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晉萱 倪 彥 李春鴿 陳 莉
(上海健康醫學院 上海 201318)
隨著畢業生數量的逐年增加,畢業生面對就業的人生大課題,壓力不可避免地增大。本篇文章對上海健康醫學近五年畢業生就業情況、自主創業情況、用人單位及畢業生就業反饋等方面進行詳細介紹。在分析就業形勢的同時,提供就業及創新創業針對性地指導意見,提高大學生就業及創新創業質量。
根據麥肯錫公司對上海健康醫學院近五年專科畢業生的就業大數據的整理,以下主要從近五年畢業生人數情況、畢業生就業率變化情況、各學院專科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情況、專科畢業生升學及自主創業情況、各學院畢業生對就業指導服務的滿意度等方面進行分析。
自擴招以來,上海健康醫學院生源質量良好,2015 年—2017 年呈逐漸上升趨勢,分別為 4125 人、4743 人、5122 人。但2018 開始畢業生人數明顯減少,這與學校的教育方針的轉變有極大的關系。2015 年,學校正式建起“中高職專科—應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貫通式一體化體系,首次在滬招收本科生,并于2016 年開始招生擴至全國。由于近年來學校逐漸減少專科生招生比例而逐步擴大本科生的招生比例,因此在畢業生人數上2018 年明顯少于2017 年。
近五年,上海健康醫學院畢業生總體就業率均高達96%以上且呈上升趨勢(見圖1)。其中,2018 年就業率最高,達到99.38%。

圖1 近五年畢業生就業率

圖2 歷屆專科畢業生升學及自主創業比例
從圖2 可以看出近年來上海健康醫學院專科畢業生的升學率呈上升趨勢,到 2019 年專科畢業生生升學率已達到12.7%,并且歷屆專科畢業生的自主創業比例較為穩定。2015年起,學校正式建起“中高職專科—應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貫通式一體化體系,更加重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并且建立了首期創業培訓班,對于畢業生的升學率和自主創業率有一定的影響。除此之外,結合歷屆畢業生的畢業率進行分析,可以推測畢業生的升學率及自主創業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率。

圖3 各學院畢業生對就業指導服務的滿意度
2017 年~2019 年各學院畢業生對就業指導服務的滿意度平均值呈上升趨勢,平均滿意度最高的為2019 年。2017 年滿意度最高的為臨床醫學院;2018 年滿意度最高的為藥學院;2019 年滿意度最高的為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院與護理與健康管理學院均保持在本校平均值以上,醫學技術學院三年均在本校平均值之下。總體來看,隨著學校就業指導服務的不斷改善,畢業生的就業質量不斷提高,畢業生對于就業指導服務的滿意度整體也呈上升趨勢。
(1)畢業生就業去向反饋。受傳統就業觀追求穩定以及醫學院專業就業對口性較強的影響,學生在選擇醫學院校與醫學類專業時大多也包含了此項考量。近五年,專科畢業生就業相關度整體較高。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去向為政府機構、科研方向以及其他事業單位,主要就業單位為對醫學生缺口較大的綜合醫院。
(2)創新教育反饋。隨著畢業生的逐年增加,當前就業形勢愈發嚴峻。創新創業教育對就業的必要性開始凸顯,在此情況下,提高畢業生的創新能力、開闊視野、發揮主觀能動性。經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的要求逐年增加,提出畢業生的創新能力需要加強。同時,畢業生對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方向也有需求。問題主要集中在創新創業實踐類活動不足,教育課程缺乏等,表示學校應加強創新創業實踐與學業基礎課程的教育,開展更多活動,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增強就業信心,增強學生的創業熱情。
(3)社會交往能力反饋。隨著我國社會發展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需求的提高,我國就業環境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從偏重技術能力型轉向能力與素質的綜合型。根據調查顯示,用人單位普遍認為畢業生在為人處世方面的能力還需加強,同時畢業生提出了該方面的學習需求。社交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學生主動走出“舒適圈”,積極與外界交流,還需要學校的教育引導,因此學校可以設置更多相關課程、組織相應的活動,打破局限的教育方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社交機會。
(1)辦學模式特色鮮明。部分高校在辦學方式方面更多偏向于理論教育,而輕實踐教育,因此畢業生在剛步入社會選擇就業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眼高手低的現象。[1]上海健康醫學院圍繞“應用型、特色性、國際化”辦學定位,培養了大批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單純的理論教育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上海健康醫學院秉承傳統的理論教育并結合實踐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提前適應未來工作,為步入社會提前做好準備。畢業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學生就業渠道暢通,各大用人單位均給予畢業生較高的贊許。
(2)促進畢業生就業政策的實施。近年來,學校越來越重視畢業生畢業后就業的質量。學校建立了校、院兩級就業工作體系,同時與多家單位共同開發建設校外就業實踐基地,真正實現實習見習就業零距離。針對就業困難的學生,院校聯動個性化指導,以幫助數位畢業生就業。學校還與多家醫院及企業舉辦多場招聘會,為許多畢業生提供了在校零距離求職的機會,搭建了企業與畢業生之間暢通的雙向選擇平臺,為畢業生提供精準的就業指導和幫扶。
為促進學生的就業質量,學校為低年級學生提供了職業生涯指導,并特設相關課程供學生學習,同時整合校外資源,聘請校外專家教授、企業高管、知名校友等做學生班導師,打造社會與學校“大融合”,盡早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規劃,早為未來畢業尋找相應單位做準備。學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實施,為更多畢業生提供了更廣的就業平臺,提高了就業質量。
(3)創新創業教育的加強。近年來,我國加強了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政策的出臺,上海健康醫學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開展相應活動,由各學院組織相應的科創講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科創、科研事業中,并號召學校教師團隊帶領學生開展一系列的科創、科研項目。近年來,畢業生自主創業率及升學率呈上升趨勢,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有所改變,但這一變化讓畢業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提升的空間,減少了畢業生畢業時選擇單位的迷惑,增加了畢業生自身的“硬件”能力,有更多的機會選擇心儀的單位,并且能很好的適應市場及崗位變化,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歡迎。
(1)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在新時代、新形勢下,許多學生的就業觀念可能會相對滯后、缺乏創新創業意識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等,[2]因此可能會導致畢業生不重視自身專業水平與能力,反而將待遇好、工資高、吃苦少的工作作為首選。學校應該早期對學生的就業觀進行引導,大學生就業觀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培育優秀的人才,這不僅使大學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也真正意義上的提高了優質就業率。
(2)組建專業的就業指導師資團隊。就業指導水平的高低是學生能否高質量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還能幫助學生盡早進行職業規劃,找到自己的就業目標。由于就業指導類課程的特殊性,大部分相關課程是由學校老師兼職上課,可能存在缺乏專業知識技能導致課程內容存在局限性,因此學校需要建立一支有良好業務能力以及教學素質的師資團隊,增強就業指導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來給予學生最專業化、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服務,為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科技創新活動。大學生普遍創新創業意識較低,缺乏創業能力。同時,對于就業方向、定位模糊。團隊協作能力、社交溝通能力、開拓能力等綜合能力不強。[3]通過創新創業競賽,大學生可以激發自我的創新創業的潛力,將所學相關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創新創業競賽形式多樣化,包括創新創業知識競賽、職業生涯規劃比賽等。大學生在競賽中不僅更深入了解創新創業,同時鍛煉了團隊協作的能力,提高了綜合創新創業素質。
(4)豐富校企合作與實踐課程設置。大學是系統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平臺,培養專門人才,并以其層次的豐富性、辦學的靈活性等特點。而企業對人力資源開發、員工的職業培訓有著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優勢,[4]是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平臺。開展學校和企業聯合人才培養是學習與就業的橋梁,讓大學生在學習理論基礎的同時,接觸就業、創業的環境,增加競爭優勢,明確工作范疇。
面對新的就業形勢對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學校向全本科院校發展的過程中應以就業為導向,與行業發展、畢業生反饋接軌,不斷完善與創新,強化學生個人能力。本文基于對2015——2019 年上海健康醫學院畢業生就業情況數據,結合畢業生反饋與用人單位反饋,分析目前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情況以及所面臨的問題及建議,以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為方向,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相信在未來,上海健康醫學院的畢業的就業競爭力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