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程玉
摘要:隨著現代化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建設與生態平衡的不協調愈發強烈。本文在對當下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面臨眾多環境破壞問題的背景下,提出生態學思維在城市規劃中方案設計與工程實踐中充分應用的重要性。指出在城市規劃中應用生態學原理及方法在對促進城市功能的全面、提高城市生態平衡的修護力與維持力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城市規劃;生態學思維;城市建設;環境問題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4.001
1概述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城市人口的不斷增長以及符合城市標準的高樓、馬路修建,城市的占地面積在我國的擴張趨勢不容小覷。城市的不斷建設除了帶來人民生活質量提升、經濟更好循環發展等諸多好處外,也帶了許多緊急嚴峻的生態問題。諸如:環境污染、地區空氣質量與日俱降;生態破壞,自然災害的發生層出不窮;森林砍伐、環境污染,許多動物流離失所;物種滅絕,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等。對當下眾多城市的環境問題的分析研究表明,城市本身的規劃不合理是造成當下許多環境問題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具體來講就是城市規劃中對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平衡問題的考慮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另一方面就是“人類至上”思想的影響,認為人類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在生物發展的過程占據中心發展位置,在自然體系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過度開發與無休止的掠奪成為常態,人類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忽視了自然法則的存在。一個城市的建設涉及諸多層面,城市的規劃也涉及眾多專業與學科。在城市規劃中充分運用生態學思維,不僅能夠促進城市規劃的不斷完善,還能拓寬城市規劃的理論支撐與建設水平,無論是在城市建設中最基本的土地利用規劃還是相關的城市園林綠地分布系統規劃中,生態學原理及方法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并發揮其重要功效。
2生態學思維在城市土地利用規劃中具體應用
2.1生態適宜性分析
在城市規劃的各個階段中,土地的合理應用是需要得到重要考慮的內容。土地的是否合理應用,是檢驗城市規劃科學程度和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標準。許多城市諸多問題的產生與土地的不合理應用有很大關系。在當下的城市建設中,用地規劃的選擇主要局限于經濟性強、區位條件優越、交通條件便利等因素,城市用地被劃分為四大類來作為今后具體建設用地,日后發展方向和建設規模大都忽視了對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的考慮,不合理的城市用地規劃為城市發展帶來了諸多自然問題。為了降低城市不斷建設帶來的環境問題影響程度,在城市的用地規劃過程中對城市本身以及周邊土地進行生態適宜性的研究意義重大。通過對城市本身和周邊土地的具體生態適宜能力分析,進行科學的城市建設及發展規模與土地如何合理應用方面的探討,確定規劃方案。生態學方法能把城市用地規劃與自然環境較為充分地結合起來,對地區自然環境狀況和自然資源具體性能進行生態適宜性上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土地的利用進行合理規劃,促進人類在開發自然資源的過程中與自然法則充分協調起來。對城市本身及周邊地區進行充分的生態性調查已經成為當下城市建設過程中規劃生態性的重要方法。城市建設過程中對規劃地區未進行充分的生態適宜性分析,經多方案例證明,其建設用地的擴張會極大可能地對生態平衡帶來破壞,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甚至自然災害。我國當下處于城市擴張的高速時期,城市的建設不能只看取眼前利益,一味地無腦盲目擴張,從發展的長遠角度入手,城市規劃要依靠良好的自然環境支持,在規劃中做好地區生態適宜性分析,對城市發展意義重大。
2.2模式的合理選擇
城市的用地規劃有多種建設模式,主要包括有同心圓模式、帶形模式、指狀式、組團式等。不同的地區建設需要正確合理的用地模式,不同用地的模式的選擇對地區的生態環境與自然狀況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用生態學的原理來分析這幾種模式,同心圓模式是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最為不協調的發展模式,同心圓模式由市中心向郊區分層發展,城市與自然之間直接產生阻斷,形成良好的城市自然環境較為艱難。指狀式和組團式的建設模式在城市中分布景觀綠地,把自然和城市結合起來,促進城市空氣凈化和通風順暢。在城市的用地規劃過程中,對用地建設模式的選擇,要對地區周邊環境狀況進行全面詳細的考察,結合具體情況選擇科學的用地模式,盡最大程度減少城市用地擴張對自然環境帶來的破壞,促進城市建設與自然保護和諧發展。
3生態學思維在城市園林綠地分布規劃中應用
我國大多數城市在建造過程中對園林綠地進行規劃主要以提高居民室外活動環境質量,滿足人類生存生活過程中對綠地的需要為規劃目的,由于城市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大比例地站在滿足人類需求上而缺少維護生態平衡上的考慮,致使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在重現自然景觀、促進環境保護、為動植物的生存創造一個良好環境、提高城市循環能力上收效甚微。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及方法在城市規劃的應用就充分體現了園林綠地應有的價值。景觀生態學注重把生態學思維融入城市園林綠地系統景觀規劃中,在城市整體的生態規劃設計中,園林綠地景觀應作為整體系統來進行看待,在既保障城市環境質量又滿足景觀需求的雙重目標下,城市綠地規劃最先要做到的就是減少對城市原有綠地的過分改造,保護城市最自然的生態景觀和文化景觀。再者要有規模足夠的綠地數量,園林建造中進行差異化建造,對植物的配置進行多維度選擇,增加物種多樣性,構建城市復雜且生命力強的生態平衡圈。最后,要對城市的園林綠地進行合理的布局,促進城市生物廊道的修筑,提高人與自然的親和度,重視對城郊地區的綠化建設,推動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功能愈發完善。
4結束語
隨著當下我國城市占地面積的不斷擴張,城市的科學規劃作用在此現狀下愈發重要。城市規劃是現在我國發展迅速、涉及層面眾多的一門學科,在進行城市規劃的過程中,規劃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在進行用地規劃以及園林綠地分布規劃中出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用生態學的思維幫助城市建造,為城市的今后發展提供一個良好循環的規劃布局,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羅露,朱雄斌.基于生態理念的城市規劃[J].科技經濟導刊,2020(27):70+64.
[2]王琦.可持續性城市規劃策略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20(10):63-64.
[3]沈清基.論城市規劃的生態思維[J].城市規劃匯刊,2000(06):7-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