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吉
在我國青少年體育蓬勃發展、政府職能轉換和社會體制變革的新形勢下,以政府為主導,各社會資本進入,農村中小學承接為主要方式的學校體育外包模式開始興起。通過與中小學體育資源互享,優勢互補來帶動中小學體育的發展,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是農村中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任務的要求,又是政府職能轉變,轉型發展的需求。我國是一個農村教育大國,全國一大半的中小學校和學生都在農村。農村作為中小學教育的主要區域無疑是全國中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1]。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興起,農村和城市中小學校在體育學科方面的差距逐年拉大。本文從實現教育公平發展的角度出發,對我國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有利于幫助我國農村學校發現自身問題,抓住當前“教育均衡發展”的機會,提高農村中小學體育的發展水平。

表1 羅田縣農村中小學體育設施情況調查情況統計表
從表1可以看出羅田縣農村中小學體育設施較為匱乏,僅能滿足基本的體育教學需要。這也是我國農村中小學體育設施情況的縮影,目前在中國大部分農村中小學特別是中西部學校存在場地器材不足。沒有標準的田徑場和完善的體育器材,一塊平整的土地就成了學生上體育課的主要場所是常態。

圖1 羅田縣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學歷情況一覽圖
通過實地調查法和走訪發現羅田縣農村中小學體育師資存在比較薄弱的情況,當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大多都是以前地方師專畢業的大中專生。

圖2 羅田縣中小學校對體育投資情況一覽圖
圖2可以看出,羅田縣農村學校對于體育的投入僅僅是能滿足基本教學,能夠完全滿足教學需要的寥寥無幾。
從大的國家戰略層面看,學校體育被擺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來在國家各種大會上不斷提出學校體育這個問題,各級政府也在提高學校體育工作問題不斷出臺政策。旨在形成由政府為主,各方合作、社會參與的學校體育發展模式,加快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校體育發展模式。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我國的體育產業的總體規模和產業增加值在逐年提高。隨著體育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需求增加,體育行業呈井噴式發展,體育產業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也在持續增強[3]。在國家政策的大力倡導和相關政策法規不斷完善的情況下,社會資本將越來越多的來到農村中小學體育上來。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共有小學50多萬多所,中學10多萬所,其中至少一半以上是農村中小學。除了沿海發達地區農村中小學教學條件能基本滿足需求,全國絕大部分農村中小學體育在師資和相關配套設施方面存在問題。這也就為廣大的社會資本進入農村中小學體育產業提供了較大市場。
4.1.1 我國農村中小學體育發展與同期城市中小學存在較大差距。農村中小學體育設施匱乏、體育教師不足且專業技能不高,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村中小學體育的發展,我國農村中小學體育亟待破解瓶頸。
4.1.2 利用學校體育外包的方式來提高農村體育教學質量是可以嘗試的模式。利用有專業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參與學校體育教學,可以有效解決農村中小學校體育長期發展滯后的問題。這種模式可以借鑒吸收,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體育外包新模式。
4.1.3 社會資本參與發展體育事業的政策突破口已打開,在我國農村中小學發展學校體育外包這一做法,在政府政策層面是完全得到支持的。通過借鑒國外學校體育發展的先進做法——學校體育外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體育外包是完全可行的。
4.2.1 政府在管理方面要管控結合
地方政府應該響應國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發展學校體育的精神,根據各地方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地方性法規。積極健全法律法規體系、確實增強監督力量、積極推進學校體育行政管理改革。統籌協調好各方利益,確保學校體育外包工作的順利開展。應該依據我國實際情況,構建起社會體育組織、政府機構與學校之間的“新通道”,避免避第三方機構盲目牟利帶來的過度商業化,最后,通過行政問責制和激勵機制對學校體育外包進行良好的監督[4]。
4.2.2 農村中小學要合理運用國家政策
首先各學校應該認真研究國家針對農村中小學體育外包的政策,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體育外包方案。在全校范圍內對政策進行宣傳和推廣,讓學生了解這一政策。在學校范圍內進行小班試點,讓學生適應新的體育教學模式也可以發現及時問題。先行試點出的問題學校要認真剖析追根溯源,根據學校跟社會體育組織共同研究后對體育外包的具體措施進行修正。另外一方面要協調好本校體育老師的體育教學和社會組織教學的關系,也可以將本校老師列為社會體育組織編外人員,由社會體育組織進行統一培訓和教學管理。可以進一步提高學校體育老師的綜合素質,也可緩和兩者矛盾關系。
4.2.3 承包商要保障學校體育服務質量
對于政府而言,優質的承包商可以物美價廉的體育產品和服務[5]。因此,體育承包商要不斷優化自己的服務質量,在滿足正常的體育教學的需求的同時也要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讓學生愛上體育課形成終身鍛煉的觀念。另外一方面要尊重各地區的鄉風民俗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與學校處理好管理教學的關系。在業務方面可以建立體質測試的跟蹤機制,利用大數據對我國青少年體質做出真實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