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村,位于襄汾縣城南5公里的地方,距臨汾市35公里,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傳統村落,以發掘出我國歷史上舊石器時代的化石“丁村人”而聞名中外。20世紀50年代初,由專業考古人員成立了挖掘隊,在丁村進行了考察發掘,整體的挖掘范圍長11公里,寬5公里。經過挖掘隊的不懈努力,發掘出深埋于黃土下10萬年之久的丁村人牙齒化石,以及當時使用的打制石器,這為舊石器時代初期的文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世紀80年代,臨汾市政府和文化機構合力在丁村創辦了中國第一座漢族民俗博物館,該館以被列為“國家級保護單位”的民居為展覽場所,場所內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曾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游客的慕名觀賞。2006年,丁村通過和陜西韓城黨家村進行聯合,丁村民居建筑群借助“山陜古民居”名義,成功躋身“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丁村這座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悠久,旅游資源豐富,具有不可估量的旅游發展前景,但是當地并未發揮自身優勢對村落的文化價值進行合理開發和適當宣傳。現如今,每年來丁村研學觀賞的游客越來越少,丁村的旅游開發仍處于自發狀態,沒有形成規模與產業。而隨著互聯網媒介的不斷崛起,旅游宣傳的形式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宣傳不再僅限于過去的電視廣告形式,微博等社交軟件的宣傳效果較之傳統的宣傳有過之而無不及,丁村應借助新生互聯網的作用,在宣傳模式上進行創新,力求通過多樣化、全方面的宣傳形式為村落發展注入能量。
對于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村落而言,建立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傳統村落的品牌建設方面,湖南鳳凰古城的品牌建設成為其他村落爭相模仿的對象,鳳凰古城將中華國粹元素融入宣傳語:“鳳凰,在沈從文的書里,在黃永玉的畫里,在宋祖英的歌里,在譚盾的琴里,在羅洗河的棋里”,成為宣傳語中的經典之作。丁村在品牌樹立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文化定位,制定最能體現當地特色、引游客注目的宣傳口號。
4月21日,QuestMobile發布了《2020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大報告》,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數已突破11.56億”。毫無疑問,在信息傳播方面,互聯網渠道的作用不可替代,這為村落宣傳、品牌打造提供了新的機遇。丁村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大力宣傳自身的傳統特色,組織較大規模的節日活動,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參與當地的民俗活動,最大化滿足游客的旅游體驗。同時丁村可以尋求和國內旅游類網站之間的合作,如攜程等APP,開通線上購票渠道,不僅為游客購票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在無形中達到了宣傳效果。
如今,網民紛紛通過“網絡搜索”獲取信息,“眼球效應”被不斷放大。據統計,截至2020年3月底,作為全球用戶規模最大的獨立社交媒體公司新浪微博月活躍用戶已達5.5億,日活躍用戶達2.41億。因此要善用社交平臺,利用社交平臺全民生產和參與的特點,激發用戶自發生產和傳播的行為。
丁村和平遙古城同處山西境內,在借用社交平臺的宣傳方面,平遙古城較丁村來說成效顯著,為丁村提供了借鑒的模板。平遙古城開通了專屬官方微博,粉絲數量高達17萬之多,其微博互動頻繁,發布的微博數量達16000余條,其內容多為古城風光、旅游攻略,而且還創建了討論量較高的微博話題“古城君講故事”等,這種宣傳方式達到了良好的效果。丁村可以此為鑒,在網上打造具有專屬特色的官方微博賬號,通過和相關旅游類微博大V之間的轉發互動,制造新鮮玩法,為網友呈現更加豐富有內涵的景區內容,積極傳播古村落的品牌。同時還可以開通官方抖音賬號,游客通過短視頻產生沉浸式體驗,讓用戶通過移動終端沉浸到虛擬場景,實現虛擬的身體“在場”。重慶的洪崖洞夜景、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和“摔碗酒”,都是因為借助了抖音的紅利期成功實現了營銷。此外,還可以開通微信公眾號,介紹丁村的歷史文化背景、神話故事傳說等,內容的呈現方式不僅限于文字,可以通過動漫、短視頻等更能迎合網民的審美和娛樂,通過運用各種平臺,全方位展示丁村文化,最終達到宣傳的目的。
在景觀逐漸觸及新媒介的過程中,粉絲是需要特別關注的一類媒介生產者,粉絲群體大致可分為以下兩類用戶:一類粉絲出于文化責任以及對現實的考量進行意義生產,比如觀賞引人入勝的旅游勝地引起了這類粉絲自發進行微信發朋友圈打卡的行為。還有一類情況較為復雜:這類粉絲借助一定的媒介,如數碼相機、智能手機等,通過視頻制作APP在短時間內制作出內容精美,堪稱“大片”的短視頻作品,其作品在抖音、快手、微信、微博上迅速傳播開來,通過裂變效應讓點擊量迅速飆升,這個行為又會調動之后觀看的用戶發表心得和評論,當用戶留下喜好特征時,系統就會根據大數據,對有旅行愿望的潛在游客進行大量相似視頻的感官刺激,從而激發用戶產生現實旅游行為。
約翰·費斯克曾分析說:“為了流行,電視必須抓住形形色色的觀眾,而且為了被他們選擇,電視必須是開放的文本。”因此,通過拍攝電視節目、參與影視制作是推廣丁村旅游形象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廣泛發動丁村的粉絲群體,以自身參與的方式進行創作,拍攝微電影、紀錄片,創作原創歌曲等,都可以對村落的宣傳起到輔助作用。
近年來,人們對IP并不陌生,文學作品打造成劇本改編成電視劇,引起的粉絲效應不言而喻。要想在現代社會最大限度地保留古老的文明,就需要源源不斷地為古老文化注入生機活力,不能將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等同于簡單的文化展示,而應該借助現代化手段對其進行相應的包裝。丁村除了具有悠久歷史的物質文化遺產,也保留有人類智慧的結晶——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手工土布技藝、傳統剪紙藝術、面塑以及具有晉南特色的當地民俗,這些多樣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取之不盡的旅游資源。丁村可以合理設計豐富的旅游互動項目,讓游客更近地體驗古村落文化,感受古老文明的魅力。
早在2007年春節期間,鳳凰古城就推出了多項民俗表演節目:萬盞紅燈耀古城、春節民俗體育大比拼、民間戲劇鬧新春、獅子舞龍秀,不僅為游客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文化、民俗、藝術等知識的傳播也很好地融入進去。鳳凰古城珠玉在前,丁村可以進行適量的借鑒,在重大節日期間推出具有鮮明特色的主體活動,如“全民學剪紙”“體驗土布制作技藝”等活動,邀請游客一同參加,游客自己參與設計出的產品可以進行贈送,從而提高游客的參與度、滿足其體驗需求。活動過后還可以收集游客反饋并積極改進活動安排,逐漸達到活動日常化、精致化。除此之外,政府的資源和政策也應該適當向丁村旅游服務業傾斜,在政府的扶持下,鼓勵村民合理開發農家小院,在確保文化不受損害的基礎上,建立特色餐館、創意手工制作坊等,讓村落和村民能實現經濟效益的共贏。
丁村作為世界上保留較為完好的傳統村落,應當發揮文化傳承的意識,肩負起向世人展現歷史文明的責任,然而丁村在傳播自己的旅游形象方面仍很欠缺,導致景點長時間處于無人問津的局面。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丁村應當借助多樣化的宣傳方式,全方位地開展宣傳工作,合理開發旅游項目,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形象,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將中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向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