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對于我國新聞行業發展的需求。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信息呈現爆炸式的突襲,新聞工作者必須培養自身的技能,提高自身的新聞采編能力,這樣才能夠編排出更具有吸引力的新聞,帶動整個廣播電視臺的發展,改變我國傳統媒體的弊端,緊隨時代發展的形勢。此外,新聞行業本身就有傳輸社會前沿新聞的職責,更應該做到貼近民眾的生活,讓民眾切實感受到身邊的大事小情,彰顯出這一行業在社會上發揮出的獨特魅力。雖然說有很多的人都是手機一代,每天都離不開手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百姓不看重電視節目。如果有一些良好的電視節目,那么將會受到很多百姓的追捧,提高電視的收視率。所以新聞行業的記者應該抓住信息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做到與時俱進,提高自身新聞采編的能力,促進我國新聞行業取得新的進步,同時也使得廣播電視臺的節目能夠獲得更加良好的發展。
廣播電視臺內部人才競爭的必然要求。廣播電視臺的發展和節目的收視率與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具有著很大的關聯,而且新聞行業如果想得到蓬勃發展,那么就必須具有更多的人才支撐。而新聞記者之間互相競爭的主要判斷依據就是依據其采編能力,記者的新聞采編能力越強,會編排出更受大眾喜愛的新聞,獲得觀眾的眼球,增加節目的收視率。因此在很多廣播電視臺內部進行人才競爭的過程中,普遍都以新聞采編能力作為評判的標準,新聞采編能力越強的記者,越能保證新聞界的發展活力,滿足新聞行業對于人才發展的需要。
有效提高電視節目的收視率與市場競爭力。在廣播電視臺的發展中,新聞的影響力是非常重要的,而新聞的影響力主要就是依據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編排出的新聞越貼近民生,越能讓民眾感到親切。因此提高基層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的新聞采編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新聞的吸引力以及相應的影響力,貼近大眾的生活,博得民眾的目光,提高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同時也能使電視節目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推動基層廣播電視臺節目質量取得良好的提升,為廣播電視臺的發展取得良好的保障。
缺乏捕捉新聞的敏感度。從目前我國基層廣播電視臺的發展現狀來看,仍然有一些記者在開展采訪以及編輯工作的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新聞敏感度,不能準確找到一些具有亮點的新聞,不利于自身節目的收視率。而且,由于他們缺乏對于一些新聞的敏感度,導致很多具有時效性以及吸引力的新聞,不能夠及時地被廣播電視臺所報道,影響該基層廣播電視臺的競爭能力,制約整個廣播電視臺新聞播放質量的提升。
很多廣播電視臺記者沒有真正的落實走基層采訪新聞的目標。基層廣播電視臺所要報道的一些新聞,就是有關于民生的事情,甚至是百姓身邊所發生的一些大事小情。這就需要廣播電視臺在報道之前需要記者落實到民生生活當中,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意義的素材來進行報道,更加具有生活方面的現實意義。但是有很多的基層記者在進行新聞選擇的過程中,普遍都會選取一些爆炸性的新聞,很少去關注基層民生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來進行報道,沒有真正落實走基層的這一工作,所以電視的收視率不是特別好。此外,基層廣播電視臺如若想得以良好的發展,那么以基層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是一項非常有效的策略,因此各大廣播電視臺應該積極引導記者走向基層,把握民生中所出現的問題,凸顯以民生為本的理念。
部分的基層廣播電視臺過于追求收視率。現如今有很多的廣播電視臺在制作節目的過程中,普遍過于注重形式,注重廣播電視臺的收視率,而不關注新聞的內容是否會影響到當今社會的發展,或者是否影響到人們思想觀念的確立。還有一些記者在進行采訪時,所問的大多數問題,都是一些爆炸性的問題,并沒有抓住此次事件的核心,片面追求收視率,影響新聞的質量。更有甚者,在做新聞編輯過程中,為了能使廣播電視臺獲得更高的收視率,有時會出現一些虛構新聞標題或者是虛構新聞內容的情況,這不僅影響了新聞的整體質量,同時也會影響到廣播電視臺的名譽和聲望,不利于其發展。
加強對記者的敏銳度訓練,提高他們對新聞的靈敏度。對于記者這一行業而言,敏銳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記者要想采訪到能夠吸引大眾目光的新聞,那就一定要擁有一個良好的敏銳度,這樣才能夠提高節目的收視率。所以在新聞記者日常的訓練與學習過程中,廣播電視臺應該多培養記者的新聞敏銳度,提高他們把握大眾關注點的能力。此外,也應該多注重培養記者在面對一些事件時的匯總能力,也可以讓記者同事之間互相探討,彼此之間學習,做到取長補短。基層廣播電視臺也可以多創立一些團建以及培訓的機會,讓記者經常到一些優秀的廣播電視臺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學習到一些優秀廣播電視臺的經驗,同時還可以向一些優秀的記者請教他們的成功之道。這樣不僅培養了記者的專業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使廣播電視臺的節目品質得以提升。
引導記者樹立起強大的社會責任感。基層廣播電視臺記者在進行新聞編排的過程中,一定要樹立起強大的社會責任感,不能夸大事實,也不能僅僅為了提高節目的收視率與經濟效益,然后編排一些不真實的信息。同時在設計新聞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這篇新聞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與民生之間思想觀的樹立,牢記自身的使命,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凸顯以人為本的作用,挖掘更加深入的信息,將真實的情況展現給大家。同時在采訪的時候,也要抓住最核心的問題,直擊問題的深處,而不僅僅為了事情的曝光率去進行提問,而是秉承為人民服務的原則,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去考慮新聞的核心意義,深入了解民眾的內心,真正滿足民眾的需求。
不斷創新節目的播出形式,增強節目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在新聞記者進行采編的過程中,除了要注意新聞的時效性、社會影響力和民眾的感受之外,同時也要注意一些新聞播放的技巧以及畫面感,激發起民眾對節目的熱愛程度,提高節目的收視率。比如在記者進行采訪時,為了能夠增加新聞的真實感以及民眾的喜愛程度,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采訪的素材,加入一些真實的話語,真摯樸實的情感,吸引觀眾的目光,使新聞更加真實。同時在對新聞進行編輯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在其播放的過程中添加一些小動畫,或者是一些小評語之類的畫面,不僅能夠豐富新聞的畫面,同時還可以增加民眾觀看的樂趣,吸引民眾的眼球,增強節目的受看度。
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水平的提升,新媒體技術也在不斷興起,同時也得到了大眾的認可,而電視與手機在現代社會中是普及度比較高的一種新聞傳播手段,手機幾乎人手一部,電視幾乎每家一臺,都成了生活中的必備品。因此為了能夠給觀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電視節目,就需要不斷提高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的新聞采編能力,制作出更加滿足大眾物質生活需要的新聞,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同時,基層廣播電視臺的新聞記者也應該積極認識到自身所出現的一些問題,及時地進行改正,學習一些良好的策略,促進自身新聞采編能力的提升,促進基層廣播電視臺能夠取得更好的發展,滿足民眾了解新聞的日常需要,充分發揮出記者自身的能力以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