板。然后,負責人通過數據庫檢索,為用戶推薦所需的數字資源,從而進一步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四)提高館員的大數據應用能力
民族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建設不僅涉及很多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專業知識,還涉及很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專業知識。為了保障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的質量,圖書館的負責人應通過各種專業培訓提高館員的工作能力。其一,提高館員的數據整合能力。大數據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內每日產生的信息量龐大,要求館員科學判斷、深入理解這些信息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把預測出的結果準確地做出數據關聯網絡,用以精準分析用戶的查詢偏好與習慣。其二,提高館員的數據收集能力。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化需要專業技術支持,如信息獲取技術、海量存儲技術。面對龐大的數據,館員要靈活應用這些專業技術收集數據,縮短大數據形成時間,提高大數據應用效能。其三,提高館員的大數據分析能力。面對龐大的數據,館員不要要分析用戶數據本身的規律,還要預測、分析和歸納用戶數據與圖書館數字資源之間存在的關系。例如,館員通過對用戶訪問地點、借閱次數、查詢關鍵詞的分析,發現不同地區用戶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資源的需求情況,從而探明影響不同地區用戶數量增減的原因。總之,圖書館負責人要積極引導館員學習大數據相關知識,并鼓勵他們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圖書館工作實踐,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四、結語
民族傳統體育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各省市地方政府長期以來都十分重視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工作。在數據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發展迎來全新的機遇。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負責人和館員而言,應當增強自身的大數據意識和數字化意識,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圖書服務。
參考文獻:
[1]韓麗.大數據時代下的數字圖書館建設[J].黑河學刊,2019(3):167-168.
[2]文琴.圖書館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的政策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9(S1):156-160.
[3]馬東明.大數據時代數字圖書館面臨的挑戰和發展策略[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27(1):31-33.
[4]宛鐘娜,丁向東.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甘肅省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數字化檔案建設[J].蘭臺內外,2020(1):48-49.
[5]李晨暉,張興旺,秦曉珠.基于大數據的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機制建設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8,41(4):139-144+133.
[6]張麗.基于大數據背景的數字圖書館構建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5):248+250.
[7]孫會清,曹健.圖書館文化遺產數字化建設現狀與發展策略[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2):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