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佳 張維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高校育人全過程,工科專業課作為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在工程認證的大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輕化工程專業結合本校特色,將課程思政建設作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本文以輕化工程專業課程“染料化學”為例,對專業課程思政目標的提煉及專業課程思政育人元素挖掘等方面提出了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專業課程 染料化學 思政元素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教學的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其全過程。直至2020年教育部印發頒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各高校結合實際切實認真貫徹執行。
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自2002年將河北省“大紡織”學科體系教育資源高度集中,學院成為河北省唯一的紡織產業鏈學科集群基地。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大背景下,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輕化工程專業結合本校特色,深入研究輕化工程專業的育人目標,深度挖掘提煉,拓展專業課程的深度廣度。在課程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將“價值塑造”貫穿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過程中,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1.專業課程思政目標的提煉
有研究者認為,課程思政是以育人為最終目標,各專業課程為主要載體,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通過管理、運行及評價等方面統籌教學資源,以此來提高專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價值觀滲透意識和滲透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課程思政”在引導學生塑造獨立人格、提升道德品行及培育公共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價值。
在社會多元化的復雜背景下,單純依靠思政課程的設立對大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具有很強的局限性,與“三全育人”一體化育人體系的構建背道而馳。而在思政理論課改進中加強,提升教學針對性,滿足當代大學生成長期待的同時,將思想政治理念的“價值引領”貫穿于大學生整個培養過程,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協同增效,同向同行,才符合時代發展規律。專業課授課過程中貫穿思政元素也使得課程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更有溫度。
工科專業課作為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在工程認證的大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專業課程要秉承“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中心”的根本主線,深化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輕化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從自身的學科體系出發,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內容,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支撐,積極延伸拓展,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從廣度和深度雙向開發,合理構建課程體系,撰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本“紅色教案”,積極促進“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戰略轉移。輕化工程專業課程思政目標的設立導圖如圖1所示。
2.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內容可從名人軼事、講故事中引出,可從警示性問題與失敗教訓中分析,可從專業內容與哲學思想的交叉中切入。
2.1愛國情懷:秉承愛國傳統、胸懷科技興國報負
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我清政府以慘敗告終,沉重的歷史迫使我們反思。軍隊的服裝配置從側面反映出國家科技水平。八國聯軍頭戴紅帽子,而我們當時還身著顏色灰暗的土工布。19世紀中葉,英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從紡織業開始的工業革命,國家實力得到空前發展,我國雖然經過了洋務運動,但科技仍沒有作為第一生產力。只能依靠人力、手工,沒有合成染料,只能用一些天然有色成分進行紡織品的著色。通過回望專業發展歷史,激勵學生愛國情懷,激發學生報國情愫。
2.2中國故事:擴大知識視野,確立人生觀
時下當紅“中國文化輸出者”李子柒在2020年3月推出新作:藍染。該視頻對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從一顆蓼藍種子到藍印花布衣,將中國傳統的藍印工藝,唯美的呈現在大家面前。李子柒的視頻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向世界傳遞出我們堅定的中華文化自信。
該案例與“染料化學”課程中的“還原染料”章節緊密相關,公眾人物的引導作用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專業知識的融合更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講好中國故事,從故事中讀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學生在熱血沸騰中掌握了專業知識,樹立了文化自信。
2.3 奮斗精神:確立為崇高目標終身奮斗的理念
河北科技大學是緊緊圍繞“致力于人的全面發展,服務于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辦學宗旨。建校以來,幾代科大人櫛風沐雨、薪火相傳,學校在與國家發展、人民需求、學生成長同向同行中,在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同頻共振中,實現了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進步。
輕化工程專業自1981年開始招收本科生,時下8位教師一手籌建,從實驗室建設到師資隊伍建設,再到學生培養方案設定,無不積聚了第一代輕化人的心血。1985年送走第一批畢業生,服務于石家莊市常山紡織集團下屬印染廠,有效推動區域經濟建設。自此以后,輕化工程專業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在變性淀粉、雙氧水穩定劑等方向的研究全國名列前茅,為河北科技大學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在授課過程中將老一輩輕化人的奮斗精神滲透到教學內容中,激發學生勇擔重任、薪火相傳的昂揚斗志。
2.4 科學的發展對辯證唯物主義過程論思想的驗證
早在19世紀60年代合成染料被發明以后,人們對染料的顏色和結構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各種理論。這些理論從發色團理論到醌構理論,直到量子力學的發展使人們對物質結構的認識有了新的突破,形成目前普遍認同的量子學說。從染料顏色和結構關系的理論發展完美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過程論思想: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的,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規律。量子學說這種新事物更合乎歷史發展總趨勢,它取代了早期的發色團學說及醌構理論等不能從本質上說明發色問題的舊事物。
第一,量子學說符合科學發展的前進方向。第二,量子學說以早期理論中發色團和顏色之間關系為基礎,用量子力學的觀點從本質上解釋了結構和顏色的關系,添加了一些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東西,因而具有舊事物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完美解釋了堿性孔雀綠有發色團和助色團卻沒有顏色,碘仿無發色團卻有顏色的現象。
2.5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工匠精神”包含了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內容。紡織工業最初不是由科學家們作出的,多半是經濟刺激有才能技工完成的。1870年后,科學大大影響工業,并且成為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紡織工業需要一代一代的紡織人敬業、精益、專注和創新精神來推動產業的發展、轉型和升級。分散染料的三原色之一分散藏青S-2GL占據了分散染料市場的半壁江山,其中一重要的中間體早期一直依賴于進口,進口產品只能拿到有效成分的10%的乙醇溶液。我國一位長期從事染料合成的車間技術操作工,高中學歷,憑借多年的技術經驗及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成功合成出有效含量98%的固體顆粒,獲得國內外紡織企業工作者的贊許。
結論
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大背景下,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結合校本特色,將課程思政建設作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輕化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從自身的學科體系出發,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內容,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支撐,積極促進“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戰略轉移。專業學位課“染料化學”課程中建議從不限于名人軼事、警示性問題及哲學思想融入三種方式將愛國情懷、中國故事、奮斗精神、工匠精神、辯證唯物主義過程論哲學思想潤物無聲的對學生進行價值塑造。
基金項目: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教育教學研究重點資助項目“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染料化學課程中的創新與應用”(編號:2019Z07);河北科技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專業英語模塊化課堂教學路徑設計與實踐研究》(編號:2019-ZDB09)
參考文獻:
[1] 楊國斌 龍明忠.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J] 中國高等教育,2019,23:15-17.
[2] 委華 張俊宗.新時代高等教育課程思政的理論基礎[J] 國高等教育,2020.9:19-21.
[3] 高燕. 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7,15/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