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仁霞 朱立軍
摘要:教師在《信息安全》課程教學中除了傳授信息安全技術的知識技能外,需要培養學生國家安全觀、法制觀和深厚的愛國情操。《信息安全》的“課程思政”就是要把知識技能的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在課程知識內容中融入“思政”要素,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觀,從而激發學生愛國主義和振興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
關鍵詞:信息安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程思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觀
信息化是21世紀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主要特征,人們對信息和信息技術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信息技術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其安全方面的問題也引起各國政府和人民的重視。2013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后,我國成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信息安全明確作為國家安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安全技術一方面可以為網絡管理和安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當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時,便會成為破壞社會穩定、阻礙經濟發展的“兇器”了。因此,信息安全課程教學不僅有信息安全技術知識和技能傳授的內容,也要有思想引領的要求。課程思政是思政教育在學科教育中的延伸,它將思政課程的內涵進行拓展和深化,在學生所學的課程中將 “傳授知識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挖掘課程中的愛國情懷、誠實守信、歷史擔當等思政元素,并將其貫穿于專業教學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科教育在傳遞知識的同時融入思政教育,具有增強愛國主義情懷、激發創新精神、提升自我成長內在動力的重要作用。
新形勢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學校信息安全教育提出了知識傳授、技術創的同時,對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教育、培養“又紅又專”的人才賦予了時代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習近平總同志的講話為新時代高校的課程思政建設指明了方向。
一、《信息安全》課程的思政要素
《信息安全》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學生通過對信息安全技術的系統學習,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加密技術、防火墻技術、數據庫安全、訪問控制、網絡安全等外,能主動構建信息安全框架,并從內容安全和管理安全的角度能夠應用信息安全的方法和技術。本課程從理論和技能上培養電子類、計算機類人才培養的信息安全處理的能力,直接影響未來信息處理人才的素質和質量。《信息安全》課程思政的首要任務是挖掘本課程的思政要素。
1.培養國家安全觀
信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因此,《信息安全》課程思政的首要要素是宣揚國家安全觀。習近平主持召開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提出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11種國家安全,《信息安全》課程思政可以結合實例來宣揚上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通過課程中的案例教學幫助學生認清國內外敵對分子利用網絡信息途徑企圖歪曲、破壞和顛覆等侵害我國政治體制的本質,維護國家的政治安全;通過伊朗核設施遭受“震網”的電腦病毒攻擊的案例的講授,分析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的危害性,闡述科技安全、信息安全、軍事安全等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增進學生的國防意識和國防知識,從而于增強學生的國家安全觀念,激發其學習知識的積極性。
2.宣揚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教育是課程思政永恒的主題,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信息安全》課程可以通過國內外信息安全技術的對比分析,增強學生們建設美好家園的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通過 Maze勒索事件等,闡述學習好信息安全技術,為國家經濟安全保駕護航的重要意義,激勵學生在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3.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道德規范、思想風貌及行為特征。文化自信是一種傳承,對前人經驗總結的認可,也是發揚傳統文化的基礎。文化自信是愛國的根基。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同志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信息安全》課程可以通過信息安全技術中的信息檢索技術在文本分析、圖像處理中的應用的講授,闡述應用信息手段抵制西方文化侵略和滲透,并有效組織我國優秀文化的推送,增強學生們的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4.培養辯證思維
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辯證思維是指以變化發展視角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信息安全技術一方面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也給各種非法犯罪提供了技術支撐,并且,安全既可表現為客觀結果,又可體現為主觀判斷,因此,《信息安全》課程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辯證地分析課本中的現象和問題,如用分析與綜合的方法分析“黑客”和“紅客”的行為,從計算機病毒的“歷史”分析其中蘊含的“邏輯”,從系統與要素的關系來看待各類操作系統的安全問題。
二、《信息安全》課程思政的內容
《信息安全》課程思政的內容應緊密結合信息化的時代背景,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手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培辯證思維是指以變化發展視角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養學生的愛國意識、責任意識、安全意識、法律意識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1.加強學生國家安全觀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信息安全在新的國家安全體系中已處于重要的戰略地位。 2013 年棱鏡門事件和歐盟機構被美國監聽事件讓我們更是意識到信息安全在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的重要性。網絡為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臺,但一定要學生時刻警醒信息技術全球化的影響。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其技術優勢不僅侵犯他國的網絡安全,還將其意識形態、世界觀、價值觀等進行傳播, 不僅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觀念形成沖突,也對青年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產生負面影響。這些都提醒我們課程思政中要加強新國家安全觀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決捍衛民族和國家利益。
2.培養學生責任意識,激發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
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黨的未來和希望。21世紀國家間的競爭,是信息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可以預計,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的推進,信息領域的創新型、技能型、應用型等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越來越緊迫,因此,教師在傳播先進知識的同時,也應培養學生建設美好家園責任意識、擔當意識。
3.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觀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接觸和使用各類信息變得越來越方便和頻繁,特別是近年來,自媒體技術的快熟發展,使得青年學生視野進一步開闊,認識空間也得到了極大拓展,然而,這些信息良莠不齊,甚至有相當一部分是垃圾信息。學生一方面熱心好奇,并積極探究這些新鮮事物,一方面缺乏對真善美、假惡丑的辨別力、鑒別力,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出現認識的混亂,因此,通過分析、比較等手段,培養學生選擇信息、辨別是非的能力是《信息安全》課程思政一項重要內容。另外,個別學生在色情、恐怖、暴力、詐騙等不良信息的引誘下, 漸漸失去自我, 個性畸變, 甚至掉入了違法犯罪的深淵,因此,宣揚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制度也是《信息安全》課程思政一項重要內容。
4.以實踐為抓手,做好課程思政的“現場”教學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信息安全》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的親身體驗可以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自覺從專業方面學習信息安全技術,并在實踐中,通過實例分析和教師的“現場”教學,引導青年學生辨別是非,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樹立國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因此,《信息安全》課程應多組織學生到相關企業、事業單位去參觀、實習,多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還可以邀請行業內的工作人員來校給學生作報告,結合行業特征,通過正反實例的現身講解,一方面開拓學生們知識視野,另一方面對信息安全重要性、安全法律的嚴肅性等進行宣講,進而培養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法律意識等。
“課程思政”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它應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需要不斷的積累和完善。《信息安全》課程中融入“思政”要素,需要把知識、技能、價值觀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掌握信息安全技術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樹立國家安全觀念、法制意識,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和振興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
參考文獻
[1]黃達明,仲盛.本科信息安全教學研究最新進展綜述[J].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12(4):421-430.
[2]孟祥智.網絡通信中的數據信息安全保障技術[J].通訊世界,2020,7: 109- 110.
[3]趙晶晶.“課程思政”思想范式下跨文化能力培養研究——以《綜合商務英語》為例[J]. 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20,33(4):49-53.
[4]陳婷,張云龍,曹張軍,張興群.“生物分離工程”課程思政教育融合探索[J].紡織服裝教育,2020,35(3):213-315
[5]秦華,閆妍(編輯).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16-12-09(1).
[6]程金玉(編輯).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國家安全觀[N].新京報,2014,04-16(1).
[7]李銳.為什么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N].光明日報, 2019-03-28(6).
[8]趙銀平.文化自信——習近平提出的時代課題[N].新華網,2016-08-05.
[9]高等教育出版社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七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10]馮建華.網絡信息安全的辯證觀[J].社會科學文摘,2019.3:5-7.
項目
寧夏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YJG201860);北方民族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2018JY0803);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SXYJG202001)。