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時代的深度發展,各類新興媒體紛紛涌現,在為人們提供豐富媒體選擇的同時,對傳統電視媒體也帶來了不小的沖擊。電視編導作為電視節目的主要籌劃者,必須在實踐中充分展現創新意識,施展出不拘一格的創新思維和理念,在抓住觀眾興趣點的同時,實現節目內容的創新,制作出更加精良的電視節目。尤其在如今行業競爭壓力日益加劇的環境下,破除同質化、跟風化、低俗化的思維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適應市場需求,打造爆款電視節目,為電視媒體的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源泉,同時掀起創作、創新、創造之風,引領行業的整體躍升。
電視編導是電視節目制作的核心,通過電視節目的制作可以體現電視編導的思維和專業度。如今,日益復雜的行業競爭形勢以及觀眾不斷變化的審美和品位,均要求電視編導全面掌握市場規律及觀眾需求,打破傳統電視節目制作中“閉門造車”的格局,真正將創新思維滲透到日常的電視節目制作中。電視節目編導應更加突出對節目本質的創新,真正適應時代的發展規律和特點,提升電視節目的編創質量。
創新有助于電視節目質量提升。隨著電視媒體行業的持續發展,其結構日益復雜化,因此,在對電視節目的評判中,應當融入更加豐富的元素,而非傳統意義上以收視率論英雄。要真正從電視節目的本質上分析,通過對電視節目生命周期以及其拓展空間等層面深度分析,挖掘節目潛在的社會效益,從而對節目是否符合優秀標準綜合評估。事實上,此類節目往往更容易讓觀眾眼前一亮,并在不斷編創過程中得以豐富和拓展,其中的新穎元素甚至將為其成為年度優秀節目奠定基礎。對于電視編導而言,電視節目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均占據著極其重要的比重,甚至是影響節目是否成功的關鍵,這也充分顯示出編導在電視節目中的靈魂功能。例如,《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開講啦》等節目之所以能夠獲得市場的認可,關鍵就在于其角度新穎,且內容與觀眾文化審美相契合,在兼顧娛樂性的同時,充分彰顯了其背后的深刻內涵。
創新有助于提升電視節目口碑。毋庸置疑,在如今“內容為王”的時代,只有更加注重對節目質量的打造,才能夠讓節目更“懂”觀眾,讓觀眾更愛節目。傳統電視節目編創中的一成不變,顯然無法帶領電視節目制作走出困境,必須立足于市場及觀眾基礎,充分運用好電視編導的創新思維,在不斷探索、嘗試與實踐中尋求創新,搭好電視節目成長的生命線,為電視節目的長期“受寵”提供必要保障。例如,湖南衛視傾力打造的《歌手》節目,之所以能夠在繁多的音樂類節目中脫穎而出,除了節目本身保持著高質量外,其創新元素的融入也至關重要,即在節目中通過不拘一格的比賽方式,極大地觸發觀眾的興趣,從而收獲大量擁躉,使節目在“口口相傳”中贏得良好口碑。
創新有助于增強觀眾的新鮮感。創新作為互聯網時代的主題,無疑也適用于電視節目編導領域。電視媒體是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承載,由此也引發了觀眾對于電視節目的期待。一些優秀的電視節目之所以能夠迅速走紅,其實質就在于觀眾的期待感越強,其傳播空間的效率自然也就越高。而一旦電視節目因循守舊、缺乏創新,勢必讓觀眾失去對電視節目的期待,即便節目后續再實施調整,也難以提升觀眾的興趣。因此,保持電視節目的新鮮感是一項基本原則。同時,新鮮感的保持除了加大內容投入外,還應當不斷進行傳播方式的創新,比如,很多電視節目借助微信公眾號、快手、抖音等媒體平臺,收集更多的觀眾資源,以增加覆蓋面,并賦予觀眾更強的參與感,實現了與觀眾的“同屏互動”,為電視節目效果的提升營造了良好氛圍。
專業素質過硬是創新的前提。電視節目的生產具有特殊性,它不僅需要巨大的投資,還面臨極大的市場風險,一旦無法取得預期的市場反饋,前期的一系列準備都將化為泡影。從當前我國的電視節目格局看,如國產職場節目難以獲得好評,究其根源便是編導素質不過硬導致的結果。一方面,編導不了解職場現狀,在編創中往往憑空想象,缺少了對真實情況的反映,對職場關系及職員生活不了解,尤其是其中所涉及的專業內容,基本成了一種臆測,因此被專業人員頻頻“打臉”。另一方面,電視節目情節生編硬套,部分內容源自百度百科的現象比比皆是,完全脫離了藝術源于生活的本質,實難受到觀眾的認可。因此,電視節目編導不能盲目追求藝術效果而失去內容的真實性,只有保證內容的真實性、樸素性,才能更好地提升節目的融入感。例如一度火爆的《小歡喜》《都挺好》等節目,其火爆原因就在于其能夠真實收集生活素材,以劇中人物的情感反映出生活的真實情境,給予觀眾更真實的感受。再如,熱播劇《慶余年》通過對原著的合理改編,其題材新穎性及內容充實性均在同類型電視節目中出類拔萃,這也是編導專業素質的充分體現。
電視節目升級是創新的推手。縱觀傳統的電視節目的發展軌跡,存在模式僵化、內容單一、缺乏創新等問題,難以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獲得認同,加上電視媒體在技術豐富性上與新媒體存在差距,導致電視節目受到制約。為改變當前電視節目所面臨的困境,電視編導要從實際需求出發,加強對市場的分析與研究,理清行業之間的競爭關系,在電視節目中融入更豐富且具有內涵的信息,讓觀眾能夠提升獲得感。同時,電視編導要提高自身軟實力,利用創新思維優勢,在節目的設計與制作過程中,充分融合電視媒體的既有資源和優勢。例如,隨著時代的變革與技術的發展,電視節目的傳播已經不再局限于“大屏”,而是融合了移動互聯網技術,逐步實現了電視節目的“小屏”化,并且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觀眾以年青一代為主,這樣更好地實現了對市場的細分。為此,電視編導應關注多平臺的創新應用,打造合理的電視節目體系,如將訪談類、娛樂類、新聞類節目推向“小屏”,適應當前“短、新、快”的媒體節奏,從而滿足年輕群體的觀看需求;而在“大屏”電視節目中則可以多借助養生類、戲曲類、綜藝類設計,打造新的收視體系。
塑造電視品牌是創新的驅動力。電視編導作為電視節目創作的核心,在當前電視媒體強調創新的背景下,更要充分體現出創新思維。摒棄老掉牙的橋段,更正令人啼笑皆非的常識錯誤,真正在電視節目創作上下功夫,體現出扎實、專業的制作功底。電視編導在倡導創新思維的時代下,要具備把握市場、迎合需求、挖掘信息的能力,通過持續創新與實踐賦予作品強大的生命力。一方面,電視編導要留意社會熱點,關注生活細節,厘清媒體趨勢,真正將司空見慣的素材通過創新,生動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另一方面,編導過程中要保持創新理念,重視對節目品牌的打造,利用高質量電視節目的輸出贏得觀眾,并借助豐富的新媒體平臺,擴大電視節目的受眾群體,利用“口口相傳”的媒體感染力,提升電視節目的影響力,以真實的口碑完成對觀眾的引導。總體而言,電視節目編導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保持新時期的獨特風格,全面高效地傳達出電視節目的文化內涵,適應觀眾的審美需求,培養電視節目的忠實粉絲群體,進而穩固電視節目的流量。通過電視節目品牌形象的建立,達到輻射的效果,并帶動其他節目收視率的提升,推動電視節目整體品質的上升。
隨著電視媒體行業的發展,創新思維日益成為行業主題。創新實質上是對傳統思維的突破,這就要求電視編導在實踐中敢于嘗試,充分結合市場導向及觀眾需求創作電視節目,改變傳統的媒體模式。特別是在新媒體不斷涌現的背景下,電視編導要保持與時俱進的理念,借鑒與吸收成功經驗,不斷創新電視節目的編創內容和傳播形式,真正解決電視媒體面臨的困局,實現對發展瓶頸的突破,創造電視媒體行業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