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婧
摘要:互聯網金融是將互聯網技術與金融行業相結合,打造全新的金融行業發展體系,目前互聯網金融整體發展態勢良好。在農村,由于各種原因致使互聯網金融發展并不理想。為促進農村經歷整體發展,推動農村全面發展,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探究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相關問題已然成為必然之舉。以下內容將立足于農村現狀和互聯網金融發展實際情況,探索農村互聯網金融的新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農村全面發展 互聯網技術
一、引言
由于農民法律意識不高、農村相關的法律規定并不完善,使得互聯網金融行業在農村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嚴重阻礙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和農村金融體系建設。打造完善、健全的農村互聯網金融體系,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取得良好發展的前提所在。
二、目前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在不正當演變之下最終形成非法集資
互聯網金融借助互聯網平臺,與傳統貸款相比較約束較小,對貸款人要求并不高、尚未形成相關法律條文規定,存在安全隱患。農村互聯網金融很容易借助這一隱患最終形成非法集資,加之農村法律意識欠缺、法律保護意識薄弱,容易受到不法分子、有心人士的欺騙。而且農村互聯網金融集資并不透明、公開,很難判斷集資性質,在處理非法集資問題方面存在困難,容易在社會上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農村互聯網金融演變為非法集資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時有發生,這一問題也嚴重阻礙著互聯網金融事業在農村的長遠發展,解決這一問題成為解決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問題的首要舉措。
(二)互聯網金融交易過程存在風險
農村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風險極大、種類較多,首先由于農業經營活動具有不確定性,使得農民收入存在不定的波動變化,一旦出現資金問題,償債人則無法按時按量償還資金,這樣一來便形成信用問題,信用問題也是農村互聯網金融中常見的一種風險問題。同時,由于互聯網門檻較低,互聯網在與金融結合的過程中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都并不完善,所以容易導致隱瞞客戶的現象發生,從而造成不良的道德層面影響,在社會上形成不良社會風氣,助長不道德行為的滋生。除此之外,互聯網技術的落后和金融風險流動性、傳播性強的特點也是導致農村互聯網金融存在風險的主要因素。互聯網金融需要借助于互聯網技術,由于自身建設和技術有待提高,使得用戶的基本信息安全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用戶個人信息一旦泄露,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而且這一行業屬于新興行業,如今還處于探索階段,技術層面實現全面改良還需要較長時間[1]。另外,由于金融交易各個環節緊密聯系,參與金融的農民數量眾多,農業活動季節性強,如若某一環節出現問題,則會造成大范圍、深遠的影響。
(三)農民基本金融知識和法律知識較為缺乏
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受教育時間較短,對金融行業了解并不多,基礎金融知識便極度缺乏,更談不上對互聯網金融的了解。農村信息技術并不暢通,信息技術的應用并不廣泛,我國有些落后的農村甚至不知互聯網為何物,所以農民普遍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不了解。再加上傳統思想的約束與限制,使得農民并不理解互聯網金融,不明白金融創新對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使得農村互聯網金融無法順利開展。一些農民在互聯網金融之下個人權益遭到損害,不知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抱以“自認倒霉”的心態、對互聯網金融產生不好印象。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事業在農村取得發展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發展過程之中所面臨的問題也并不是一星半點[2]。
三、互聯網金融行業在農村的具體發展策略
(一)成立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條文規定
政府在支持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時,首先應該為其提供基本法律保障。在法律準繩之下做事是每個行業都必須嚴格遵循的規定,也是行業取得長遠發展的前提。相關部門應該意識到法律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性,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條文,為行業發展保駕護航。另外,在法律投入應用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問題、結合農村發展現狀進行修改和完善,最終為農村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法律保護和支持。相關部門還應成立專項監管部門,監管金融行業和金融機構的各項活動,保障交易過程安全。法律的作用在任何時候都不容忽視,成立相關法律規定、完善農村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是確保農村互聯網金融崗位順利發展的重要前提。
(二)打造相關部門自身監管和自律機制
自律是個人發展的優勢,在行業發展中同樣適用。為進一步促進農村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相關部門應簽訂合同或是合約,保證運作過程自律。同時應提升工作人員自身素質和專業能力,定時對員工進行專業培訓和考核。提升自身監管能力,成立內部監管部門,各部門之間相互約束、相互牽制,積極接受外部監督,在法律和行業規定范圍之內做事,接受相關部門對自身的監督和管理。農村互聯網金融機構在運行過程中,還應加強與市場、用戶的聯系,充分了解市場情況,保證正確決策。同樣,在農村不斷發展與變化的過程中,相關運作機制也行適度調整,以保證順應時代和農村的實際發展情況。
(三)成立農村互聯網金融內部監管部門和機制
除了互聯網金融機構加強自身的自律和內部監管之外,行業內部的監管也必不可少,可以與機構內部監管共同發揮作用,助力互聯網金融行業在農村的發展。由于農村條件與城市相比有所差距,故農村互聯網金融行業專業人員數量較少,所以首先應建立一個專業能力強的監管團隊。通過評估、考核等基本形式對農村互聯網金融機構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一旦發現特殊情況絕不姑息。成立農村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內部監管、打造專業監管團隊和運作機制,不僅可以有效減少農村互聯網金融行業中的不良現象,而且專業團隊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和考察,了解農村金融發展具體情況,為農村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制定計劃與方案,從而推動行業發展與進步,對農民而言也不失為一件好事[3]。
(四)在農村內部培養農民信任建立信用體系
農村信用問題始終是影響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問題,現如今不文明、素質低下的農民只是極少數人,大部分農民素質和信用都是較高的。為保證農村內部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建立良好的信用體系,為農村互聯網金融事業的發展發揮推動作用,應先從金融機構出發。利用大數據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對農民的信用情況進行記錄,并對數據進行分析,推動和鼓勵農民與互聯網金融之間的合作。與此同時,對農民進行教育和培訓,相關部門積極探討對風險的抵御方案,預防風險、將損失降到最小。同時,如出現非人為因素影響農民償還貸款,互聯網金融應采取人性化方案,對農民表示理解。如此一來,農民和互聯網金融之間有機、正常聯系,可以進一步推動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五)加強農村金融知識教育發展農村特色金融
由于農民對金融知識和法律知識了解并不多,也導致農村互聯網金融無法順利發展,加強對農民金融知識和法律知識的普及教育是推動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大突破口。首先可以采取講座和宣傳的方式,加強對農民的知識教育,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設置宣傳廣告牌、為農民舉辦免費講座等都是有效的方式。除此之外,由于各個農村具有不同的文化、農業等特點,開展具有特色性的農村金融建設不失為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優良舉措。挖掘當地特色,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農村互聯網金融,不僅可以推動金融事業的發展,同時可以帶動其它相關產業,取得農村全面發展。對農民而言可以將農產品推廣出農村,取得更多個人收入,切實體會到互聯網金融的好處,在農民的充分理解之下,開展農村互聯網金融建設將會更加順利。
四、結束語
通過上述內容分析可以得出,農村金融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居民的努力,提高個人金融意識和法律意識,相關部門理應高度重視,完善法律法規。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之下,農村互聯網金融定能取得發展,同時也能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為農村創造發展新機遇,讓農民切實感受互聯網金融給生活帶來的好處。
參考文獻:
[1]時梓錚,李一帆,李穎,等.淺談“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的基本現狀和發展策略[J].商場現代化,2017(17):174-175.
[2]魏雷鳴.移動金融下農商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的策略[J].新金融世界,2019(5):113-114.
[3]田楚蕓,鮑正德,劉怡亨.淺談農村電商發展現狀、瓶頸及探索路徑[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4):72.
作者單位:西安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