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朱繼華
毽球是我國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是我國的一張特色的名片。毽球分為花毽和網毽,網毽又分為競技和平推兩大項。花毽和網毽皆由我國古老的踢毽子演變而來。伴隨著全球信息化的步伐,體育、經濟、生活的全球化趨勢正在不斷加劇,傳統民族體育正遭受世界體育的沖擊,保持傳統民族體育的獨特性、民族文化的傳承以及民族價值觀念的完整性,已成為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毽子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見證,是民族文化的物質載體,承載著深厚的中國精神和文化內涵。在此期間,毽球運動得到了迅速發展,同時對技戰術水平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這也對運動員的技戰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毽球網毽競技分為三人賽、雙人賽和單人賽,三人賽和單人賽都已有專家和學者對其進行較深入的研究,雙人賽的研究卻并不廣泛。本文通過對2017年中國學生毽球錦標賽女子雙人賽決賽的技戰術進行統計分析,希望能給雙人賽項目技戰術的發展提供一點幫助,推進毽球運動在我國的發展,同時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和發展有重要意義。
2017年中國學生毽球錦標賽女子雙人賽決賽參賽隊,即晉中學院隊對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
1.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識網上獲取相關信息,以了解與本研究相關的知識并為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1.2.2 影像分析法
通過對2017年中國學生毽球錦標賽女子雙人賽決賽的影像資料進行觀察、技術統計及分析。
1.2.3 數理統計法
對2017年中國學生毽球錦標賽女子雙人賽決賽的比賽的數據運用表格進行統計分析,比較晉中學院隊和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在女子雙人賽決賽中各項技戰術的使用率,包括發球、接發球、進攻、防守,分析出雙方在主動得分及失誤上的數據對比,并分析出結果。
1.2.4 對比分析法
通過對本場比賽的錄像觀察到的數據,將晉中學院隊運動員與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的運動員作為對比對象,分析比賽中運動員各項技戰術的運用及存在的差異。
網毽是由發球、接球、傳球、進攻、防守五項技術動作組成的隔網競技運動,它分為女子、男子三人賽;女子、男子雙人賽;女子單人賽;男子單人賽;男女混合雙人賽。其場地長為11.88米,寬為6.10米,女子網高150厘米,男子網高160厘米,男女混合雙人賽使用男子網高。
發球標志著一場比賽的開始,同時發球也是唯一一種不受其他隊員干擾的主動進攻和得分的手段。在毽球運動中發球主要有腳內側發球、腳外側發球和正腳背發球,其中正腳背發球又分為正腳背低發和正腳背側高發兩種。本場比賽中對決雙方采用的均是正腳背側高發,因其發球點較高,攻擊性較強,速度快,線路多等特點,所以在比賽中的運用較多。
雙人賽的發球策略不同于三人賽,三人賽中的發球追求的是成功率,而且在三人賽中對接發球質量的要求比雙人賽略低。
雙人賽受規則的制約在接發球上要求較高,對于運動員的個人技戰術能力的要求要高于三人賽,根據比賽時臨場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和場上實際情況,發球戰術也隨之不同。如改變球的線路、落點及節奏等。在雙人賽中,根據對方選手的接發球能力選擇發球戰術,如發兩人之間的中間球、網前球、追身球、身后球或者是給接發球技術能力較弱的隊員發球,并在發球時追加其速度、力度與角度從而達到阻止對方組織進攻或直接得分的目的,同時在發球穩定的基礎上要追求多變化,爭取給對方選手制造更大的阻力和壓力。

表1 發球技戰術統計(N=4)
由表1可見,從雙方的發球成功率和失誤率上來看晉中學院隊的發球成功率為74.19%,失誤率為25.81%,,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的成功率為89.29%,失誤率為10.71%,可以看出,晉中學院隊的成功率低于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失誤率高于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晉中學院隊的直接得分率為16.13%,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的直接得分率為10.74%,晉中學院隊的直接得分率高于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5.39個百分點,因此可以看出在雙人賽中發球的穩定性固然重要,但是發球的直接得分率卻是制勝的的關鍵因素之一。在追求穩定的同時加大發球的力度與角度是雙人賽中發球的主要戰術之一,技術是戰術的基礎,戰術是技術在比賽中的發展與體現。
毽球比賽中我們又稱接發球為一傳,一傳是為了二傳和進攻做鋪墊與準備,一傳的到位可以為二傳減輕傳球難度和壓力。在雙人賽與單人賽中接發球的重要性體現得更加明顯。接發球技術是由攻轉守的重要技術,是組織戰術的先決條件,接發球的成功與質量是組織進攻的關鍵,因此,在雙人賽中的接發球不僅是要將對方的發球成功接起之外,而且還要做到穩、準,要有戰術意識地將球接傳到指定位置,以便組織進攻的戰術。從接發球技術上來看,主要有腳內側接球、正腳背接球、腳外側接球等。

表2 接發球技戰術統計(N=4)
由表2可見,晉中學院隊接發球的成功率為88%,失誤率為12%,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接發球的成功率為78.26%,失誤率為21.74%,晉中學院隊在接發球成功率上高出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9.74個百分點。可以看出,在接發球技戰術方面晉中學院隊領先于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因雙人賽的規則與三人賽有所不同,所以接發球在比賽中所占的比重要大于三人賽,在雙人賽中,接發球的質量和成功率也是制勝的關鍵因素之一。
進攻是比賽中的主要得分手段,也是完成戰術合作的最后一擊,比賽的結果與進攻密切相關,沒有強大進攻技巧的球隊無法贏得最后的勝利。在競技網毽的比賽中,進攻可分為倒勾和踏球兩種。倒勾技術具有進攻點高,力量大,隱蔽性強等特點一般是進攻的主要手段;踏球又具有視野開闊,角度變化大,和靈活性高等特點。在雙人賽的戰術陣型配備上一般采用的有兩種陣型配備,其一是倒勾型和踏球型,主要以倒勾的技術為主,踏球隊員在合適的時機突襲,此戰術陣型的戰術組成率高,進攻戰術球的變化多,可相對減少場上運動員的體能消耗和進攻時的心理壓力,增加對方防守的壓力。其二是雙踏型,其進攻方式過于單一,而且對于進攻運動員的體力要求也較大,因女子與男子體力上本就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在女子雙人賽中,此打法耗費體力更高。雖然此打法較單一簡單,但是其分工明確,穩而不亂,在比賽中也能發揮較高的水平。而在臨場比賽中采取何種進攻方式主要取決于傳球。

表3 進攻技戰術統計(N=4)
由表3可見,晉中學院隊的成功率為89.29%,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的成功率為90.91%,可以看出,雙方決斗的成功率相對較高,因為這是一場高水平的比賽,高水平的運動員組織進攻具有高度的穩定性,這是他們所擁有的特質。晉中學院隊進攻得分率為62.5%,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進攻得分率為44.44%,晉中學院隊高于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18.06個百分點,可見在雙人賽中進攻依舊是得分最重要的手段。
因對決雙方的戰術陣容配備不同,所以雙方的進攻戰術也隨之不同。根據隊員的接發球與傳球也會產生不同的進攻戰術。晉中學院隊的陣容為一個倒勾一個踏球型,如倒勾隊員接發球時起一腳,將會有兩種進攻戰術,一是二傳傳球至3號位,倒勾從后面上位高點進攻;二是二傳隊員自調一腳進攻。如倒勾隊員接發球是起兩腳,那就只有一種進攻戰術,踏球隊員高點進攻。如二傳隊員接發球時起兩腳,那也只有一種進攻戰術,倒勾隊員高點進攻。如二傳隊員接發球起一腳,將會有兩種進攻戰術,一是倒勾隊員給踏球隊員傳球,踏球隊員高點進攻;二是倒勾隊員自調進攻,因自調進攻對倒勾運動員的綜合能力要求過高,在本場比賽中倒勾隊員沒有自調進攻的能力,所以此進攻戰術在此沒有使用。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的陣容為雙踏型,如其中任何一名隊員接發球時起一腳,另一名隊員可自調組織進攻或者將球傳到網前由另一名運動員高點進攻。如其中一人接發球時起兩腳,那就只能由另一名隊員高點進攻。在本場比賽中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的其中一名隊員幾乎沒有進攻能力,所以她的自調進攻和傳球進攻不具備威脅性,減輕了對方的防守的壓力。
防守戰術是根據對方的攻擊手段,結合本方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些有助于應對進攻的基本戰術,以迎合不同的進攻戰術需求。在雙人賽中防守一般可分為弧形防守和一攔一防。弧形防守防守區域大,視野開闊,有利于防起反擊,適用于對方進攻力量不大或者攻中后場的球。一攔一防是一名隊員上前封網,另一名隊員在準確判斷之后,快速移動,用攔網、胸堵、腿墊、腳起等方式,防起對方的強攻,輕吊前場、后場等較高質量的攻球。在本場比賽中晉中學院隊采用的便是一攔一防戰術陣型,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采用的是弧形防守戰術陣型。在雙人賽的比賽中因場地空檔較大,人數減少,使得防守的難度增加,對于運動員的個人技戰術、反應能力、心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表4 防守技戰術統計(N=4)
由表4可見,晉中學院隊的防守到位率為35%,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的防守到位率為16%,雖然成功率都不高,但是晉中學院隊依然領先于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19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在女子雙人賽中防守的難度較大,同時也可以體現出在雙人賽中防守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關鍵的技戰術,尤其是在賽點或者關鍵分的時候。攔網是第一道防守線,同時也是第一道進攻線。在表4中可見,晉中學院隊攔網的成功率為5.26%,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隊的成功率為0。由此可見,攔網是防守技戰術中不可缺少的一項,但并不是制勝的關鍵因素。隨著毽球運動的持續開展和技戰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防守在雙人賽中的重要性也將持續加大。
3.1.1 發球是毽球雙打技術和戰術的主要組成部分,保證發球成功率是關鍵因素,避免發球的主動失誤,提高發球的直接得分是雙打運動員發球技術和戰術的主要表現之一。從發球技術的角度來看,運動員根據技術水平和在臨場發揮,運用不同的發球技戰術。隨著賽事的不斷發展和技戰術不斷提高,雙打比賽的發球技戰術所占比重將越來越重。
3.1.2 接發球是保證進攻的基礎,接發球成功率是贏得比賽的關鍵因素之一。
3.1.3 進攻是雙打比賽的主要得分手段,也是取勝的關鍵。這種持續的模式告訴我們,不斷提高運動員的進攻能力和進攻得分率的能力是根本問題。
3.1.4 在毽球比賽中,攻守轉換是每個運動員都應掌握的技戰術能力,積極防守隨之轉換為進攻,防守是種態勢,但從未放棄進攻。
3.2.1 教練員在將來的訓練實踐工作中,對雙人賽發球技戰術應根據運動員的特點和比賽時臨場情況靈活應用,增加運動員發球力度、角度及節奏的訓練,并要進一步提高運動員的發球技戰術。
3.2.2 在訓練實踐中,我們應注重訓練隊員的接發球和傳球的穩定性和場上應變能力,在日常的訓練中要注重運動員接發球的穩定性得訓練,同時要根據不同的發球戰術訓練運動員對各種發球戰術的適應性,以保證在不同的情況下都可為進攻打好扎實的基礎。
3.2.3 進攻一直以來都是得分的主要手段,所以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訓練中應著重訓練進攻的成功率、力度及線路,做到無論何種情況下都能將高高傳起的球攻擊過網,并一擊必殺。
3.2.4 在日常訓練中,教練員應注意培養運動員的反應能力、移動速度、防守意識等。運動員應注意攔網訓練的成功率,增加攔網的威脅。
3.2.5 發展狀況和雙打技戰術的傾向對運動員的整體攻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毽球運動員的訓練必須打破現場位置,提高運動員的整體素質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