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仁通拉嘎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要尊重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創新自身的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用三步教學法能夠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之中深入思考、主動探索,學習到新的知識,實現知識、態度、思維與能力四個內容的發展。本文結合筆者的自身教學經驗,來探索三步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三步教學法;教學質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引言
想要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離不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比較適合小學生數學課堂的是三步教學方法。三步教學法也可以簡單的稱之為“導學練”,即:在課前的導入環節,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作為引子,來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進而提出與教學知識點相關的問題;在課上的教學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教學的問題進行探究,培養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整理出知識的要點內容。在課后的習題訓練環節,教師要將課內知識進行拓展,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進而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三步教學方法更加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而將學生放在了教學主體的位置上。這符合現代教育的理念,也是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
1.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導入與核心知識點相關的問題
小學生的思維認知尚未發育成熟,難以從主觀思想上去控制自身的情緒,注意力以及自控力相對較差,容易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為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為其創設輕松、愉悅、有趣的學習氛圍,吸引他們對于數學學習的注意力,更好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之中。教師除了創設學習的情境之外,還要善于根據創設的情境來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常見的創設情境的方法:游戲導入法,故事導入法、問題導入法以及動手操作法等。
例如,在學習“小數的性質”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在黑板之上羅列了三個數字——3、30、300。教師提問道:“大家都認識這三個數嗎”所有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道:“認識”。“那么這三個數字相等嗎?”“不相等。”教師利用再問:“能不能讓這三個數字的含義一樣?”學生們苦思冥想。教師拿出來一張一塊的人民幣,然后又拿出來十個一角的硬幣。同學們瞬間領悟:3元等于30角等于300分。然后同學們似乎找到了靈感,3米等于30分米等于300厘米。教師手指一動,在每個數字上加了點,然后就形成了3、3.0、3.00.這樣一來,三個數字再一次變成了相同的。同學們內心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被激發出來,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達到了課堂導入的目的。
2.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探究,學習新的知識
教師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氛圍,激發他們的興趣之后,就進入到了課堂正式教學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明白課堂教學的目的并非僅僅是傳授給學生一些知識,而是要交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數學思維。教師在課堂上要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鞏固基礎,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并采用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探究等方法幫助學生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實現能力的拓展與思想的升華。
例如,在學習“計算三角形面積”這節課的時候,教師為學生布置了幾個問題,并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數學教材中的資料,在閱讀之中尋找到答案。問題一:根據角的性質,三角形可以分為哪幾種?問題二:兩個直角三角形拼湊在一起,可以組成什么新的圖形?問題三:兩個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非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湊出什么樣子的圖形?問題四:三角形與拼湊出來的平行四邊形有哪些聯系?問題五:如何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學生帶著教師所設置的問題去進行問題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設定好了學習的目標,幫助他們有順序的達成學習計劃。小組合作學習要保證小組成員之間分工明確,并在產生結果后,小組成員之間對問題的答案進行商討,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得出大家都認可的結論并進行小組匯報。在匯報的時候,教師對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點評和指正。
3.在習題訓練過程中聯系生活,實現知識的遷移
陶行知教育理念提到了生活化教學和知行合一理念,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生活實踐出發,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生活。教師除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外,知識的遷移能力同樣至關重要。為此,可以以生活為原型布置練習題。在練習題的選擇上,教師要考慮到所布置題目的靈活性與層次性,從而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體驗。
4.結論
在小學數學課教學中采用散步教學法,更多地是以人為本理念的體現,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符合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重視課前導入、課上教學、課后訓練等環節,積極融入新型的教學里面和方法,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進而幫助學生養成一定的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韋鳳針.導學練三步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
[2]聶文霞.三步式數學教學模式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