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孫松 李躒鑫 趙夢凡 陳蕊 林之菡 皇甫新月
摘要:為了培養新時代高級應用型護理專業人才,以專業認證為契機了解我校本科生專業認同及其學業成效情況,對其基本情況、學習成效和自我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調查。采用指標分析法對回收的495份調查問卷進行數據分析,構建我校本科生專業認同模型指標與學業成效聯系體系進行相關問題分析,探究我校人才培養模式中學習成效與專業認證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響關系,并提出相關的建議對策,為探索高校人才培養及專業認證奠定基礎。
關鍵詞: 護理 本科生 專業認證
隨著我國護理本科教育的普遍開展,各高校對護理專業本科生的教育也逐步展開,社會對于護理專業學生需求的增大也為護理學本科教育創造了良好的辦學契機,所以注重護理本科生的專業認同是本科培養目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專業認同感能夠影響其學習心理和專業發展,所以專業認同教育是大學生學習教育的必需環節,也是素質教育重要內容之一。了解學生的專業認同現狀和特點可以幫助高校有效發揮資源優勢,調整教育方案和傾斜重心,提高學習成效和職業規劃認同的有效性。
為了解我校護理專業本科在校生的專業認同情況,探究建立專業認同與學業成效的聯系機制,對我校醫學院護理專業本科在校生的基本情況、職業認同和學業成效等方面進行調查,通過調查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推動護理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教育的發展,為護理專業通過護理學專業認證提供一定的經驗借鑒。
一、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研究遵循自愿及知情同意原則,以石河子大學醫學院護理專業在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分層隨機抽樣,發放500份調查問卷,回收答卷495份。調查的495名護理專業本科生中,來自農村(含鄉鎮的)的學生有276名,占55.7%,來自城市的學生219名,占44.3%。調查對象分別是護理專業大四、大三、大二、大一四個年級的學生,男女比例為23:77,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比例為6:94,年齡在18-20歲之間的有244人,21-25歲之間的有245人,調查對象年齡均在21±4歲。
(二)研究方法
本文參考上海第二軍醫大學護理系郝玉芳等人研究的瑟斯頓等距量表法結合《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設計調查問卷,綜合學生基本情況、專業認同及滿意度三個影響因子對護理專業在校生的專業認同感和學業成效進行評價分析。為確保問卷的有效性,通過測試調節問卷的效度和信度,經過反復調整最終確定問卷最終版。調查數據采用錄入excel表格后建立數據庫,利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結果為我校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及專業認證提供參考依據。
二、護理專業認同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一)在校生專業認同感情況統計
本次調查包括基本情況、專業了解程度、專業情感、學習成效、自我滿意度五個層面進行統計分析。基本情況包含性別、年級、專業、父母學歷等信息,專業技能方面包含了解程度、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師滿意度4個子因素,專業技能方面包括人性化管理、制度管理、溝通交流、第二課堂、思政教育、職業生涯規劃6個子因素,學習成效方面包括克服困難、努力程度、學習質量、預期目標、完成時間、學習效率、關系融洽、合作情況8個子因素,自我滿意度包括對本校、專業、社會評價以及意愿值4個子因素,四個調查方面共22個子因素,采用Likert計分法,各子因素分數越高,表明專業認同感越高。
采用客觀調查與層次分析結合的方法,從五個方面和22個子影響因素進行統計分析,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得到,專業了解層面護理專業本科在校生對就業前景、專業了解程度自我感覺還比較滿意,對于學院的課程安排設計、購買教材的使用等情況滿意度也在90%以上,但是學生對于個人的溝通交流能力略顯不滿,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方面需要進一步提高,總體來說護理專業的在校生對專業的認同感偏低,學習成效也相對不高。
(二)在校生專業認同感現狀分析
工作時職業認同的獲得的前提是學生時代專業認同的激發和培養,所以在校生專業認同感不高就會間接影響入職后的職業認同感的獲得。通過調查能夠看出,學生自我學習成效的下降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專業認同感的獲得,溝通能力的欠缺以及學習質量的下降會大大減少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第二課堂參與度的降低也會打消學生的自信心、責任心,從而影響學生專業認同感的培養和獲得。
學生認同感的獲得與年級分布和教育方案密不可分。大一的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了解程度相對較低,因為對專業認同的概念沒有確切的定義或者是還沒有形成,所以專業認同感相對較低,隨著年級的不斷增長,大二、大三年級的學生相對大一年級的學生對專業的了解程度明顯增高,職業認同的增長相對較小。大四的學生因為環境、面試等各種因素專業認同滿意值下降,造成整體學生對護理專業認同滿意度普遍偏低的現狀。
1.專業認同存在的性別差異
從報告可以看出,116名護理專業的男生中51.72%的學生平均成績在71-80分之間,35.34%的男生是在60-70分,也就是說87%的男生平均成績是在70分左右,只有少部分12.93%的男生成績在81分以上(包括81分);在專業了解程度方面379名護理專業的女生當中,63.59%的學生平均成績在71-80分之間,21.34%的女生是在60-70分,總體來說84.93%的女生平均成績是在70分左右,18.47%的女生出成績在81分以上;在專業了解程度方面滿意度為96.45%,課程設置方面滿意度為98.61%,對專業的總體滿意度為92.96%,喜歡護理專業的比例占到88.35%。
醫學生專業認同的影響因子有情感認同和認知性認同,陳翠華認為情感認同水平高于認知性認同水平的原因就在于感情的發生是最快的,喜歡某個專業就在一瞬間,而后再驅動其從理性上認識、了解該專業,并逐漸接受認同。中國由于文化影響大部分學生選擇專業時,參考父母的建議和意見者居多,多采用認知性認同。根據此次調查對象分析能夠看出,護理專業的男女比例失衡,因為男女在情感認知、理性認知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女生的專業認同感相對男生都普遍較高。
2.專業認同感普遍較低
從調研報告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本校的評價還是比較高,有20.63%的學生群體對護理專業的評價非常不滿意(且男生占比較多),整體學生的努力程度是89.49%,對發展前景不確定的學生占20.59%,對專業的喜愛度為88.69%(其中包含22.63%的不確定數),自我學習質量滿意度為82.64%。
根據調查顯示,隨著年級的增長對專業認同感的影響具有正向增長趨勢。護理專業的本科生同學關系融洽程度和合作情況比較好,但是自我學習質量滿意值、對本專業的社會評價以及意愿值也相對較低,且不同年級對職業認同也存在顯著差異,隨著年級的遞增,學生對專業的滿意度逐漸從89.61%下降到70.52%。從這個數據能夠得到,學生整體對本校的評價還是較好,對于專業知識中課程設置及教材使用方面評價較高,但是專業技能中溝通交流、思想政治學習方面還存在缺陷,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習和鍛煉也仍需加強。從側面體現出我校人才培養學生專業認同方面注重鍛煉學生技能、提高學習成效方面有待加強。
三、討論
專業認同作為影響大學生專業學習心理和專業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受到了我國研究者的高度重視。我國大學實施的是專業分類學習,專業指引著大學生的學習方向。大學生是否喜歡自己的專業、對所學專業的認同感成為影響大學生專業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因素。通過此次調查可以看出,護理專業本科在校生的學業成效評價與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基本保持一致,但學生專業認同的獲得感略顯偏低處于中等程度以下,且專業認同在性別和年級分布上存在明顯差異,與學習成效存在交互作用。
我院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調查中對于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滿意度也相對較高,但學生對于學習成效中自我學習質量、達到預期目標和學習效率等方面評價較低,一方面是由于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不夠強烈,學習策略和學習動機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我校針對醫學生的學風建設,通過提高認同學習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方面加強培養。
1.以學習策略為指導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學習策略是影響學生學習行為和學業成效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分為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自主學習時宏觀學習策略的運用會增加學生的學習成效。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我院護理專業本科在校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欠缺,旨在今后的人才培養方案中不僅要抓好基礎知識的扎實培養,更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課堂教育和實踐教學兩方面入手,利用新的教育教學工具和手段來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動機和專業認同方面產生正向的積極影響。
2.以科研項目為核心提升專業認同水平
科學研究作為護理學專業認證中的一項評價檢測指標,影響到學生科學思維邏輯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鍛煉,也是能夠提升學生專業認同的重要影響因素。學院今后將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通過開設科研相關的課程,提高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重,加強大學生科研課題和實驗創新等項目的設立,鼓勵學生通過參加創青春、SRP、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項目,提升學生科研意識素養能力,提高護理專業學生在科研和創新活動方面的參與度,結合學院專業特色和學科建設現狀有效地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從而提升自我專業認同水平。
基金項目:石河子大學醫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立項(YXYJG-2019-07)
參考文獻:
[1]郝玉芳. 提升護生職業認同、職業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第二軍醫大學,2011.
[2]稅亞男.社會工作專業本科學生專業認同度研究——基于西北地區Z校的實證研究[J].新西部,2020(08):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