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視新聞改革逐漸深入,時政新聞在播報形式和內容的形式化與刻板化上已經得到了明顯改進,但是時政新聞民生化還需要持續加強。時政新聞民生化能夠從全新的視角來讓群眾獲取實時政治信息,從而有效抓住觀眾的眼球并提高時政新聞類節目的收視率。
充分滿足觀眾需求。隨著人們生活的日益豐富,人們對于更加豐富且更加多元化的新聞內容產生了新的需求,但是電視時政新聞傳播的改革力度卻跟不上人們需求,因此兩者之間就產生了矛盾。這一矛盾在限制群眾參政議政的基本需求和知情權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電視行業的轉型與發展。電視媒體時政新聞民生化不僅能夠消除群眾與政府之間的溝通障礙,也能夠讓群眾知曉更多實時政治的最新資訊,保持民眾對于實時政治資訊的知情權,滿足民眾參政議政的基本需求。時政新聞民生化也能夠引導電視媒體從人民的角度來解讀國家政策,制作出更多人民群眾喜歡觀看且能夠持續觀看的電視節目。
提高新聞產品競爭力。電視媒體的時政新聞節目不僅要與同行業所有電視臺的同類型節目進行對比和競爭,也要與臺內其他類型比如娛樂、體育、文化類節目進行競爭,電視臺數量的增加以及電視節目種類的增多讓時政新聞類節目面臨著較大的收視挑戰,再加上蓬勃發展的新媒體更是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了非常大的收視壓力。為了持續提升電視臺時政新聞類節目的收視率,電視臺要持續推進時政新聞民生化,牢牢鎖定觀眾群,從而提高收視率。時政新聞民生化是提高收視率的有效途徑,之前時政新聞的信息量多且豐富,但是由于表達的語氣以及方式過于嚴肅和刻板,所以無形中就影響了眾多觀眾的觀看效果,難以引起觀眾的認同以及共鳴。在眾多電視臺開始推行時政新聞民生化舉措后,信息播報的方式和語氣的表達等也更加貼合觀眾的心意,更容易走進觀眾的內心從而引起他們的共鳴,在實現時政新聞訊息有效傳播的同時也讓觀眾能夠獲取到更多有價值的新聞資訊,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以及觀眾的理解度。
播報形式較為單一。目前時政新聞播報形式較為單一是影響時政新聞類節目收視率和觀眾持續關注的重要因素,很多時政新聞節目在播報時基本上都是追求速度和效率,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傳遞出較多信息,這種播報方式雖然能夠保證觀眾一次性獲取更多的新聞資訊,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卻忽略了觀眾對于資訊的深度解讀需求,讓很多新聞素材的內在價值并沒有被充分發掘出來。電視臺的主持人在主持時政新聞類節目時主要采用直播和現場連線這兩類報道方式,主持人與現場采訪的記者通過實時連線來向廣大觀眾介紹現場的實際情況。此類報道方式雖然能夠保證時政新聞報道的及時性和時效性,但是卻不能夠從群眾的角度來對時政新聞進行深度評價,視頻連線報道更像是敘述并沒有加上有見解的解讀。
報道內容有待豐富。新聞主要分兩類,一類是時政新聞,另一類是民生新聞。在新聞的重要性排名上,雖然民生新聞要落后于時政新聞,但是在收視率上民生新聞卻不低于時政新聞,主要原因是人民群眾對自己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和對自己切身利益有關系的事情會給予較多的關注,相反對于那些離自己生活較遠或者較難理解的時事政治新聞資訊以及國家政策等關注度并不高。時政類新聞雖然在整個新聞報道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其內容與人民群眾的生活聯系并不如民生新聞那么密切,因此很多觀眾在觀看時政新聞時很難引起共鳴,也很難激發自己持續關注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突出時政新聞的服務性。因為人民群眾對于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事情(子女教育、醫療和養老)以及自身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情能夠給予較高的關注度,所以時政類新聞要以這兩部分內容為核心,突出時政新聞的服務性,引導群眾從時政新聞中發現與自身切身利益相關的信息,從而提高時政新聞的受關注度。目前國內眾多電視臺開始推出多種形式的民生新聞節目,在節目中播報的民生新聞都比較貼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觀眾能看得懂也能聽得明白,并且愿意持續關注這些節目。這些民生類新聞節目每次播報的時長在30分鐘左右,圍繞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實際生活來播報新聞內容。時政類新聞要突出服務性的特點,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
以遼寧衛視《說天下》為例,這是一檔區別于其他時政新聞資訊播報的節目,主要圍繞“說”字做文章的新聞脫口秀。此節目將時政新聞的嚴肅性與主持人的娛樂形象結合,讓觀眾在理解國家政策和實時政治資訊的同時也能夠從中體會到一絲幽默感和詼諧。與此同時,《說天下》節目圍繞民生做文章,不僅會播報國家政策類新聞資訊,也會播報人民生活類新聞,在傳遞國家政策的同時也將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生活信息傳遞出去,實現了政治與民生的合理搭配。
時政新聞要體現人性關懷。時政新聞類節目要想提高收視率必然要將人性關懷排在重要的位置,這既是新聞發展的規律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導向。第一,時政新聞內容應當貼近人民的實際生活。時政新聞的內容應當增加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體現出對人民群眾的關懷。第二,時政新聞的鏡頭語言要更加平易近人。時政新聞類節目在進行播報時應當注重給觀眾體現平易近人和娓娓道來的感覺,而不能讓觀眾感受到強烈的壓抑感。
目前有很多電視臺時政新聞類節目的工作者習慣于在播報時政新聞時強調文字訊息的傳遞而輕視新聞信息的解讀,觀眾不能夠獲取到有利的信息就會影響到新聞傳播的效果。時政新聞的民生化是讓時政新聞能夠更加貼合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拉近國家政策與人民之間的距離,讓人民群眾能夠從時政新聞中獲取更多有益于個人工作或生活生產的信息。時政新聞民生化就是要有效激發人民群眾內心的共鳴,時政新聞類節目在播出時應當以老百姓關注的新聞點為核心不斷轉變和改革報道方式和報道角度,學會換位思考,從人民群眾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了解人民群眾的關注點,努力尋找時政新聞報道與人民群眾在思想與情感上的契合點,縮短時政新聞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
堅持節目立場,堅守責任底線。《焦點訪談》是我國時政類新聞節目的標桿和旗幟,從1994年開播至今持續受到觀眾的關注,并發展成為當前國內最受歡迎的時政新聞節目之一。《焦點訪談》成功的原因是因為它擁有堅定的立場并堅守新聞媒體傳播事實的責任底線,對于一些涉及多方政治利益的事件都敢于真實地去報道和揭穿。《焦點訪談》給人民帶來的是公平與正義的事件,所以就在人民群眾中形成了了良好的口碑,讓越來越多的觀眾能夠持續關注該節目。因此,未來其他電視臺的時政類新聞節目就要堅持節目立場,堅守責任底線,敢于揭露事實真相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在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報道時要客觀公正地分析,讓時政新聞更加切合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更容易引起和激發人民群眾的共鳴。
《民生面對面》是慈溪市一檔電視時政類節目,在當地很有知名度,關注的都是和民生關系密切的內容,并且將鏡頭對準政府部門,將這些部門解決問題的態度與水平真實地呈現出來,倒逼干部有責任有擔當,積極落實節目中出現的民生問題。其中有一期節目聚焦“文明城市”的話題,節目組通過暗訪來揭示垃圾分類、流浪狗、舊校區改造等存在管理漏洞的問題,對百姓關心的問題進行報道,并且將主管部門的作為放在鏡頭前,充分給予曝光度,讓老百姓確實看到節目的監督力度,大大提升了受眾對節目的好感。
綜上所述,時政新聞是電視新聞節目的主要組成部分。時政類新聞節目不僅向人民群眾傳遞時事政治信息,也向人民群眾展現電視臺節目的立場,未來電視時政新聞節目要越發突出服務性和人文關懷的特點,積極提高時政新聞的收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