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顯美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中出現肥胖和久坐的問題日益嚴重,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不佳,并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正如習總書記所說“青少年強則中國強,體育強則中國強”,由此可見青少年身體素質問題不容忽視并且已經上升到了國家的層面。如何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不能只依靠學校體育,社區體育的作用也不容小覷。社區開展青少年體育活動不僅是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而且是實現“健康中國”的主要抓手,更是構建學校、家庭、社區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活動網絡,豐富和完善青少年體育活動體系,創新青少年體育活動內容的方式和載體。當前我國社區青少年體育發展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社區體育建設任重而道遠,為提高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以及促進“健康中國”目標的早日實現,我們更要積極促進青少年參與社區體育活動。
青少年體育活動的社區參與情況。
閱讀青少年體育活動社區參與的相關文獻;檢索有關青少年體育的期刊論文、報道,以及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和國家頒布的相關政策。通過邏輯分析法對所查到的資料、政策法規進行分析。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推動,國家加大了對青少年體育活動社區參與的重視,加強了社區體育場地設施、體育組織和社區體育文化等方面的建設。經過國家、地方和社區各方面的努力,近年來我國社區青少年體育活動參與情況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有待改善和解決的問題。
3.1.1 “社區”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社區是由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個領域里所形成的大集體,匯聚了來自不同地區的人。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早出晚歸各自為不同的目標奮斗著,社區越來越呈現出人際關系淡薄、異質化程度加深、人與人之間聯系減少、社區歸屬感不強等特征。這些都使得社區參與青少年體育活動的難度加大。
3.1.2 傳統的家庭觀念
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唯分數論”、“學習第一”、“體育無用論”等根深蒂固。我們都知道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然而青少年是否經常參與體育活動往往很大一部分亦受家長影響,如果父母熱愛體育活動,那么家里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就會比一般的小孩高。反之,如果家長對體育的認知不強,只一味的強調孩子的學習,反對并阻攔孩子更多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那么孩子參與社區體育活動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3.2.1 社區體育場地設施不完備
生活在社區的我們不難發現雖然現代的小區建設會有一定的體育設施,但是大部分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在使用。那是因為社區的體育設施不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缺乏特色性不符合青少年的體育興趣和愛好。在青少年這一階段,他們往往由于身體和心理的原因不喜歡運動,但是他們依舊有著自己的興趣和對新事物的追求。社區體育設施老齡化建設特征明顯,嚴重阻礙了青少年進一步參與社區體育活動。
3.2.2 從事體育運動的專業人員隊伍薄弱
體育相對于其他科目,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體育從業人員的待遇往往沒有文化課老師待遇好,而且需求也較少。這就導致人們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受大環境影響往往將體育排除在外,因而體育專業教師和社會指導人員相對匱乏。我們都知道參與一定的體育活動,如果缺乏專業人員的指導,往往會一盤散沙,體會不到體育活動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樂趣。青少年如何加強社區體育活動參與更少不了專業人員的指導。
3.2.3 青少年社會體育組織總量不足
我國青少年的數量相當龐大,但是青少年的社會體育組織數量嚴重不足。體育活動的開展需要一定的體育組織進行統籌和管理,社會體育組織總量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會影響青少年參與社區體育活動的情況。
3.3.1 學校-家庭-社區聯動機制不健全
學校-家庭-社區聯動機制不健全,沒有形成三位一體的良性循環。因此青少年在學校掌握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沒有在家庭體育和社區體育中得到進一步的延伸和拓展,所以學校、家庭和社區之間應該加強交流與合作,建立健全相關機制為促進青少年的社區體育活動參與提供制度保障。
3.3.2 社區體育制度不完善
社區體育規章制度不健全,沒有因地制宜的出臺符合本社區的體育制度和有利政策,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社會力量促進社區體育建設的積極性。社區體育同樣需要健全的體育制度來提供制度保障,沒有健全的制度,很多體育活動往往因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做支撐而難以開展和實施。
社區青少年體育的發展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在青少年參與社區體育活動上依然存在著觀念、資源、制度等一系列問題。我們只有在明確問題的前提下,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具有針對性解決問題的措施。為了更好地促進青少年體育活動的社區參與、提高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以及促進“健康中國”目標的早日實現而努力,本人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4.2.1 加強社區體育的宣傳工作和文化建設,促進社區之間的溝通,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
社區體育的發展離不開相應的宣傳工作,要充分發揮體育宣傳的作用,進一步促進社區的發展。同時要重視社區體育文化建設,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加強社區成員的溝通,致力于打造樂享體育的社區,吸引青少年積極參與社區體育活動。
4.2.2 改變家長對體育的認知,組織家長可參與的社區體育活動,激發青少年參與的積極性
受教育程度和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有很多家長對體育的認知很少或產生偏頗,學校可以在學生業余時間合理組織家長到學校開展體育教育活動,改變家長對體育的認知。同時也可組織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社區體育活動,在家長的影響下激發青少年社區參與的積極性。
4.2.3 研發適合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體育器材,合理規劃社區體育場地
青少年階段有著一定的身心發展規律,要迎合他們的興趣和愛好,研發相應的體育器材。此外,有的社區設施不完善甚至沒有體育場地開展體育活動,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以后社區建設中必須合理規劃建設體育場地,以滿足社區成員的運動需求。
4.2.4 提高從事體育專業人員的待遇,擴充體育專業人員隊伍
由于長期受“重文輕體”的觀念影響,體育專業人員隊伍建設不太可觀,特別是社會體育指導員認證也是近幾年才放開的。我國從事體育專業的人員相對缺乏,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國家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提高從事體育人員的待遇,積極鼓勵高級知識分子選擇從事這一行業,以擴充體育專業人員隊伍。
4.2.5 完善學校-家庭-社區的聯動機制,共享體育資源,共同致力于青少年體育活動
建設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良性循環的聯動機制已勢在必行,同時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學校、家庭和社區必須加強合作,有效溝通,只有三方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和優勢,做到共享體育資源,積極為學校教育提供家庭和社會的力量,才能實現大幅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和體育素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