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群 丁茂婕
摘要:本文主要以“醫務社工+志愿者+醫務人員”三方聯動模式為研究對象,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方法以及生態系統理論和“身心社靈”全人康復理念,對“醫務社工+志愿者+醫務人員”三方聯動模式進行探究。通過對該模式的分析,闡釋該模式的主要建構與運作,為推動三方聯動模式發展而努力。
關鍵詞:醫務社工 志愿者 醫務人員 三方聯動模式
前言
1946年,“全人康復”概念提出,使醫務社會工作在現代醫療領域中也得到發展。原有的醫療團隊中,醫護人員更多會關注病人疾病本身和診療,常常忽視患者的心理訴求。為了促進患者的全人康復及“身心社靈”的全面發展,一方面專長于心理建設和社會支持的醫務社會工作者就自然而然地加入到醫務人員中,另一方面志愿者因為沒有太多合適的渠道加入醫院系統。由此,鑒于目前成都醫務社工發展的現狀,成都市新都區D醫院在社會急需的情況下,催生出了新的三方聯動模式,即在醫務社工、志愿者、醫護人員三方主體的作用下,形成“實務+研究”的跨專業、跨領域合作形式,從而整合社會資源、醫療資源、社區康復資源,為醫院就診病患及家屬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的全人康復服務。
一、構建三方聯動模式的理論依據
(一)生態系統理論
生態系統理論是在生態系統與系統理論基礎上整合發展起來的,用以考察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交互關系的綜合性理論,該理論強調人在生長的社會環境(比如家庭、社會、機構、社區)看做是一種社會性的生態系統,主要強調生態環境對于人生存和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任何人都不可能獨立于社會而完全成為一個個體存在,會隨著人與環境之間的聯動關系變化而體現出不同的狀態特性。醫務社工服務開展過程中,服務不僅需要聚焦于病患個體,也需要將服務對象所在周遭環境納入病患改善環節中。
(二)身心社靈全人康復理論
全人康復理論認為,一個人的健康,不僅是身體健康,最為重要的就應該是心理狀況良好、社會支持較多、社會角色正向發展。三方聯動模式中,醫護人員為患者進行的治療極大的滿足了患者的身體上的需要;醫務社工從外部和內部去解決了患者的心理情感支持、社會支持網絡體系的困境;志愿者則給予患者陪伴,及時表達關心表達對于患者的同理心極大的填補了患者內心的空白。三者聯動,共同合作分工,讓患者“生理”“心理”“社會”三者之間既互為影響有統一體現的關系,從而最終實現服務對象能力恢復或提升。
二、三方聯動模式的運作
(一)醫護人員、醫務社工、志愿者在三方聯動中的角色
三方聯動模式中,三方之間相互作用,彼此影響,醫護人員、志愿者、醫務社工構成了該模式的主體。其中,醫務社工是連接志愿者和醫護人員的橋梁,處于三方聯動的核心部分,其主要職責是聯合志愿者和醫護人員,發展志愿者團隊及義工管理,整合患者的社會資源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支持。醫護人員在三方聯動模式下承擔著治療者的角色,主要運用專業的醫學知識為患者解決疾病的治療、手術和康復問題,并與醫務社工共同協商患者的康復計劃,同時與志愿者進行合作。志愿者主要承擔為患者及家屬服務的角色,彌補了醫務社工人手不夠和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大的不足,并承擔著潤滑劑的角色,促進三者良性發展。
(二)醫護人員、醫務社工、志愿者在三方聯動中的分工
1.服務層次
在對患者的心理及社會服務中包含了支援性、支持性和治療性三個層次。三方聯動模式下,醫務社工、醫護人員、志愿者三方可以在不同的層次中提供服務。其中醫務社工主要提供支援性服務,為患者提供心理咨詢、情緒疏導、靈性照顧等方面服務;醫護人員則主要提供治療性服務,如醫院內部的醫學健康知識宣講、社區大型義診等活動。志愿者提供支持性服務,運用其自身的專業知識為病友提供多樣化服務,如一對一的個案陪護、醫院內的到診服務等。
2.服務內容
個案、小組等工作方法在三方聯動模式下可以發揮各自的專長。在個案服務中,醫務社工為病患及家屬緩解心理壓力、促進病情適應、鏈接社會資源等,幫助其恢復或提升生活學習工作能力。小組服務中,醫護人員身心社靈的減壓團隊活動可以極大地舒解醫護人員的情緒壓力。社區服務中,通過開展義工服務活動,組建一支穩定的義工隊伍,培育公民志愿服務參與意識。
(三)三方聯動模式在醫務社會工作實務中的運用
1.個案服務介入分析
為了掌握患者的“身心社靈”康復程度,提升個案開展的效率,促進專業之間的融合,建立三方聯動模式的個案服務系統尤其重要。包括:接案前的轉介及發掘潛在案主的個案轉介模式、個案評估及收集資料時的溝通模式、介入過程中的會議模式以及結案后的總結及個案追蹤工作等。個案服務系統在個案工作中的不同階段均需要社工、志愿者和醫護人員的通力合作,由此達成服務的有效性。
2.志愿者團隊的建立與管理
志愿者管理是醫務社工整合社會資源的重要體現,一個完整的志愿者團隊,可以在個案、住院科室、門診、社區等各個方面發揮重要人力支持、技術支持、資源支持等作用,幾乎可以成為醫護人員的“全能幫手”。筆者實習的醫院成立了專門的志愿者管理部門,建立了志愿者管理系統,實現專人專做。醫務社工對志愿者督導、帶領小組、開展服務等有專業優勢,在人力管理、醫療環境、社工手法、非營利組織發展等方面,促進和推動志愿者團隊的建設。
3.病友小組的開展
開展病友小組,對同類型病友進行陪伴和支持,有助于實現患者的全人康復。在這類型的服務當中,以醫務社工為主導,組織和帶領小組,并提前邀請醫護人員、確定小組活動的內容;醫護人員作為專業人員為病友提供康復指導、疾病知識及健康資訊等服務;志愿者則作為小組活動中的補充,協助小組活動開展。醫務社工、志愿者、醫護人員的三方聯動模式豐富了小組與工作坊的內容,對醫務社工在病友的心理和社會層面支持提供了有力的補充。
三、三方聯動模式的積極作用
三方聯動模式實施后,效果較好,有效的解決了傳統模式解決不了的問題,筆者將從患者層面、醫院層面、社會層面來探討其積極作用。
(一)患者層面
1.改善患者就醫環境,促進全人康復
三方聯動模式下,由于社會的不斷進步,病友的需求多樣性,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已經不能再滿足目前的市場發展。醫務社工對于病友“心、社、靈”方面的照顧,醫護人員負責“身體”的照顧,志愿者負責病友的就診期間的陪伴與關愛,極大的實現了病友的“全人康復”狀態。醫院里面布局的復雜性會讓剛入院的病友產生恐懼以及摸不清方向的無奈,那么志愿者的導診服務就極大的解決了問題。
2.提升患者對醫院的適應性
消毒水充斥著冰冷的病房,這一切都讓剛入院的病友對于醫院的環境產生著厭惡及排斥情緒,這種非理性情緒也會極大的影響著病友的康復。從筆者的調查結果來看,對于目前D醫院所在的科室進行的三方聯動模式服務中,85.71%的患者認為在醫院的治療中感受很好,患者的態度認為三方之間的合作極大的方便了患者的就診,人文因素的加入讓患者的住院更加舒心。三方聯動模式豐富了病友入院期間的活動內容,消除了患者對醫院的不良印象,更好地促進身體疾病的恢復。
(二)醫院層面
1.調節醫患糾紛,促進醫患關系和諧
筆者所調查的45位醫護人員,都是醫務社工合作過的骨科住院部科室和產科門診的工作人員。在三方聯動模式下,病友對于醫護人員的理解增加,在護士節、醫師節等慶典活動時,病友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去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感謝,100%的被調查群體都有談到醫患矛盾有所下降。
2.增強醫院的人文氣息
三方聯動模式下,患者的文化生活得到擴展,社區的感受與家的溫暖得以體現,醫院不再是冰冷和冷漠的治療場所,而是邊治療邊生活的地方。醫院里面充滿了人性的最溫暖的光芒,病友與醫護人員之間的關系也豐富了起來。
(三)社會層面
1.完善醫療服務體系
三方聯動模式以“全人康復”為指導理念,為病友開展情緒支持、心理疏導、政策咨詢等多維度的服務,獲得了病患、家屬及社會的肯定,“全人健康”服務是對“有病醫病”的傳統生理治療的補充,極大的提升了醫院社會服務能力,促進醫院的人文關懷,讓醫療資源最大限度的合理化。
2.推動醫務社會工作本土化發展
成都市新都區D醫院探索的三方聯動模式有助于聚集醫療服務資源,對成都市的醫務社工模式來說是一種本土化的探索,更好地關注患者社會層面的需求,為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構建了強有力的社會支持網絡,極大的推動了成都市醫務社會工作的本土化發展,為我國醫務社工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四、結語
“醫務人員+醫務社工+志愿者”三方聯動模式的探索有利于推動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有助于有效調節醫患矛盾,促進醫患關系和諧發展。醫務社會工作在我國的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筆者正是基于成都市的現實背景下對三方聯動模式進行研究,成都市,尤其是新都區D醫院在社會工作項目實施過程中,關于三方聯動模式的應用,醫務社工如何將模式進行改進,如何更好的對模式進行完善和推廣,都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探索和思考。
參考文獻:
[1]劉繼同.《醫務社會工作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P3-P4.
[2]許莉婭.《個案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P264-P265.
[3]劉繼同.《醫務社會工作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P38.
[4]張卓華.《專業引領,協同發展——深圳醫務社會工作10年本土實踐》,中國社會工作???017年第306期,P22.
[5]王彤.《上海市醫務社會工作與醫院志愿服務聯動現狀分析》,中國社會工作專刊,2017年第9期,P60—P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