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高中化學教學以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并重能力為主,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化學知識與生活建立聯系,重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以及理論知識的運用。“化學平衡理論”作為高中化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在開展這方面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落實了基礎知識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深入剖析其中的原理,強化學生理解和吸收知識。本文就以“化學平衡理論”為例,對高中化學的相關教學對策展開研究。
【關鍵詞】高中化學 “化學平衡理論” 思考
“化學平衡理論”作為高中化學的三大基礎理論之一,在高中生化學學習過程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也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難點。但是,過去高中化學教師在開展這部分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基礎知識的挖掘不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和知識點的理解不透徹,這在很大程度影響了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發展。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教授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應該將理論與實踐并重,從整體上提升學生在這部分知識上的掌握效果。
一、化學平衡概述
化學反應是高中化學學習的主要內容,化學反應的可逆性普遍存在于化學反應之中。化學反應具有可逆性,并且這種可逆性具有普遍性,在一定的條件下,兩個相反進行的反應趨勢具有很大差異,但是,很多反應在相同條件下,都能夠左右同時進行,這就是所謂的可逆反應。而化學平衡理論作為高中化學中的重要內容,在高中生化學學習中具有指導性、基礎性作用,是高中階段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三大基礎理論之一,也是鹽類水解、電離平衡等知識點學習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化學知識點。化學平衡理論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的過程中會遭遇一些困難,為了能夠保障學生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實效。高中化學教師對這部分知識的講授較為關注,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優化和提升“化學平衡理論”教學也顯得更加重要。
二、加強高中化學“化學平衡理論”教學策略
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從內容上層次更深,在學生實踐應用能力與理論掌握方面要求更高,基于上述“化學平衡理論”概述,下面對高中化學階段這方面的相關教學對策進行分析:
1.結合多媒體技術,講清化學平衡基本概念
在化學平衡理論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基礎概念的講授,其中包括可逆反應、不可逆反應、正反應、倒反應、化學平衡以及化學平衡移動等內容,這些概念學生必須要扎實記憶,并且能夠充分理解其中的內涵,這樣在涉及到這些基本知識理論的題目中才能夠自如應對。一般的化學反應,嚴格的說,都具有可逆性,只不過有的反應,兩個相反趨勢相差比較大。

2.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生學習視野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網絡技術與高中化學教學的結合也更加緊密,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和完善化學教學內容,利用網絡平臺搜集和整合化學教學資源,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效果,達到更好的化學教學效果。教師從課本內容出發,合理選擇網絡資源,這是提高“化學平衡理論”的教學效果。具體分析:教師結合材料選擇網絡資源進行教學補充,教材編制內容需要新穎的化學知識內容進行補充,網絡資源更新比較快,知識表達也更加新穎,兩者互補能夠更好的提高化學教學效果;選擇網絡資源要具有一定趣味性,利用這樣的網絡資源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比如:引入酸堿平衡、氧化還原平衡等,充分利用這些網絡資源進行詳細講解,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化學平衡理論”的內容已經應用。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從學生熟知的鋼鐵的生銹和節日燃放的煙花”等素材進行情境導入,這樣不僅能夠將化學知識與生活建立聯系,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了解到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拓展學習視野。同時,教師組織學生結合網絡資源,組織學生進行獨立探究學習,引導學生運用化學思維處理網絡材料。
3.發揮學生學習主觀性,深入理解化學平衡理論
在學習“化學平衡理論”的過程中,學生主觀能動性非常重要,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完善學生的學習思維。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在高中化學學習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利用和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理解“化學平衡理論”的內涵。
比如:“勒夏特列原理”作為化學平衡移動方向判斷的總結,而且也指出了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是為了削弱外界條件改變,也就是外界加壓平衡就向能減壓的方向移動;增加某物濃度平衡就向能使該物濃度減小的方向移動;升溫平衡就向能使溫度降低(吸熱)的方向移動,而且還指出平衡移動的結果是對外界改變條件的減弱而不是抵消。強調是“減弱”,雖然平衡移動了,但變化后的相關量比原來有所增大。
另外,在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過程中,教師要給與學生更多自主思考與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能夠通過深入的思考,理解和體會到理論的內涵,進而為自主學習奠定基礎;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及學生個體差異性,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遭遇的困難,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為學生講解“化學平衡”的重點、難點,通過點撥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效果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結束語
高中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化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強化學生理論知識積累,也要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尤其是在重要定理、重要理論的教學中,教師更加應該從理論、實驗、能力拓展幾個方面入手。本文主要是針對高中化學的重點、難點———“化學平衡理論”教學對策進行分析,從中可以發現化學平衡理論是化學的重要理論之一。對這一理論學習掌握的如何,直接影響到對其它理論的學習。中學化學教學大綱和高考復習大綱中都把它作為中學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內容。高中化學教學還要將教材作為基點,吃透教材,結合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奠定高中生化學基礎,提高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玲玉.化學平衡概念量表的開發與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錢麗娟.化學平衡教學中提升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3]呂霞.“化學平衡原理”意義建構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4]劉茹楠.“化學平衡”學習難點成因分析與教學設計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5.
[5]張利琦.關于高中化學教師對化學平衡移動學科理解的探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郭志華(1983.03-)女,安徽宿州人,本科,一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作者單位:安徽省宿州市泗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