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君
摘 要:針對家園合作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進行研究,首先分析家園合作對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意義,其次闡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存有的不良行為習慣,最后提出基于家園合作背景下,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對策,其目的在于確保幼兒能夠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家園合作;行為習慣;培養對策
一、家園合作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家庭和學校實現配合
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對于幼兒良好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兒園是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場所,若是家庭教育無法和幼兒園教育實現相結合,共同進步,就會導致幼兒不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可見,家園教育實現一體化的重要性。而且若是從整體角度對其分析的話,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會呈現互補狀態,因此,只有幼兒園充分調動幼兒家長參與的積極性,才能逐漸把幼兒教育內容滲透到家庭教育中,使家庭教育理念和幼兒園教育理念相符合,進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有助于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
幼兒園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主要基于不斷探討和總結的基礎上,促使家園合作教育模式得以應用,借助該方式,不僅能拉近教師和幼兒家長之間的關系,還能為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提供相互交流經驗的機會,讓家長從教師中獲取到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教師則是根據家長的反饋,及時掌握和了解每名幼兒的實際情況,最終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1]。
(三)有助于開發幼兒的教育資源
家園合作的模式,不僅有助于家庭和學校實現配合,為家長和教師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同時還有助于開發幼兒的教育資源。如:幼兒家長往往從事不同職業,所以其文化背景和職業背景都可以作為豐富幼兒教育的主要內容和方法,同時,還能在此基礎上,提供自己的經驗和方法等供幼兒園參考,幼兒園也可以向幼兒家長及時反饋孩子在幼兒園中的表現和存在的問題,并指導家長如何運用教育資源,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家園合作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中存在的問題
幼兒在學習期間,很容易被帶有刺激性特征的東西吸引注意力,而且再加上教師講解的內容無法長時間吸引幼兒注意力,所以會導致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搖椅子、睡覺、東張西望等不良行為習慣,從而加大了幼兒學習難度。因此,將針對家園合作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較為深入的分析。
(一)觀念的滯后約束了行為習慣養成
根據幼兒園教育現狀可看出,教育界很注重幼兒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而且加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若是沒有人正確指導和督促,很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此外,部分家長在對幼兒引導和教育時,都是以服從為主要觀念,使幼兒在家中處于核心地位,幼兒在家時,一旦把桌子上的飯菜弄得全都是,家長就會很自然地接手喂幼兒,而當幼兒玩完玩具之后,家長就會擔心幼兒自己洗手洗不干凈,從而幫助幼兒一同洗手,在一定層次上促進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二)教師和家長之間存在不平等地位
教師和家長之間存在的不平等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幼兒園在組織開展幼兒教學活動時,不同教學活動的開展,其內容和安排要求都會有所不同,但是一般情況下,家長只會機械性地服從幼兒園開設活動的要求和安排,教師作為發布相關指令的指導者,而家長則是執行相關指令的執行者。該現象的存在,不僅阻礙了家園合作模式的落實和發展,而且無法適應當前教學改革要求。除此之外,在落實幼兒生活服務的過程中,無論教師還是幼兒家長,都沒有充分意識到自身在家園合作中的地位,及該項模式的重要性,從而無法確保教學方法適應幼兒個人發展需求[2]。
三、家園合作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對策分析
(一)從言傳身教入手,培養幼兒文明禮貌習慣
父母作為幼兒的啟蒙老師,其言談舉止會對幼兒造成影響,再加上文明禮貌行為習慣的培養需要從小進行。所以,需要幼兒園和家長能夠高度重視對幼兒的文明禮貌行為習慣教育,使得每名幼兒都能在幼兒階段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行為習慣。比如: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可以先從日常生活入手,先簡單教會幼兒日常生活中的禮貌用語,如看見人的時候需要說“你好”;在送別其他人的時候需要說“再見”;當自己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需要說“謝謝”;當自己做錯事情并對他人造成傷害時,需要說“對不起”等,而且不論在家庭中還是在幼兒園中,都需要教會幼兒不能打鬧、說臟話和插隊。在幼兒園中,還要讓幼兒專心聽講、不左顧右盼;在家庭中,則需要讓幼兒在客人到來的時候主動問好,不能隨意打斷他人講話等,以此來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行為習慣。
(二)從雙向溝通入手,及時掌握幼兒實際情況
“雙向溝通”并不是指家長會和調查報告,而是指教師和家長能通過隨時傳遞幼兒信息、交流自己看法等方式,讓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與對方相碰撞,從而了解幼兒在不同環境背景下的真實表現,并從中發現和找到自己在教育幼兒中存在的問題,方便及時整改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信息化背景為構建“雙向溝通”提供了便捷。比如:家長和教師之間可以相互添加微信好友,借助微信的圖片和視頻傳遞功能,激勵幼兒的成長和表現,并及時發送給對方查看。相比較以往的語言傳達,該類方式更加具有真實性和說服力,而且其中也會牽涉教師的個人情感因素。同時,教師和家長都能從各自的心理方面消除距離感,進而掌握幼兒在成長期間的實際情況,為家園合作模式開展奠定了基礎。
總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長期性等特點,所以在幼兒階段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尤為重要。因此,針對幼兒的教育,應當不再局限于幼兒園教育,而是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確保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戴晨佳.淺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0):88.
[2]王嫚.試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家園合作教育分析[J].中外交流,2019,26(2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